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论复习总结

评论复习总结

第一章1、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新闻评论主要表达的是主观性信息;而新闻报道只应表达客观性的信息。

新闻评论中对客观性信息的陈述,一般是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和支持主观性信息的论据性材料;而新闻报道中则不应包括表达作者主观性信息的判断句。

2、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是追求观点的表达效率(填空)3、新闻评论基本的思维方式:发散型和收敛型(填空)第二章1、论点的表达形式是判断。

2、新闻评论的本质是一种对新闻的认识活动,而认识的结果就是论点,其表达形式是一个或多个判断。

3、在形式逻辑中,判断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4、论点中的判断分类: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

5、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联系: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目的和动力。

区别:a、事实判断是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为对象。

价值判断是以事物与我们需要的关系为对象;b、事实判断是以人的认知的形式反映事物的。

价值判断是以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诸种形式反映与我们需要的关系。

6、论点的要求a、在认识方面,作为论点的,应该是一个人的认识的结果。

就认识的对象新闻事实来说,应该是对新闻事实认识的结果:判断一个新闻事实的意义、价值、原因、结果及其他事实之间的关系。

b、在表现方面,一篇新闻评论的论点,在新闻的传播接受环境中,应该比其他议论文的论点更为鲜明,既容易被读者找到、理解,也容易被读者记住。

第三章1、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填空)2、新闻评论中事实的作用:a、作为由头。

被放在新闻评论开头部分,用于挑开话题、引出议论的材料;b、作为判断的对象。

需要对其进行原因、经过、结果、价值等判断的事实材料;c、作为论据。

在论证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的事实材料。

3、论据的要求a、没有争议。

新闻评论的论证,就是要用无争议的论据,来论证可能引起争议的论点;b、与论点和评论对象相关。

不仅要注意论据是否与论点相关,还要注意相关度的高低;c、接近。

评论者与论据的距离要“接近”,为保证论据的可靠性;d、新鲜。

从接受的角度,作者独立积累或搜集的论据材料,本身具有评论“附加值”的作用;从普遍接受效应,人们更多地被新的信息所影响;从写作角度,利用充分的、高质量的事实材料,能充分触动作者的思考,使思考提升更高层面,做出更高质量的判断。

4、论据的种类a、直接的事实材料。

新闻评论追求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认识,所以评论作者应通过亲身调查,尽可能掌握某些第一手事实论据;b、间接的事实材料。

是通过调查梳理的材料。

个人的评论中,主要是用已经得到广泛传播,比较可靠的“公共事实”以及知识(常识、专科知识)作为论据。

5、新闻事实的处理方法a、文头叙事。

新闻评论在开头叙事较普遍。

人们一般先要了解评论的事实,然后再看你的观点。

叙事要概括精简,依据受众的接受语境尽可能少的叙述事实,要避免叙事的雷同;b、文中叙事。

叙事在文中,观点放在最前面。

这种方式是为事实叙出。

第四章1、论证是增加一个命题(论点)的可接受程度。

在议论的“三要素”中,论点和论据是“静态”要素,论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论证的作用(新闻评论表达人们对新闻的认识)论证的两个作用是:用来寻找、检验和确证认识的结果;用来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认识结果。

3、论证的基本方法是形式逻辑。

4、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作为前提(这两个前提必须发生联系)的已知判断而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其公理是:一类事物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事物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5、新闻评论要做的演绎推理,是要从人们普遍经验的“一般”来推出对新闻事件这个“个别”的判断。

(填空)6、归纳推理是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填空)思考题97:1、2、辩论双方都把论证建立在比喻上,以“水性”来说明人性,并且各自任意选择了有利自己论点的解释,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其实不可能由这种方法得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水与人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性状,这是古人典型的用比喻代替论证的方法,不适合于现代新闻评论。

3、第一段运用的是归谬法,第二段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第五章1、结构是表达效率的基本要求。

(填空)2、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其基本内容:中心和顺序,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详写和略写。

其实质:就是组织材料问题,就是研究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明事务内部各部分的特性和各部分彼此之间的联系问题。

就议论文来说,结构是整体论证问题,是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是文章的“间架”。

3、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结构反映开头、结尾与中间论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内层”结构反映论证部分的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

4、论证部分的结构:基本上是并列与递进两种主要类型。

新闻评论中的并列结构表现的是论证材料之间并列的关系——各自独立、共同支持论点。

递进式结构表现的是不同论证材料之间前后支持的传递关系——前面的论证支持后面的论证,它反映的是评论者对事物的认识深度,最终达到论点。

5、如果结构是一篇新闻评论静态的表现形式,那节奏就是一篇新闻评论动态的表现形式。

(填空)6、思考题113:如果说,新闻评论论点的前置类似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是追求传播效率的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如何看待那些把论点放在靠近结尾处的评论呢?(3)(答案)这一般是作者在论点的表达效率与实际的说服效果之间权衡的结果。

