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赵亚静)

【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赵亚静)

85%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师设计的全部练习。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等不同的方法认识整时。
补充视点:
教学改进建议:
不仅要让学生会说,动手写一写能让学生更好的冷静下来,学会思考。
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补充视点:
教学改进建议:
个别学生在活动时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加强小组的活动指导。

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采取学生自己边观察整点的特点,边辨别时间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创造学习。
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整点的特点是是教学内容是新知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攻克这一难点。
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归纳、评价,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补充视点:
教学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可以理解消化的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学。不要盲目的一刀裁式对都要学生去自学,这样不仅起不到自学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扶放结合,张弛有度。
补充视点:
教学改进建议:
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辅导,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课题
认识整点
观察视角
三、怎么学
观察者:赵亚静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启发式提问4次。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
在认识整点的特点归纳时,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不走弯路。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课题
认识整点
观察视角
二、怎么教
观察者:赵亚静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加深对整点的认识。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
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有效的教学。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课题认识整点来自观察视角四、学得如何
观察者:赵亚静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能认识整点,初步掌握整点的特点,能正确辨认钟面上的时间。
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向得到发展。
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切入点,降低学习的难度。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5%),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课题
认识整点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者:赵亚静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整点的特点加以认识。。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通过直观到抽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点。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整点的特点,并能正确辨认钟面上的时间。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本节课的设计上教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
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