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现实主义①国际体系中的安全是充足的②国家获取安全的最佳途径是采取防御性的战略,维持现状。
历史上,枪打出头鸟。
理性国家吸取教训,学会约束自己。
无政府状态未必导致冲突,反而教会国家克制。
③安全困境存在,但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产生也是为了对付特定威胁。
----------------------------------------------------------------------新古典现实主义①国家对外行为首先由它的相对物质力量驱动②系统压力必须通过单位层次的干预变量加以转化体系和单位因素都对国家对外行为产生影响③国内层次重要性:领导人对相对权力的认识国家内部机制: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力量以及国家社会结构。
体系压力决定对外政策大方向,但非细节。
----------------------------------------------------------------------进攻性现实主义①通过国家的相对力量和外部环境理解国家对外行为。
国家功能性相同。
②无政府状态决定安全稀缺国家自助③国家获取安全的最佳途径是扩大自身相对力量安全困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集体安全①非排他性-建立在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基础上②集体强制力为后盾③内向性没有特定假想敌,没有特定敌国和敌对集团④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
实践:国联联合国全球和地区层次上的集体安全。
地区层次集体安全建立前提(略)----------------------------------------------------------------------文明冲突论①文明差异性将是导致未来冲突根本原因,未来的冲突将在文明交界处爆发。
(七八种主要文明)②导致文明冲突的原因:文明差异是根本性;文明意识强化;文化特性差异不容易改变和协商解决③西方和非西方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VS 西方阵营④文明的冲突主要形式:一,地区或微观层次冲突,发生在文明不同的邻国或一国内两文明集团。
二,全球层次上或宏观冲突。
----------------------------------------------------------------------复合相互依存①各个社会之间存在多渠道联系,包括正是非正式(政府跨国集团等)②世界政治中各个问题没有明确等级之分军事经济等都重要③武力变成一种无效的政策工具武力代价高昂而且难以预料----------------------------------------------------------------------依附论由①到③越来越温和①激进主义依附论:弗兰克‘不发达的发展理论’,主张外围地区脱离与中心地区的联系。
阿明: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剥削性。
矛盾存在于国家和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
②改良主义依附论:卡尔多索:发展和依附同时发生而非对立。
利用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联系发展自己。
③主流依附论:多斯·桑托斯20C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跨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发展中国家依靠外资实现工业化。
三种依附形态:商业-出口依附,金融-工业依附,技术-工业依附。
----------------------------------------------------------------------世界体系-沃勒斯坦①世界体系最基本特征:单一的世界经济体系为其存在基础。
世界经济围绕两对对立关系运行:无产和资产阶级。
核心区和边缘区的不等价交换。
②多重国家体系,即世界体系的政治层面。
中心区的中心化和边缘地区的边缘化。
简言之就是强的越强差的更差。
该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边缘区-半边缘区-中心区③文明是多元的历史的。
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边缘地区对于西方文明的两难境地----------------------------------------------------------------------权力转移理论奥根斯基①大国间战争依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切,国家间权力持平可能造成战争②猛烈批判均势理论。
认为权力持平更容易导致战争。
挑战的‘非满意国家’和维护旧有秩序的‘满意国家’的冲突③‘权力持平’与大国地位‘权力转移’将带来战争之间的变量关系。
权力转移是大国见战争的必要条件。
----------------------------------------------------------------------民主和评论①民主国家之间不不会相互开战②原因:行为规范-妥协的文化民主价值观理性地与对方和解。
结构-民主国家战争动员麻烦----------------------------------------------------------------------贸易和评论①对外贸易是获得主导权的更有效的手段。
经济手段比军事手段更有效②武力的成本上升效用下降。
日本和德国成为贸易国放弃了军国传统。
③冷战结束使得传统策略的急迫性下降。
----------------------------------------------------------------------卡普兰国际体系六种模式①均势体系-特点:通过结盟反对任何企图在体系内取得优势地位的结盟国或霸权国;对体系内威胁者限制;允许败者回归体系;②松散两极体系:二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
特点:运行机制调节性质的非对抗;跨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体系运作;‘核恐怖平衡’③紧张两极模式。
主要指20C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冷战格局。
松散两极体系的继续和强化,趋势不稳定,态势高度紧张。
④环球体系:60年代末以后的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
相对稳定是其根本特点。
⑤等级体系:民主型或者霸权型的体系,稳定性强⑥单位否决体系。
基本特点:联合国的作用将得到加强;该体系内战争可能发生,但不会使用核武器;战争的地域手段受限制;大国外交出现孤立主义倾向。
----------------------------------------------------------------------均势理论均势的含义:①特定的权力分配状态。
如两种或两种以上势均力敌的局势;②指一种国际体系,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③指一种外交政策,如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
均势理论主要观点:①无政府状态下,均势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最可靠手段。
②均势体系的目标首先是稳定而非和平,均势不能消除战争,但均势被破坏必定导致战争。
③均势体系下,存在几个势均力敌的强国。
这些国家按照其政策,分为维持现状的国家或帝国主义国家。
④维持均势的手段:分而治之、联盟与反联盟等。
军事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EG:维也纳体系----------------------------------------------------------------------霸权稳定论①最早由金德尔伯格提出,现实主义流派的一支,代表人物罗伯特·吉尔平。
②首先承认国际体系具有激烈的竞争性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
③霸权的存在意味着稳定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无霸权存在则会使国际社会处于无规则的混乱状态。
④混乱状态下,国际经济体系将会解体,造成全球政治混乱和经济的倒退。
----------------------------------------------------------------------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①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②权利界定国家利益③权利界定国家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原则,是客观存在④必须依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不能用普遍抽象的公式把普遍的道德原则运用于国家的行为。
⑤政治现实主义拒绝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遍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⑥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
----------------------------------------------------------------------新现实主义①国际体系的特征决定着体系单位民族国家的行为。
华尔兹理论中,两个主要变量是体系结构和体系单位行为。
②国际体系结构与国家行为之间是因果关系。
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首要利益是生存,它必须顺应国际体系的规律。
③只要国际体系结构即大国之间的物质实力分配不发生质的变化,体系中成员的国际行为就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新自由主义①国际制度是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特征。
②国际制度和国家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国际体系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国家仍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原因是国际体系制度化程度。
③国际制度促进合作。
国际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不确定性减弱无政府状态的负面影响。
----------------------------------------------------------------------全球治理①概念: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秩序。
②全球治理的价值,就是全球治理的倡导者们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
全人类普世价值。
③全球规制就是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的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
全球规制在全球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④全球治理的主体或者说基本单元: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亚国家的政府当局;正式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WTO等;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
⑤全球治理的对象,包括已经影响或即将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
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⑥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对全球治理绩效的评估。
----------------------------------------------------------------------建构主义①社会现实是一种社会建构。
物质世界的意义是社会建构的。
唯心论②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观念可以起到因果作用。
观念建构行为体的身份,从而确定行为体的利益。
③各个层次的社会团体都是国际政治的中心行为体。
温特讲民族国家座位主要行为体。
④国际社会结构是国际体系中规则、角色相对稳定、有序的分配。
结构既是规定性规定性的,也是构成型的。
----------------------------------------------------------------------英国学派①国家组成的体系不仅是国际体系,而且是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回答在无政府状态下维持秩序的规则、规范和制度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