作者考虑到有一些论点很难一开始就为读者接受,更愿意采用逐层分析推理,最终“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的方法。

但是这样的论证方式也有风险,要看读者在没前有看到论点,是否愿意一直读完全文。

第六章1、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填空)2、选题的类型:a、事件性选题。

也被称为“事评”,就是论事或就事论理。

其选题的评论紧跟新闻事件,时效性强,能够及时满足读者的期待。

b、非事件性选题。

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

(定义)3、周期性选题的评论往往被看作“应景文章”。

第七章1、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a、效率性要求。

其具体要求是最大程度地反映文章内容最重要信息;更有效率地表达文章内容;贴切、具体、鲜明、生动、精炼;b、表现性要求。

有形式美感的标题,增加亲和力,易受人关注。

通过文学化的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法创造更具有表现力的评论标题。

2、新闻评论标题表达分类中表达论点的标题(完整表达论点的标题、不完整表达论点的标题)的判断,133页。

(应用题)第八章1、在语言方面,新闻评论呈现两种不同风格:情感化的、理性化的。

(填空)2、文风是语言风格的一种。

具体而言,文风是由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影响的结果。

3、中国当代新闻评论的文风和语言,正在“官话”转向“民话”,这是由于:a、政治民主在新闻媒体上体现为言论写作广泛的社会参与。

自20实际90年代末以来,各个媒体开办了更多的言论空间,各种社会身份的人进入评论写作;b、媒体格局单一化的结构,也有所松动。

一些原有的机关报体制下的媒体集团,通过跨地域联合办报的形式,产生了“边缘体制”的媒体;c、广播、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等参与性、交流性特别强的评论形式,给评论语言带来了新的冲击。

4、思考题159:一篇评论中充满理性的语言,也许会给读者“干枯”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费力程度”。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情感色彩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加入这些语言?(2)(答案)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应该“以文害意”,削弱表达的准确性。

第九章1、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2、社论的特点:a、规格最高,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b、内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政策性、指导性;c、发表位置最为显著和重要。

3、为什么社论具有权威性a、它是党和人名的重要喉舌。

它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还体现人民的利益,要求直接表达党的观点,传达政府的声音;b、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它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表明编辑部的立场,必要时提出如何处理问题的措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c、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d、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

它不仅表现各报对社论所做的编排上的强势处理,更表现在各级报纸或新闻媒体对社论的转载或统一播出。

4、评论员文章的定义:在规格和权威性上市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体。

在内容和写作上,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

5、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的类型:阐述型、论辩型、启迪型、礼仪纪念型、评价型社论。

6、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常配合新闻报道发表,代表编辑部发言。

7、“社论时评化”的意义:a、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使社论这样一种多年来已经濒临僵化的报纸文体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b、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

c、它使长期以来社论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

因为社论每天都对具体的新闻事件作出判断。

d、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千报一题、抽象层面的议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

思考题176:频繁地发表社论,是不是会降低社论的权威性?(2)(答案)社论数量的增加,更多地议论具体的新闻事件,当然会增加判断错误的概率。

但是,一家报纸长期不以社论的形式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使社论的权威无从树立,实际也是放弃论的权威性。

因为一家报纸的社论,就是要在日常的操作中,特别是面对可能引起争议的新闻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来一点一滴地树立社论的权威性。

第十章1、报纸言论版的基本格局:内容上包括社论、读者来信、专栏文章、漫画、新闻图片;形式上有“内报头”、“对页”。

2、言论版的构成要素分内容要素和形式要素。

a、社论,一般在“内报头”之下的不署名的文章就是“社论”。

以有着内报头和社论的版面为核心,国外报纸的言论集中发表在数页言论版之内。

b、内报头,是国际上言论版标志性的形式要素。

一般置于社论版的左上角,是一个缩小了的报头样(包括字体和图案)。

内报头的内容有简有繁,有的只是报头字样的缩小,有的有图案,有的还要加上从发行人到总编辑、社论版编辑一干人等的大名及读者来信。

c、读者来信,是国外报纸言论版上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

最简单的的栏题就是“来信”或“致编辑的信”。

国外报纸一般每期以固定位置刊登涉及来信方法的信息,并且明示来信采取的标准,一般要求署名、写清地址,可留下电话号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