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衰竭ppt课件
至加重,后期肾功能逐渐
恢复
12
急性肾衰竭恢复期
利尿期后,肾功能改善,尿量恢复正常 血尿素氮和肌酐逐渐恢复正常,而肾浓缩功
能需要数月才能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遗留不可逆性的肾功能损害 此期患儿仍有虚弱无力、消瘦、营养不良、
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
13
滤过钠排泌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Na , FENa)
[ urine Na/serum Na] [urine creatinine/serum creatinine]
FENa=
x 100 %
补液试验
用2:1等张液,15~20ml/kg
半小时内快速输入
收集2小时尿量
>40 >20 <20mmol/L <1 <1%
肾前性
有
>1.020
>500mOsm/L
肾性
无
<1.010
<350mOsm/L <20(常<5) <20 >40mmol/L >1 >1%
肾衰指数
滤过钠排泄分数
肾前性肾性肾衰竭的鉴别
肾衰指数 (RFI) RFI=
urine [Na]
urine creatinine / serum creatinine
4
肾前性肾衰竭病因
绝对血容量不足:如呕吐、腹泻和胃肠减压
等胃肠道液体的大量丢失、大面积烧伤、手术或
创伤出血等引起
相对血容量不足:休克、低蛋白血症、严重
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和心力衰竭等引起
5
肾性肾衰竭的病因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肾小球肾炎、
溶血尿毒综合征、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血管病变(血管炎、血管栓塞和弥散性
≥15mmol/L ≥3.57mmol/L/d ≥ 176mol/L ≥44mol/L /d 酸中毒 水电解质紊乱
尿素氮 肌 酐
临床表现
16
诊断
2、排除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
有慢性肾脏病史,有发作诱因
平时尿检异常、夜尿增多
慢性病容、生长发育落后
贫血较重Hb<60g/L
B超显示双肾缩小、结构不良
尿毒症 出现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其严重程 度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的浓度相一致
感染 常并发呼吸道和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金 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
11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
当患儿尿量逐渐增多,全身水肿减轻,24小时
尿量达250ml以上时,即为利尿期
一般持续1~2周(长者可达1个月) 由于大量排尿,更应注意水电解质的紊乱防止
17
诊断
3、排除肾后性肾衰
影像学检查:B超、CT、IVP 结石、肿瘤、畸形 有排尿断续或张力性尿失禁现象
18
诊断
4、鉴别肾前性还是肾性肾衰?
病史:血容量下降的诱因、药物应用史 尿液检查分析 补液试验 利尿试验
19
肾前性肾性肾衰竭的鉴别
指 标
脱水征 尿 比 重 尿渗透压
尿肌酐/血肌酐 BUN / Cr 尿 钠
肾前性:尿量增加至6~10ml/kg
肾性肾衰:尿量无增加
严重循环充血、肺水肿、高血压时慎用
22
补液试验
20%甘露醇0.2~0.3g/kg,在20~30分钟内推注,
2小时尿量增加至6~10ml/kg为有效,需继续补 液改善循环 无反应者给呋塞米1 ~2mg/kg,2小时尿量增加 至6~10ml/kg为有效,若仍无改善,为肾性肾衰 竭
BUN、Cr、Ccr
血气分析:酸中毒
血电解质测定:高钾、低钠
15
诊断
小儿 新生儿
<1ml/kg·h
<0.5mlkg·h > 7.5~11mmol/L > 3.57mmol/L /d >88~142umol/L >44umol/L /d 酸中毒 水电解质紊乱
尿
量
<250ml/m2·d <50ml/m2·d
小儿急性肾衰竭
1
定
义
多种原因引起的肾生理功能在短期内急剧
下降或丧失的临床综合征
患儿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出现氮质血症、
水及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2
定
义
近年来渐采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概念取代急性肾衰竭
AKI:48 h内血肌酐上升26.5mol/L(0.3 mg/
血管内栓塞)
慢性肾脏疾患在某些诱因刺激下肾功能急
剧衰退
6
肾后性肾衰竭的病因
输尿管肾盂连接处狭窄
肾结石
肿瘤压迫 血块堵塞
7
临床表现
根据尿量减少与否,急性肾衰竭可分为:
少尿型
临床常见,急性肾衰竭伴少尿或无 尿表现者称为少尿型
非少尿型
系指血尿素氮、血肌酐迅速升高, 肌酐清除率迅速降低,而不伴有少尿表现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有助于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肾衰竭 血生化检查 监测血电解质、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肾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 是否存在畸形和梗阻
肾活检 对原因不明的ARF,肾活检是可靠的诊断 手段,可帮助诊断和评估预后
14
诊断
1、是否是肾衰竭?
突然尿量减少
对已有循环充血者,慎用甘露醇
23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 防止并发症
24
解除诱因
肾前性肾衰: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注意在手术(心脏手术)后、休克时防止向肾性肾 衰转变
肾性肾衰:积极治疗原发病
避免使用肾毒性物质:第一代头孢、氨基甙 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感冒通、鱼胆等
dl)或较原先水平增高50%;和(或)尿量减
少<0.5 ml/(kg·h),持续6 h以上
3
病因分类
肾前性:任何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 致使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 降低所致 肾性:各种肾实质病变所导致的肾衰竭,或 由于肾前性肾衰竭未能及时去除病因、病情进 一步发展所致 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道梗阻引起的 急性肾衰竭
肾后性肾衰:尽快解除梗阻症状
25
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
速尿:1~2mg/(kg·次),q6~8h(最大量10mg/kg) 多巴胺1~3g/(kg·min) ,酚妥拉明2~5g(kg·min)
8
少尿型肾衰临床为期
少尿期 利尿期 恢复期
9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
一般持续1~2周,长者可达4~6周 持续时间越长,肾损害越重 持续少尿大于15天,或无尿大于10天
者,提示预后不良
10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
水钠潴留症状 水肿、高血压、肺水肿、脑水 肿、心力衰竭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高钾、低钠、低 钙、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