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史提纲汇总1、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家是谁。
●赫尔巴特2、完形学派、行为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产生于哪个国家。
●完形学派:德国(155)●行为主义:美国(96)●机能主义:美国(70)欧洲●精神分析:奥地利(181)3、奥苏泊尔的生平及理论。
●生平:1918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1939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
194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3年获得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5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
1950-1974年,在伊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任教授。
●4、笛卡尔的心理学思想。
●天赋观念论:观念可以分两类(天赋的观念和外界的观念),天赋的观念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先天的理性所赋予的,并非经验所得,是最为真实的。
●内省法:“心”的知识是直接的,可通过自我观察来洞悉人类意识这个内部世界。
●身心交感论(通过脑的松果体实现,第一次描述了后人所称的反射过程的反射弧)5、●斯蒂文森、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是现●、西蒙、纽维尔(人工智能逻辑理论的程序)。
6、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哲学理论基础。
p70●詹姆斯的实用主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德国实验主义继承躯体,在达尔文那得到精神)其次,对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反复研究的过程,即先从对于某种现象整体的模糊理解出发分析其整体结构,通过分析发现原先理解中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更有效更精确的重建或重述等步骤。
最后,整体分析重视性质的把握,侧重将整体分析为层次和等级,但不排斥量的研究8、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持心身平行论、身心交感论与平行论混合的心理学家有哪些。
●心身平行论:冯特/铁钦纳●身心交感论:笛卡尔●交感论和平行论混合:奥古斯丁9、集体动力学的创始者●勒温10、《沃登第二》的作者。
●1948年斯金纳11、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p77●1)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2)动物和人类心理的连续性观点,促进比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心理适应技能,使机能主义放弃了对意识结构的分析,创立了一门有关适应和生存价值的心理学●4)行为选择,使机能主义提出了依据结果选择行为的模式●5)个体差异逐渐成为机能主义的研究领域之一12、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的精神分析学家是谁。
●海因兹·哈特曼13、格式塔心理学的心理学观点。
课本p163苛勒的顿悟说研究对象:直接经验和现象行为研究方法:整体观察法和实验现象学(1)突现论(2)同型论(3)知觉的组织原则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2.接近或邻近原则3.相似原则4.封闭原则,或者说闭合原则5.好图形原则6.共同方向原则,也称共同命运原则7.简单性原则8.连续性原则(4)学习理论(5)创造性思维14、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定律15、潜伏学习、图式、认知地图、完形、刺激——反应、费希纳定律、冰山理论、刺激错误、观察学习、本真生活的概念。
潜伏学习: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是指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
潜伏学习在无奖赏时能够发生的,但在有需求时才表现出来(班杜拉社会认知行为主义体系)认知地图(课本p127最后一段):学习者并非通过尝试错误来学习,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认知地图。
完形:(源自网络)完形(Gestalt)是德国字,原意为形状、图形。
完形一词、源自一群研究知觉的德国心理学家,他们发现,人类对事物的知觉并非根据此事物的各个分离的片断,而是以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为单位。
因此,把各个部份或各个因素集合成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即为完形。
刺激—反应:所谓刺激就是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内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所谓反应则是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内隐或外显的变化。
费希纳定律(课本p44最后一段):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增加,而相应的刺激量冰山理论:隐喻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恰如冰山;心理类似于冰山,它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位于水面以下,在这里有一些观察不到的力量对它发生作用。
观察学习(课本p148):观察学习又被称为替代性学习或无偿试学习。
说明学习者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也不必亲身体验强化,只要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和随之的强化,就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个体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是现存的行为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16、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对象。
课本p181--28917、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什么。
原子18、陈述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8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埃里克森(弗洛伊德)人格八阶段课本P219自我及其同一性。
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
(3)主动对内疚(3-5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性器期。
(4)勤奋对自卑(5-12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期。
(6)亲密对孤独(20-25岁)。
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早期。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期。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死亡)。
