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金属分析报告一、铜资源概述 (2)二、铜矿产资源情况 (2)2.1 全球铜资源情况 (2)2.2 我国铜资源情况 (3)2.3 我国铜资源特点 (5)2.4 铜矿石工业要求 (6)三、铜行业产业链及主要产品 (7)四、铜行业的生产和消费 (9)4.1 全球铜行业的生产消费 (9)4.2 我国铜行业的供应情况 (10)4.3 我国铜行业的需求情况 (11)4.4 国内主要铜企业 (13)五、铜价格情况 (13)六、影响铜价格变动因素 (15)七、国内铜资源相关政策 (18)7.1 《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 (18)7.2 《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 (18)7.3 《有色金属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9)7.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19)八、铜行业的未来发展 (19)一、铜资源概述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紫红色,比重8.89,熔点1083.4℃。
铜及其合金由于导电率和热导率好,抗腐蚀能力强,易加工,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好而被广泛应用,在金属材料消费中仅次于钢铁和铝,成为国计民生和国防工程乃至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在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国防工业等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
铜按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可分为:➢自然铜,铜含量在99%以上,但储量极少➢氧化铜矿,为数也不多➢硫化铜矿,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出来的按生产过程分类的话,铜产品则可大致分为铜精矿、粗铜和纯铜。
铜精矿是低品位的含铜原矿石经过选矿工艺处理达到一定质量指标的精矿, 可直接供冶炼厂炼铜。
粗铜是铜精矿冶炼后的产品,含铜量在95~98%。
纯铜是火炼或电解之后含量达99%以上的铜。
火炼可得99~99.9%的纯铜,电解则可以使铜的纯度达到99.95~99.99%。
按主要合金成分分类的话,铜合金主要有黄铜、青铜和白铜。
黄铜为铜锌合金。
青铜是铜锡等合金,除了锌镍外,加入其他元素的合金均称青铜。
白铜则为铜镍合金,藏银工艺品大多是这种成分。
按产品形态分类,则主要有铜管、铜棒、铜线、铜板、铜带、铜条、铜箔等。
二、铜矿产资源情况2.1 全球铜资源情况铜相对于铝、锌、铅、铁等其他基本金属较为稀有,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有万分之零点五左右,远小于其他基本金属。
全世界探明的铜矿储量约6亿多吨,遍及六大洲,有150多个国家都有铜矿资源,部分国家可采年限达100年以上。
智利铜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探明铜金属储量达1.9亿吨,约占世界储量的1/3,其次为秘鲁4%、澳大利亚4%、墨西哥、美国15,3%、中国、俄罗斯5%、印度尼西亚、波兰15%、赞比亚6%、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4%,上述12个国家铜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近90%。
图表1:全球铜储量数据来源:Wind从地区分布看,全球铜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共有五个:➢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美国西部的洛矶和大坪谷地区➢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加拿大东部和中部2.2 我国铜资源情况中国铜金属储量约有30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4.8%,世界排名第六。
国内铜矿分布广泛,在已查明的矿产地除天津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其中,江西、西藏和云南等3个省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47.1%(以1996年底保有储量统计)。
铜储量较多的还有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湖北、黑龙江等6省区,储量合计2019.8万吨,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2.3%。
图表2:中国铜储量数据来源:Wind国内著名的铜矿包括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地区、山西中条山、甘肃白银厂、云南东川、黑龙江多宝山、西藏江达县玉龙、墨竹工卡县驱龙等。
图表3:国内铜矿分布资料来源:互联网国内主要铜矿基本情况如下:图表4:国内主要铜矿数据来源:互联网2.3 我国铜资源特点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组成和开采条件看,具有以下特点:(1)矿床规模小。
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为铜金属储量>50万吨,中型矿床10~50万吨,小型矿床<10万吨。
按此标准,我国大型铜矿床仅占2.7%,中型矿床占8.9%,小型矿床达88.4%。
储量>500万吨的矿床只有江西德兴铜厂矿床(524万吨)和西藏玉龙铜矿(650万吨)。
由于矿床储量规模先天不足,导致了开采规模偏小。
而在国外的铜资源大国,巨型、大型铜矿多,储量超过500万吨的特大型铜矿超过60个,铜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约有20个。
(2)共伴生矿多,品位低。
我国共伴生铜矿所占比例72.9%,单一矿仅占27%。
铜矿储量的平均品位为0.87%,在大型矿床中,品位>1%的铜储量仅占13.2%。
我国斑岩铜矿床的平均品位为0.55%,低于智利、秘鲁的1.0%~1.6%;我国砂页岩型铜矿床的平均品位0.5%~1%,低于刚果、赞比亚、波兰的2%~5%。
(3)我国铜资源中斑岩型铜矿少,夕卡岩型多,使得溶剂萃取技术推广受到限制;而且,夕卡岩型铜矿多数适宜地下开采,开采成本高。
