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八: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蓄
城市中的天然蓄水池
人工地下蓄水池
“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使降雨得 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 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把降雨蓄起来,是为了利用和调蓄 错峰,否则短时间内汇集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
海绵城市--滞
“滞”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 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 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 城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 这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时强降雨, 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 起来就导致内涝。通过“滞”,可以延缓形 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 花园、生态滞留池或渗透池、人工湿地。
A.缓解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提供工业用水 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4.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最主要功能是
A.调节小气候
B.增加下渗量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城市环境
3.C 活水公园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提供工业用水不是对环境的影响。
4.B 荷花池可以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美化城市环境,但题目强调暴雨后,最主要功能应是 增加下渗量。
海绵城市目的?
将城市建设和生态保 护结合起来,将景观生 态资源和雨水控制利用 设施结合,切实起到减 缓城市内涝、削减面源 污染、减少溢流污染、 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 同时取得改善环境、减 轻热岛效应、增强生态 效果的综合环境效益。
传统排水系统
生态型排水系统
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城市开发建 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 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 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 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 好的生态功能。
〖高考导航〗
2015年新课标I卷
种植土层 砂层
砾石层
树皮覆盖层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
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
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专家表示,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内涝灾 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还有利于 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例如: 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 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 热 岛效 应,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 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变式训练〗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 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 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典例分析】
例1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 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 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 型”,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蓄水池;2.雨水桶;3.绿色屋顶; 4.调节池;5.下凹式绿地等
1.人工湿地;2.植被过滤带; 3.植被滤槽;4.雨水花园等
1.植被浅沟;2.小型蓄水池; 3.植草洼地;4.植草沟渠等
1.种植本土植物;2.更新林木; 3.种植耐旱植物;4.改良土壤等
〖变式训练〗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完成1~ 2题。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1.C “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 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水漏斗区,减缓地面沉降。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加雨水下渗,利于 “海绵城市”建设。
2.D 上海本身耕地少,退耕恢复湿地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 完善排水系统,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
海绵城市--排
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 透不了,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 内涝。这就需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 水排掉。利用城市竖井与工程设施相 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 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 结合的方式,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 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铺设透水砖
▲屋顶绿化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 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 的渗透。其好处在于:通过土壤渗透雨 水,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 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涵养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 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 料,改造屋顶绿化,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 (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思维建模〗
海 绵 城 市
都市自然排水系统 绿色街道 可渗透
路面 绿色屋顶
雨水花园
滞留草沟
雨水再生系统
1.限制路宽;2.保护开放空间; 3.集中开发;4.改造车道等
1.绿色街道;2.渗透性铺设; 3.渗透池(坑);4.绿地渗透等
C.增强城市抗旱能力 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2).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
A. 雨水花园、渗水路面
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
C. 湖泊、湿地、坑塘等
D.砂土质渗水蓄水层
【典例分析】
例1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 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 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 型”,据此完成1~3题。
海绵城市
目标引领
1.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 2.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 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 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 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 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 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 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 "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 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 念。
核心实质
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垫面上 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实现海 绵城市的六个关键字:渗、蓄、滞、净、用、排。
海绵城市--渗
3). 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
A. 减少灰霾污染 B. 减轻城市雨涝
C. 增加经济收入 D. 美化城市环境
例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 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通过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 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 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海绵城市--净
不同的土层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土壤的渗透、植被和绿 地系统等,都能对水质产生 净化作用。现在城市里的初 雨,就是第一次下的雨,是 非常脏的,应该蓄起来,经 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 们城市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 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尽可 能利用雨水。例如停车场下的雨, 我们传统的方式是快排,其实可以 收集净化后,直接用于洗车。我们 现在浇花浇树要用自来水,既消耗 能源、又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 过渗透涵养,通过蓄 把 水 留在原 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也 可用于景观喷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