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现代化与当代都市生活方式

社会现代化与当代都市生活方式

社会现代化与当代都市生活方式鲍宗豪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导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把文化看作社会全部生活方式的总和;或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研究,综向考察世代交替中生活经历的社会烙印;或把生活方式当作阶级辨别指标来研究;或把生活方式当作消费方式来研究。

各种研究视角、研究路径与方式,都有其合理性。

值得重视的是:如何全面科学合理地解读我国当代都市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本文试将当代都市生活方式放在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中作些探讨。

一、社会现代化与当代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提出研究当代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的社会现代化视角,其理论的现实基础是:全球化、全球社会现代化引起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全球化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可以追溯到15世纪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联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知道彼此之间确实同住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球开始,便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序幕。

然而,只是到了今天,即500年以后,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协同发展,全球才呈现出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作用范围之广,影响强度之深都是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21世纪的全球化日益凸显了全球社会现代化的取向,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内涵、路径与方式也有所交叉、重复。

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现代化的一致、重合,促进了全球社会转型、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化的进程,又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

这样,我们就可从全球社会现代化的视角研究当代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的变化。

全球社会现代化本质上也是一场非常深刻的重构当代都市人生活方式的革命。

当代世界发达国家已开始了由现代性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

伴随着“后现代社会”、“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以获取物质财富为主要动机的“生产本位论”正为“生命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所取代。

在“后现代化时代”,全球都市公民都更关注、更重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质量。

如何解决个体和集体的生存与生活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都市公民的生活质量?如何不断提高都市公民生活的幸福感?已成为全球都市公民的普遍追求与期待。

但是当今全球社会的现实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平等与不公正矛盾相当突出。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5亿土著居民,他们生活在70多个国家,讲着5000种语言(UNESCO 2004);其中大约 520万人仍然(或曾经)以狩猎和采集为生(Schweitzer 2000),约占世界人口的0.08%;2001年,世界上大约 16%的人(9.6亿)生活在高收入国家,84%的人(52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45%的人(约27亿)每天生活费不到 2国际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8%的人(约11亿)每天生活费不足1国际美元(WB 2005);而且不平衡、不平等、不公正的矛盾仍在扩大。

①在我国,根据美林集团的《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人为23.6万,尽管在我国16岁以上“经济活动人口”中仅占0.03%,但是,其影响能力巨大。

这些富人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9,690亿美元,而我国2003年度的GDP总量也仅有14万亿美元。

在我国的财富分层中,居于另一个极端的是贫困人口。

2003年贫困人口总数为 2,900万人,比 2002年甚至还增加了80万人。

而且,这里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这在我国也是很低的标准。

上述分析表明,以全球社会现代为视角研究当代我国都市生活方式新变化,不仅使我们能更科学合理地解读当代我国在融入全球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都市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也能使我们认识,提高我国都市公民的生活质量,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对于和谐世界、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①参见《中国现代化报告——社会现代化研究》(2006)第1页。

二、社会现代化与当代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全球化、全球社会现代化对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客观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会产生影响。

全球的数字技术、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乃至全球的快餐(麦当劳、肯德基)不仅在我国、在世界各地都被接受了。

全球化、全球社会现代化对当代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又集中表现在以下“六个化”中。

1、资本全球化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

哪里有利润它就流向哪里?在信息网络时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跨国资本家阶级正在形成。

代表着跨国资本的跨国阶级的形成,正在影响着全球社会的结构与走势,影响着全球都市的生活方式。

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扩展、国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跨国合并和跨国收购的愈益频繁、全球金融体系的兴起、全球性公司内领导职位的相互交叉孕育着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形成。

跨国资本家阶级主导着资本的全球流动,左右着政府的决策与执政,影响着社会发展。

如在全球最大的10项财政预算中,有4项是由跨国公司控制的,而不是由政府操纵。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里,跨国公司已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南韩、日本、台湾以及其它亚洲国家,跨国公司直接参与或控制政府的对内及对外政策。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能决定由谁执政,并采取步骤削弱反对派。

例如,在尼日利亚,壳牌石油公司(Shell Oil)引起784个独立的井喷,致使 3000个工地遭到污染,11亿立方米的天燃气被毁,一年中有10%左右的时间降酸雨,给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①世界宗教组织曾描述说:壳牌石油公司变成了尼日利亚政府,尼日利亚政府变成了壳牌石油公司。

在许多方面,公司的短期经济利益削弱了国家的长期利益。

在美国由于大工业联合集团的影响,政府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法律来保护公司,因而,当他们的工厂对环境造成破坏时往往免遭曝光及处罚。

