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花香、水的蒸发、糖的溶解)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
课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备课笔记课堂延伸:到了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品红溶液、水、烧杯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水。
课前预习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其基本性质有:(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反应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带一瓶香水走进教室,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你们闻到香味了吗?为什么闻得到?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4.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而且夏天要干得快些?5.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
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进行新课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演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备课笔记课堂延伸:微观世界与我们看到的宏观世界不同,它不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
但二者也有联系,我们既可以通过宏观现象感受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也可以运用微观粒子来解释常见的宏观现象。
进行新课[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
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
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
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
[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来解释)[回答]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提问]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回答]不可以。
[提问]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回答]也不可以。
[提问]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回答]必须用非常先进的科学仪器。
如刚才照片中提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讲解]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
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算)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
[活动与探究](可用多媒体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进行新课[教师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 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
[过渡]知道了这一原因,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回答](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
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固态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小,液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补充]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
[总结]可见分子还具有一个特点,即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提问]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进行分割了呢?如果能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投影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等的模型。
[总结]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过渡]前面我们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分子和原子,那么如何用我们现在学到的分子、原子的微观知识去解释宏观世界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课件展示]展示“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所示)。
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断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
在水的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只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原来的水分子,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而在水的分解过程中易错提醒:无论是物质的三态变化还是热胀冷缩,都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分子本身的体积和数目并未发生改变。
方法点拨: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类似,也具有以下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隔。
知识拓展: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气味、熔点、沸点、颜色、密度等需要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共同体现,单个分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SO2气体具有刺激性的气味,而单个SO2分子不具有刺激性气味。
教学板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1.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分子的观点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③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观点①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发生变化。
③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具有三个特点:(1)体积很小、质量很小;(2)处于永恒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间隔,利用分子具有的这三个特点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且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去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材习题解答练习与应用(P51~52)1.填空题(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大,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小。
(2)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没有改变的粒子是原子。
(3)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
特别提醒:不同种类的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可比性,只有同种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体积大、质量大。
教材习题解答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3)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5)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6)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解:(1)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个数没有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以所占体积变大。
(2)由于芳香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的缘故。
(3)密封可以防止香水、汽油的分子因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去,造成香水、汽油的挥发而损失。
(4)太阳照射、通风的地方,温度较高,湿衣服上附着的水分子运动加剧,更快地扩散到空气中去,所以衣服容易干。
(5)气体分子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间隔,气体受压时,迫使气体分子间隔缩小,因此其体积也相应缩小。
(6)混合物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即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即由一种分子或一种原子构成。
3.选择题(1)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教材习题解答(2)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4.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