这一阶段属于老年期。
贡献:埃里克森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关注的社会环境对自我的适应作用的思想,对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不足:(1)缺乏科学的证明,思辨性和经验性较强,科学性和实证性较弱。
(2)虽然他强调自我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但归根结底他认为自我是按照先天的成熟顺序的安排来发展的,他没有探讨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没有探讨社会发展究竟是如何以个人的人格为基础的。
19、皮亚杰认为,智慧(心理)起源于什么动作20、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什么的重要性,而代之以什么。
否认性本能(利比多),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21、双重记忆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内容。
课本p75提出者:詹姆斯内容: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前者指短时记忆;而后者指长时记忆。
22、弗洛伊德、华生、斯金纳和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弗洛伊德:前生殖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华生:条件作用斯金纳:学习皮亚杰:平衡化纠错(每当认识发展不平衡时儿童就会用各种方式恢复平衡)这种追求平平衡的内在倾向,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3、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的特点及主要的心理问题。
(课本p189)口唇期:通过嘴和舌的活动来使力比多得到满足。
发展顺利成年后性格都趋于乐观、活跃,如果受阻碍则在成年后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弥补。
产生赖、悲观、被动、猜疑、退缩等消极人格肛门期:这一阶段大多数孩子开始学起怎么上厕所,如果家长要求过于严格,孩子长大后容易有洁癖、过度控制习惯的表现。
性器期:儿童此时发展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形成超我潜伏期:力比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学习、游戏等成为其重要的一环。
性器期(生殖器期):性发育成熟期。
力比多重新激活,人们进行正常的恋爱,等心理和生理完全成熟后便开始建立家庭以及从事相应的社会工作。
前三个阶段称为前生殖阶段(最重要阶段)人格最初形成在5岁24、阿德勒认为,推动人的成长主要动力是什么。
课本p205自卑感25广义的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各是指什么。
课本p84广义机能主义:早期的机能主义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泛指所有强调研究心理过程、活动或功能的心理学,包括欧洲的机能主义和美国的机能主义;狭义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机能主义狭义的机能主义有时指的是美国的机能主义,有时特指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形成直接对立和冲突的美国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26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谁。
贝克莱27 霍妮、阿德勒和沙利文的主要观点。
霍妮:(一)认为神经症的病因在于人格,人格是在文化环境和个人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二)认为神经症只是对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正常行为模式的偏离。
(三)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自我(self),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分析真实自我、理性化自我和现实自我三者间的关系可以揭示神经症患者与自我关系的失调①社会文化才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间接原因②儿童所面对的人际关系才是造成神经症的直接原因③神经症人格可分为三种:顺从型、攻击型、逃避型,三种人格并非互相排斥,④神经症的冲突正是心理治疗要解决的问题阿德勒:课本p205(一)心理动力学理论1、将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动力,并用“自卑感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求优越”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2、自卑感是推动每个人去获得成就的主要推动力。
(二)生活风格理论将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life style)。
这是一种标识个人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1)生活风格即是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的生活方式,有时又指一个人自己的风格,人格的统一体,个体性等(2)家庭关系,生活条件和经验决定了儿童今后一生的生活特点,由此决定他的人格。
(三)个体发展理论1、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
2、个体的身体发展水平是影响精神发展的一种因素。
3、遗传和环境只能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每个人都会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
——创造性自我4、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个体心理发展的品质和这种需要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兴趣”。
有没有社会兴趣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
5、“活动程度”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和水平。
所谓的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
(四)社会兴趣理论正向补偿原有的自卑感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个人优越而奋斗,而是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渴望建立美好的社会需要,在于“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一种是优越情结,另一种是自卑情结。
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阿德勒认为产生错误生活风格的原因是由童年期的三种状态引起的:器官缺陷、溺爱或娇纵、被人忽视或遭受遗弃。
1.人性观①人是整体的②人的行为有目的性,并非由本能潜意识决定③认识自己生活形态的创造者和决定着2.追求优越(自尊情结)①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②与自卑密切联系是对自卑感的补偿3.自卑与补偿人对过去事件的诠释(主观知觉)影响现在沙利文:人格的人际关系理论①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