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制梁场钢筋加工安装作业指导书

预制梁场钢筋加工安装作业指导书

钢筋加工、安装作业指导书1 目的对预应力梁板的钢筋加工及安装作业进行控制,使其满足设计及验收的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钢筋加工、绑扎及安装作业。

3 部门职责物资部负责按计划购料进库,并通知试验室试验;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负责发放有效的施工图纸,并实施过程控制、技术交底、作业指导,检查其工序产品是否合格;质安部负责对工序最终产品检查,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工序最终产品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钢筋班负责按要求配置人员、设备,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组织并实施工序作业,负责自检合格。

4 技术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施工图设计》(第四册,第八、九分册)5 资源配置5.1 机械设备①钢筋切断机:4台,②钢筋弯曲机:4台,③钢筋对焊机:2台,④交流电焊机:8台,⑤5t龙门吊:4台。

5.2 人员配置对钢筋工、电焊工、龙门吊司机需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钢筋绑扎人员需经教育培训合格。

5.3 原材料(1)工程技术部负责提报材料计划。

(2)物资部负责按计划组织原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及时通知试验室取样试样,同时做好原材料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未经检验及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允许使用。

(3)试验室接到物资部通知后,及时取样试验,对于无出厂质量证明书的钢筋,可以拒绝试验,并报告工程技术部、质安部。

原材料试验结果应书面通知物资部。

(4)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5)钢筋班对领用钢筋的检验状态标识予以确认相符合后,才能领用。

无检验、试验状态标识的原材料可以拒绝领用,并逐级上报。

6 钢筋加工钢筋班接到施工图后安排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对焊、电焊作业,并安排班组质检人员负责检查。

(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先调直,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土、铁锈等均以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用冷拉方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Ⅰ级钢筋不得大于2%,Ⅱ级钢筋不得大于1%。

(2)钢筋加工前,班组必须作出钢筋下料单,并据此下料加工。

编制钢筋下料单时应根据梁体钢筋编号和供应料尺寸的长短,统筹安排以减少钢筋的损耗。

钢筋下料前,先切掉钢筋外观有缺陷的部分。

(3)钢筋弯制成型,必须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进行,图纸标注尺寸系指钢筋轴线中心到中心的尺寸,钢筋端部带有弯钩者,其标注尺寸系自弯钩外皮切线与钢筋轴线交点算。

钢筋在弯制的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脆折、太硬、回弹等现象及时反映,找出原因正确处理。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成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内径D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②受拉热轧带肋HRB335牌号钢筋的末端,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小于4d,直钩的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10d;采用135°角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小于4d,直钩的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5d。

③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线半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0倍。

(4)钢筋接头采用电焊焊接,并以闪光接触对焊为主。

闪光接触对焊必须由有经验、有责任心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工人实施作业。

闪光接触,首先按实际条件,选定焊接参数(焊接电流、时间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试焊,检验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

每个对焊接头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②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横向裂纹;③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④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方可提交二次验收;⑤在同条件下(指同一台班、同一焊工、同一焊接参数、钢筋级别和直径)一周内连续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300个作为一批(一周内不足300个,也按一批计),应从中抽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查。

(5)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少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少于10d。

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少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少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少于10d。

(6)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焊条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防止腐蚀、受潮变质。

(7)钢筋电弧接头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2)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8)受拉钢筋的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1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

受拉区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II级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

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I 级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表1 梁板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1)当带肋钢筋直径d 不大于25 mm时,其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采用;当带肋钢筋直径d 大于25 mm时,其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增加5d采用。

2)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少于300 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少于200mm。

3)两根不同直径的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的钢筋直径计算。

(9)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2的规定。

对于绑扎接头,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亦应符合此表规定。

表2 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1)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长度范围内,绑扎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1.3倍搭接长度;(2)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3)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4)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5)加工好的钢筋均应由作业班组根据编号分别堆放整齐,并作好防锈、防污染、防混杂措施。

7质量检验对焊接头的质量检验,分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并按下列规定抽取试件: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以累计计算,不足200个接头时也按一批计算。

(1)每个对焊接头的外观符合下列要求,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a.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b.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c.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3°;d.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2)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Ⅰ级:235MPa;Ⅱ级:335MPa),至少有两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

3个拉力试件中,当有1个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按接头每边0.75d计算)脆性断裂时,应另取两倍数量(6个)的接头试件重做试验。

复验中当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脆性断裂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判为不合格。

(3)对焊接头的冷弯试验,可用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机进行,芯棒直径符合表3规定。

表3 对焊接头冷弯试验的芯棒直径冷弯试验时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卷动削平,焊接点应位于弯曲中心,绕芯棒弯曲至90°。

当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可判为冷弯试验合格。

当3个冷弯试验中有1个试件不合格,另取6个试件重作试验,当复试中仍有1个不合格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判为不合格。

(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表4 钢筋加工允许误差表8为了保证绑扎精度、加快进度,梁体钢筋绑扎分为底腹板钢筋和顶板钢筋二部分,分别设计与制作绑扎胎具,在各自验收合格的胎具上进行绑扎,再吊装入模进行组装,形成整体。

8.1钢筋绑扎工艺(1)钢筋绑扎前,先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或设计图纸、交底相符,如有错漏,纠正增补。

(2)钢筋绑扎用的钢丝,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的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的钢筋。

(3)钢筋骨架在胎具上预制时,为便于钢筋大体骨架的初步形成,并保持足够的刚度,便于下部钢筋绑扎,可补入辅助钢筋的某些交叉点焊牢,但不得在主筋起弧,并尽量减少焊点数量。

(4)钢筋绑扎,按设计要求牢固控制钢筋位置,并满足以下要求:A.钢筋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可以点焊牢固;B.除设计特殊规定者外,梁中箍筋与主筋垂直;C.箍筋的末端要向内弯曲,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交点均应绑扎牢固;D.箍筋接头(弯钩接合处),在梁中沿纵向方向交叉布置;E.绑扎用的铁丝要向内弯,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F.在钢筋交叉点处,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5)施工中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架立钢筋的设置,采用增设架立筋数量或增设W形或矩形的架立钢筋等措施。

(6)当梁体钢筋与预应力钢筋管道相碰时,适当移动梁体钢筋或进行适当弯折,以图纸为准。

8.2钢筋垫块的布设与绑扎钢筋垫块采用细石混凝土材料制成的锥形垫块,抗腐蚀性能和抗压强度都等同于梁体混凝土,垫块厚度不小于35mm。

(1)垫块的布设垫块呈梅花形布置,并尽量靠近钢筋交叉点处,梁体的垫块至少4个/m2,间距沿梁体纵向至少为60cm。

(2)垫块的绑扎垫块绑扎时使纵向分布筋卡入垫块凹槽,扎紧绑线,使垫块不可随意串动。

所有垫块都在钢筋骨架安装就位前绑扎。

绑扎垫块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8.3钢筋接头的布设钢筋接头避开跨中部位,且所有钢筋接头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两焊接接头相距在35d范围且不小于50c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按下列规定执行:A.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