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
1) M0(现钞) 2) M1(狭义货币) 3) M2(广义货币)
2. 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3. 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 4.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三)划分的现实意义
7
五、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8
第二节 货 币 制 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 由国家制定并主要通过法律强制保障实施的一种管 理制度。 它体现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 进行的控制。 为创造有序、稳定的货币流通体系,以适应商品经 济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先后颁布法令和条例,对 货币流通做出种种规定,从而形成统一的、稳定的 货币制度。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4
二、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但 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1) 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等价物,它具有两 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 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3)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4)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和支配性。
(二)信用的构成要素
1. 债权债务 2. 信用工具 3. 时间间隔
19
一、信用的概念与特征
(二)信用的构成要素
1. 债权债务 2. 信用工具 3. 时间间隔
(三)信用的特征
1. 暂时性 2. 偿还性 3. 收益性 4. 风险性
20
二、信用的作用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 速发展。经济越发展,信用就越重要,经 济对信用的依赖就越多,信用对经济的影 响也就越大。
银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 银行券 信用货币本位制 纸币 金银复本位制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
11
四、我国的货币制度
(一)人民币 (二)中国的人民币发行 (三)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 称为“角”和“分”,人民币以“¥”为符号。 (2) 人民币采用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 也不与任何外币正式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 (3) 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 流通,严禁金银流通,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 (4) 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 通进行管理。 (5) 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 (6) 禁止仿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仿造、变造的人民币。 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禁 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27
二、利息率
(一)利息率的表示
利息水平的高低是由利息率来表示的。利息率简称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货币额(本金) 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利息率=
一定时期取得的利息额 一定时期借贷的货币额
×100%
利息率通常以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来表示。年 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 计算利息;日利率又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 算利息。
12
本章小结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 物,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 果。 货币形式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 过程,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等。 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 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 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 与货币单位、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黄金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 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 我国的货币制度目前采用的是人民币制度。
13
概念回顾
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不兑 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 人民币制度
14
课后习题
1.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 货币的形态有哪些?
3.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4. 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5.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2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如何透过货币的表面现象把握其本质,是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主要分析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 变等问题。
3
第一节 货
一、货币的产生
币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长期的商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逐渐地从商品世界中 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 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经历了四个阶段,表现 为四种形式
32
二、资金融通的方式
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相互之间融通资金可 以借助金融市场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中介机 构间接进行,从而使融资活动区分为直接融通 资金与间接融通资金,如图2-1所示:
直接融通 金融市场
资 金 需 求 者
金融机构 间接融通
资 金 供 给 者
33
二、资金融通的方式
(一)直接融通资金
5
三、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是交换的产物,而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货币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货币形式的变化 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纸币 (四)信用货币 (五)电子货币
6
四、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划分的依据
(二)划分的方法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给口径
资金融通就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促使价值增值的运动。 其融资活动分为直接融通资金和间接融通资金两种方 式,前者是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后者是通过 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活动。
35
概念回顾
信用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利息 利息率 资金融通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36
课后习题
1. 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2. 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3. 什么是资金融通?它有哪些形式?
37
案例讨论
【案例一】 我国利率调整回顾
讨论题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要降息和加息?
【案例二】 企业间融资
讨论题
1. 直接融资的含义 2. 直接融资的特点 3.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二)间接融通资金
1. 间接融资的含义 2. 间接融资的特点 3.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
34
本章小结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商品或货币的借 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关系由债权债务、信用 工具和时间间隔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财富的分配形式,是 借贷资本的价格,其大小是由利息率决定的,利息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货币额(本金)之间的比 率。
25
四、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
信用工具是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它是各种信用关系的具体反映和体现。
(二)主要信用工具
1. 商业票据 2. 支票 3. 银行票据 4. 股票 5. 债券
26
第二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
(一)利息的概念
计算利息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利息额=借贷货币额(本金)×借贷时间×利率
9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 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二)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三)黄金准备制度
10
三、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 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 位制四个阶段,如图1-1所示。
1)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 2)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4. 国家信用的作用
(1) 国家信用是动员国民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 具。 (2) 国家信用是商业银行调节资产结构的工具。 (3) 国家信用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实施宏观调控的重 要杠杆。
23
三、信用的形式
(四)消费信用
1. 消费信用的概念 2. 消费信用的形式
月利率=年利率 12 日利率=二)利息的计算
1. 单利 2. 复利 3. 现值与终值
(三)利率的种类
1. 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2.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4.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29
二、利息率
(四)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1. 平均利润率 2. 资本的供求状况 3. 物价水平 4. 经济政策 5. 其他影响因素
(一)融通资金的功能 (二)调节社会资金的功能 (三)创造信用货币的功能
21
三、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1. 商业信用的概念 2. 商业信用的特点
(1)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买卖和借贷两种 不同的经济行为的统一。 (2) 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 (3)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31
第三节 资 金 融 通
一、资金融通的概念
资金融通即金融,它是通过资金有偿让渡促使价值 增值的运动,或称为资金余缺调剂的信贷活动。 在现代经济中,由于资金盈余者和资金不足者的存 在,产生了融通资金的需要。 简单地讲金融是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是指货币流 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凡是货币发行、流通与回笼、 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债券和股票 等证券的发行和转让、保险基金的筹集与运用以及 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