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3.下列关于氧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未加二氧化锰反应不发生B.电解水实验产生氧气的电极为负极C.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得到黑色固体物质4.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伸入集气瓶底部B.伸入集气瓶中部C.伸入集气瓶口内D.伸到集气瓶口5.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B.所制气体的性质C.所制气体的颜色D.反应条件6.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H2SO4+2NaOH Na2SO4+2H2OB.2H2O2H2↑+O2↑C.2CO+O22CO2D.Fe+CuSO4FeSO4+Cu7.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①加热;②收集氧气;③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③⑥⑤①②C.③④①②⑥⑤D.④③①②⑥⑤10.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若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二氧化锰的质量C.钾元素的质量D.氯化钾的质量1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12.在实验室里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食盐和蔗糖:取样,分别尝味道B.氧气和氮气:取样,分别闻气味C.二氧化碳和氮气:取样,用燃着的木条检验D.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取样,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13.如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影响因素A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速度比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B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不易变质温度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反应物的种类D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物的浓度1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装置:(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____________,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_______口进(填“b”或“c”)。
16.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
请回答:(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待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1 10 40 5 2002 20 30 5 1003 30 20 67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2)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 ℃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
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下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同学们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18.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19.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素养的具体体现。
(1)以下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瓶中装有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
该实验若改用(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_____(填装置下面的字母)。
(3)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
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种)。
20.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香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5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请回答:(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
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大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收集装置为集气瓶、水槽等装置和仪器,而在实验中用不到烧杯和玻璃棒,故选A。
2.【答案】B【解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故B正确。
3.【答案】D【解析】A、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加入催化剂反应也能进行,错误;B、电解水实验可归纳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产生氧气的电极为正极,错误;C、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故选D。
4.【答案】D【解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A、伸入集气瓶底部,无法验满,故选项错误;B、伸入集气瓶中部,不能证明已经满了,故选项错误;C、伸入集气瓶中部,不能证明已经满了,故选项错误;D、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C【解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生成物反应物的性质(能否与空气反应等)和状态(确定制取装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气体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大,可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所制气体的性质需要考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所制气体的颜色不影响气体的制法和收集,不需要考虑,故选项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7.【答案】C【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C。
8.【答案】C【解析】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正确;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正确;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错误;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正确。
故选C。
9.【答案】D【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⑥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