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药术及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换药术及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手术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外,术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妥善认真的伤口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之后,病人要努力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手术后,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即送回原来的病室,而大手术或危重手术病人,则送到术后病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全身麻醉的病人,此时尚未清醒,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术后要平卧6~12小时,以防术后头痛的发生。

颈、胸、腹部手术之后,多采“胱或半卧位。

脊柱手术后的病人,要睡硬板床。

四肢手术后的病人,须抬高手术的肢体或进行牵引。

2、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有自我感觉不适、发热和心跳快等,应向医生、护士报告。

这里要告诉您一点常识,术后3~5天内,体温常在38℃左右,这是必然的,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对此不必紧张。

3、加强饮食配合。

手术后要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

一般的手术,术后即可进食,腹部手术的病人,要待肠蠕动恢复、产生虚恭(即放屁)后,方可进液状流食;胃肠手术的病人,先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能进流食,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有短期消化功能减退,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可以要求输液。

严重时,医生会插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食。

4、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不要乱动,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如自己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应请求医生护士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

如发现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血水流出,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争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5、术后要早期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的病情,在经过医生准许的条件下,争取早期下床活动。

这对于增加呼吸深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都十分有利;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腹部手术,一般术后2~3天就应该适当下床活动或作床上活动,以防止腹胀和肠粘连。

痰多的病人,应多翻身,并用手压住伤口,协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

肥胖病人应多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6、掌握拆线的最佳时间。

术后切口的拆线时间,要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决定。

一般手术,于术后5~7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14天拆线较为适宜;全层皮肤移植术,应于术后12~14天拆线;年老、体弱、贫血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7、其他注意事项。

有的病人手术后不习惯卧床”悖或因腰麻后排尿反射障碍,解不出”恪R虼耍对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者,术前就应练习卧床”恪H绻病情充许,可协助病人坐起,跪着或站着排尿,还可以采取腹部热敷,扎银针等办法协助排尿。

如果上述措施无效,术后8~12小时仍不能排出”悖应请求导尿。

对术后身上所带的各种导管,要注意保持其通畅,防止导管折叠、堵塞或脱落。

术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门诊手术的病人,术后要在门诊休息片刻,并向医生问明复诊、换药和拆线时间,按时去医院复诊并接受处置。

出院后,如发现拆线后的术口崩裂、出血或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

换药的讲究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

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而骨外露往往要通过皮瓣才能搞定。

换药确有很多讲究,恰到好处的换药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本人亲眼目睹过内固定手术后由于皮肤坏死至钢板及骨外露的患者,经中医祖传秘方换药,不到一个月,奇迹般的痊愈了。

还有一例是指骨开放性骨折,交叉克氏针术后,皮肤由于搓伤而坏死,导致伸肌腱外露,两周中药换药后痊愈。

它的意义在于:“石头上能长草”。

从此对换药愈加重视,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现在我们看看各大门派的换药技巧。

原则是:无菌。

清洁。

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

促进伤口愈合。

至于生理盐水一般用在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用有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而高渗盐水可能有抑制肉芽生长的作用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

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

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

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

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

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

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

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

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

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

即:1、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2、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换药的目的主要是: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3,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有时单纯冲洗要做到清洁创面比较难,可以采用“泡澡”的方法,虽然文献上报道有使感染扩散的可能,但我觉得多更换几次“洗澡水”感染扩散的可能几乎不可能。

研究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化脓创口的处理。

一般如果创口化脓有脓液流出或可触及波动感,就要及时敞开引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它会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方法,敞开以后须尽量将创口里的坏死组织彻底清楚,如果一次性无法全部清处,可以在以后的换药时逐步清除。

然后填赛稀释的PVP-I纱条,充分引流,不宜填赛过紧影响血供且不利引流。

当然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纱条。

或者外敷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等。

我们一期闭合创口用酒精和强力消毒碘开放创口用生理盐水和强力消毒碘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多用在创面营养不良生长较慢时用换药原则 1无菌 2 保护创面 3促进生长换药的时候可以适当刮除表面的水肿或欠新鲜的肉芽,再用糜蛋白酶湿敷,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感染伤口或者术后脂肪液化伤口,应及时间断拆线引流,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后,用手将伤口内脓汁尽量挤出,并用20ml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轻者)或万古霉素(重者)去掉针头直接钝性扎引流口直接冲洗并回抽冲洗液。

可不放纱布引流条,一般两三次就可去除感染、封口。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我们的经验是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若培养阳性就是感染喽.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我们为了缩短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即可.我们做了对照,明显缩短了时间.谈谈下肢脉管炎截肢术后,切口不愈合在换药方面的一点体会:一般这样的患者由于皮肤血运情况很差,虽然疼痛、坏死的肢体被截掉,但截肢后的切口仍是很难愈合,而且常易伴发感染!这样的切口换药是很重要的,首先换药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果化脓,一定要马上剪开化脓处的缝线,去除坏死组织,敞开切口,通畅引流,一般放一个小引流条就可!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开放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这是我实习时我那博士代教的观点)另碘2酒3是经典的骨科消毒方法,刚到骨科时我们领导要求我们新人门诊清创时必须严格遵守。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