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班级姓名小组第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国有企业的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
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2))通过对外开放这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
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导学流程】
回归旧知
1、经济体制的改革体现在哪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自主学习内容
结合课本完成下列题
(一)对外开放
1、目的:
2、内容:。
3、对外开放的格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位、
、的对外开放格局。
4、作用:
【小组讨论】
1、我国对外开放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提示:从背景、国家行使主权、内容、影响等方面作答)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1、今天的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4 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
【当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沿海城市
C、国有企业
D、中小城市
2.下列不属于1980 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4、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
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
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5、1984 年3 月24 日,福建省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整理内化】:
1、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内容中的问题和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