在休闲方面,跨国公司控制着现代人的大部分休息时间。

就拿美国来讲,电视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它在跨国公司的支持下为其推销产品及提供服务。

国际旅游活动,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管理和操纵的,旅游者乘坐跨国公司的航班旅行,在跨国公司的宾馆休息,用跨国公司生产的照像机拍照,在跨国公司的连锁店里用餐,喝跨国公司生产的饮料和啤酒,在跨国公司的球场打高尔夫球。

资本全球流动和跨国资本家阶级的生长,对全球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还突出表现为:都市生存的“资本化”,——都市人生存的“资本”压力大,“资本”欲望强,没有钱无法生存;都市交往的“资本化”,且不说经济商务活动中的“资本化”,就是在同学、朋友、同事、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也日益“资本化”,同事、亲朋好友之间常常为“资本”而苦恼,为“资本”而争斗,为“资本”而欺诈,为“资本”而铤而走险……对都市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必须警惕。

2、全球都市化当今,世界所有地区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都市化。

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里,人们都纷纷从农村涌向都市,追寻更美好的前途。

在土耳其,1980年有44%的人住在都市,1990年这一比例为59%,2000预计可达 67%。

加拿大的曼尼托巴( Manitoba)是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谷物生产是它的主要经济支柱。

目前,那里的大部分居民已从省内众多的小城镇迁往同一个都市——温尼佩格(Winnipeg)。

在非洲,都市地区的人口比例已上升到25%,到2000年已达到50%(Oliver,1991)。

②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中国来讲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是中国的都市化、现代化进程。

21世纪,中国都市的现代化不仅仅决定着4.6亿都市居民的安居乐业,更是一个决定着中国几亿农民最终命运的重大问题。

因为都市化、现代化是减少农民的过程,也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都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11亿,也就是说,从现在起,中国每年将有1200万农民转化为都市人口。

全球都市化对我国都市生活方式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都市移民问题。

与本市居民的家庭人口相比,平均每个都市外来移民的家庭当中就要多出两个儿童,这很可①引自杰弗瑞·弋比著、张春波等译《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第174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引自杰弗瑞·弋比著、张春波等译《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第35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能将使新迁入的移民沦为穷人。

在都市中居住已久的人也将被最终挤向郊外。

在我国,农村人口向都市集聚,一般把它们称作“农民工”。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有多少?以2004年为例,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对 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抽样调查,推算出当年外出就业农民工约为1.1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8%。

中国都市的农民工有三个特征,(1)社会身份的双重性:农民工的职业身份主要是工人(或非农职业);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

(2)社会地位的双重性:农民工在农村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农村中的优势群体;在都市中则处于边缘地位,是都市中的弱势群体。

(3)社会生活的双重性:农民工既在农村居住又在都市居住,既习惯传统乡村生活又熟悉现代都市生活,他们是传统乡村文明和现代都市文明的享用者和沟通者。

二是我国都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将成为影响家庭与社会发展,影响世界和平与繁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变数。

3、文化大众化全球文化发展不仅多元化,而且越来越大众化、批量化。

国外学者尼斯贝特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西方大众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标准化证明了基于阶级的社会组织形式的衰落。

正是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标准化,使文化不再是少数人、或上层社会的精神食粮,而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大众能共享文化大餐。

但是,决不能把文化大众化当作搞文化低级化、文化庸俗化的理由,公众需要的是一些能提高文化品位、文化素质,满足智慧要求的大众化。

比如说维也纳金色大厅,它迎接新年的施特劳斯音乐会,也很大众化,里面也没有用特别深奥、特别难接受的曲调。

施特劳斯主要是圆舞曲,是华尔兹舞曲,但他的格调显得就高一点。

全球化、市场化不仅使得精英文化越来越边缘化,而且把家庭与社会道德生活也解构了。

比如说“春秋笔”的故事:晋国有一个人篡位,于是史官写“某年某月,谁谁弒其君”,王一听非常生气,就把他杀了。

史官的弟弟来了,他还是写“谁谁弒其君”,又被杀了。

然后又一个弟弟来了,还是写“某年某月,谁谁弒其君”。

这种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一看很惊人。

你再看春秋战国的师旷,他搞音乐,为了献身事业,他用锥子把自己的两个眼珠子捅瞎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相当一段时期,道德观念是一种信仰,是形而上的,在道德生活中,“义”、“忠”,比一切都重要。

可是,如今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兄妹之间,关系冷淡,认“钱”不认“情”,认“权”不认“亲”,道德生活开始成为社会生活中被遗忘的角落。

4、休闲普遍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休闲的期望越来越高,休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遍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