智利、美国及印尼等铜资源国家的斑岩矿无论是矿床数量还是储量均占80%以上,适宜使用溶剂萃取技术,使用成本偏低。
(4)剩余储量中规模大、品位高的矿床多处于边远地区,外部建设条件差,比较难以开发利用。
(5)资源不足,自给率低。
资源不足限制了我国铜精矿产量的增加,导致全国铜企业自给率常年偏低。
同时,近几年我国铜冶炼产能迅速增加,这进一步导致我国铜精矿产量无法满足下游的冶炼需求,自给率逐年下降。
2010年我国矿山铜产量仅为126万吨,远不能满足458万吨的生产需求,目前只能依靠大量进口各种铜资源来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
总体上来看,我国铜矿资源在数量和品位等方面均比较差,国际竞争力低,铜资源特别是富铜资源不足。
2.4 铜矿石工业要求从铜矿石中提炼的铜金属,根据采、选、冶技术工艺水平,对铜矿物原料有一定的工业要求。
图表5:铜矿石工业要求资料来源:互联网1997年国家颁布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318-1997)将铜精矿产品分为四个品级:一级品Cu含量不小于30%,杂质含量(不大于):As 0.05%,Pb+Zn 2%,MgO 1%,Bi 0.05%。
二级品Cu含量不小于25%,杂质含量(不大于):As 0.2%,Pb+Zn 5%,MgO3%,Bi 0.2%。
三级品Cu含量不小于20%,杂质含量(不大于):As 0.3%,Pb+Zn 8%,MgO 4%,Bi 0.3%。
四级品Cu含量不小于13%,杂质含量(不大于):As 0.4%,Pb+Zn 12%,MgO 5%,Bi 0.5%。
矿石品位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国家要求程度、市场需求状况和价格趋势以及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矿床地质条件和采选冶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工业指标,作为评价矿床有否开发经济价值和储量计算的依据。
实际上开采铜矿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铜的工业品位是一个动态指标。
一般开采矿床的规律是先富后贫,即先开富矿,后开贫矿。
随着采选冶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大,因而对矿石品位要求也随之降低。
就铜品位而言,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探明的铜储量的矿石平均品位由1950年的1.85%降到1970年的1.09%,1975年又下降到0.9%。
美国从1900年到1975年,开采铜矿石平均品位由4%降到0.55%。
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年降低0.02%~0.03%。
我国铜矿开采品位,50年代一般在3%以上,六七十年代已降到1%,80年代以来不少铜矿床入选矿石品位已降到0.5%左右。
目前,国内外许多铜矿床开采品位为0.5%~0.4%,个别大型露采矿山的边界品位降到0.2%,预计本世纪末或下个世纪初,世界铜矿开采品位可能降到0.25%,边界品位下降到0.1%时,则一些含铜高的岩石也就可能成为工业矿石了,从而使铜的储量大大增加。
三、铜行业产业链及主要产品铜工业包括采矿、选矿、粗铜冶炼、电解、铜材加工和铜制品生产整个产业链。
图表6:铜产业链资料来源:互联网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的第一大行业,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连接件等,其中又以电线电缆用铜最多。
铜在变压器、高压开关和电线电缆的原材料成本中分别占比30%、20%和70%,因此电力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铜消费增速。
图表7:铜下游需求行业及主要制成品资料来源:互联网家电行业可以说是铜消费的第二行业,铜材是家电产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
其中空调器是用铜量最多的产品,其比例约占到家用电器全部用铜量的一半。
主要体现在用铜管制作换热器传热管、用铜板带制作接插件、用漆包线制造微型马达等方面。
交通运输是中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尤以汽车工业最为突出,目前每生产一辆汽车平均耗铜量约24kg。
中国汽车产量增长速度很快,耗铜量也相当增加;铁路、船舶、航空等部门也是耗铜大户。
铜在汽车中主要被用于制造水箱散热器、变速箱同步器齿环、汽车电气、电子接插件、空调、制动器、增压器、气门嘴、油路管及其他部件等。
船舶工业使用的铜材主要有船用螺旋桨、船用海水管路、舰船及大型油轮用冷凝器管材、船用热交换器管材、船用电缆等。
高速铁路建设中主要用于制造铜合金接触线等。
建筑行业中,铜及铜合金产品主要用于照明与通讯线路(如照明用铜导线、通讯线缆等)、配电设施系统(如开关、插座等)、五金制品(如锁具、卫浴水暖产品等)、管道系统(如可直接饮水用的给水管及管件、防火喷淋等)、建筑装修((屋顶、流槽、装饰等))等。
电子行业是中国新兴产业,包括广播通讯、电视、电子计算机、雷达、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使用大量精细的铜、铜合金及加工材,耗铜量增长迅速。
电子元器件和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行业用铜的主要产品,如制作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的最主要材料就是铜基合金引线框架。
另外,邮电、军工、冶金、化工、石油行业也消耗不少铜。
军事工业用铜广泛,黄铜大量用于制造常规武器,包括枪弹壳和炮弹壳,大口径炮弹弹带、雷管等;锡黄铜由于对海水和海洋大气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大量用于制造船舶、舰艇,素有海军黄铜之称。
四、铜行业的生产和消费4.1 全球铜行业的生产消费20世纪之前,全球铜消费量增长缓慢,19世纪60年代全球消费量刚接近10万吨。
而自从电力和通讯行业对铜产生需求以来,铜消费出现了空前的旺盛。
1913年消费量达100万吨,20世纪30年代进—步达到200万吨,50年代则达到300万吨。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期间铜的消费持续增长,但增速不平衡。
1945年之后发达国家开始战后的重建和工业扩张,加强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吸收了大量的金属。
然而,铜消费在1973年达到高峰之后急速下降,5年之后才恢复上升趋势,但到1982年,前期的增长又再次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