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水景设计
摘要:水景不仅要具有生活性、观赏性,还要满足人们对水的野趣的需求,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该居住区水景时,不仅让人们结合水景能获得特别的感触,同时也使得人们拥有身临其境的另类感觉,并且设计的水景能环保生态。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 水景设计;水景环保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居住区水景设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在新建居住区逐渐流行起来,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住宅产业化的推广,房地产企业竞争加剧,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水景更是成为各开发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的突破口,开发商竞相推出带有水景的楼盘项目,有的甚至以水景为主特色。
1.水的景观特性
1.1水的意境与情:水,其本身平淡无奇,但当它与周围景物结合,就会表现出或幽远宁静、或热情昂扬、或灵动飞扬的意境。
静谧的水,如安静的湖泊通常与冥想、诗情、幽思、和韵律感紧密相连,但又能通过环境的变化给人以变换的时空感。
静态的水,还暗藏着一种等待被唤醒的感情特征,一块小小的石头就可以激起涟漪万千,给儿童和成人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
1.2水的音响:水的音响因环境变化丰富。
有时欢悦清脆,有时
压抑烦燥,有时狂暴粗野。
心理学家认为,恰当的水景设计会在燥热的天气中平抚人的情绪,给人以清爽的感受。
设计不科学的水景,如办公区或居住区中低劣的喷泉或瀑布所产生的噪音,也会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1.3水的可塑性:水本身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水态表现的多样化,决定于设计者的想法。
有专家指出,水的可塑性是无穷的,唯一受限制的是人的想像力。
1.4水的状态:水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
静水宁静安祥,能形象地倒映出周围环境的景色,给人以轻松、温和的享受。
动水活泼灵动,令人感受欢快、兴奋、滚动的氛围。
1.5水的力量:所谓“滴水穿石”,在大自然中,水通过冲击,漫流,滴落,跌坠而产生的天然雕蚀作品,其形式之丰富、气魄之宏大是人类所望尘莫及的。
水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会留下不同的雕塑效果,即使在岩石上也会形成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作品,具有人工所无法达到的自然感。
在城市景观营建中,人们也开始模仿这种形式。
2.小区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现状
人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然而,有关机构专门调查过我国一些城市近年建成的水景,其中高达75%的园林水景被废弃不用,或存在活水不活、喷泉不喷、水色发黑、臭气熏人等问题。
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
题。
总结近些年在水景建设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以人为本”,无从体现
众多水景住宅,水还只是一种摆设,只发挥了其景观功能,而如垂钓、游戏等实用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
有些水景在岸边围以高高的围墙,有些则以铁栅栏拦住了人们亲水的通道,这些做法违背“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2.2生态设计,纸上谈兵
几乎所有水景住宅的环境设计都标榜自己的设计是生态性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
其实,生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一般的含义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使人、生物、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平衡,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协调发展。
而如今,“生态”的概念却被一些人严重曲解和滥用。
2.3设计趋同,缺乏整体性
许多设计师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没有把居住区放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没有考虑到小区的周边环境,这样就使得许多水景住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成为一个孤岛。
2.4重“榜样”,不重创新
水景住宅设计,往往千篇一律,不少设计师重“榜样”不重创新。
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
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
2.5急功近利,浮躁虚夸
现在水景的设计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其实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3.传统水景设计方法及存在问题
目前水景设计的问题主要有:即设计和治理。
3.1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一般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
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
3.2 防渗处理: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果是也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和补救。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3.3驳坎:驳坎可算是目前在水景设计中最大的败笔。
它彻底地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消灭了亲水性,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3.4亲水:主要是驳坎的设计,使得亲水性大打折扣。
还有相当多的所谓亲水平台,其实往往多为硬质结构,远离水面,并不亲水。
3.5 水生态系统: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坎等,造成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致命破坏,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4.水景设计手法浅析
4.1要素可拓:可拓学是我国学者蔡文创立的一门原创性横断学科。
它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
律与方法,是以研究求解不相容问题为出发点生成创意的规律与方法的理论。
事物的可拓性是指事物可以拓展的可能性,可拓学基于对事物的发散性、可扩性、相互性、蕴含性、共轭性的科学认识出发散树、分合链、相关网、蕴含系、共轭对等理性的设计方法和逻辑设计程序,为创意的生成指出了向内、向外或平行的开拓思考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可拓学原理生成关于景观设计的可拓设计方法——“景观可拓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思维过程存在黑箱性,可拓学能够对事物进行形式化表达,对思维过程作形式化推导,由此形成的景观可拓设计方法具有可传达性和可模拟性,传统景观理论研究多依靠自然语言的描述,而自然语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在景观领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具有这样的拓扑性质。
4.2提炼自然: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水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在于岸线、岛屿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关系。
运用这些手法来构成水风景,能做到“小中见大”。
这种理水的原则,对现代城市景观仍然具有其借鉴的艺术价值,当代很多设计都不再受限制于某类传统形式,不再有统一的、强烈的可识别的所谓的民族手法,细部的设计灵活度非常大。
4.3逆向设计:当代景观设计手法中,出现了很多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而采用的与视觉结果逻辑不符的处理手法。
笔者暂且把它称为“逆向设计”。
我们通常在设计中总是强调要掌握元素的属性,体现元素的属性,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水通常情况下给人一种很柔和的印象,但是,如果设
计师的思维发生逆转,就会产生令人叫绝的作品,国家地理协会广场中的花岗岩被“水”锋利地切开后进行了打磨,这里水被赋予了坚韧的性格,被水切的截面经过打磨,整个世界都映在镜面似的岩石上,水中荡起的涟漪,步行的人们,各种景色和空中的云朵全都从镜面上看得到。
水镜与石镜交相辉映,打破了世界的界限。
4.4要素叠合:要素叠合这种设计手法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交通、绿化、水景的强迫叠合,形成层次感极强的平面效果,同时其风格较适合现代景观中的工业景观的塑造。
水景与灯光完美融合,水管是小型喷泉与其中安装的光纤构成的,使得喷泉在夜晚看起来就像烛光,场地设计体现出设计师的细心谨慎,错综复杂的要素叠合形式使人产生了对整体空间的一种新认识,诠释了景观要素之间的层层关系,并且作品是以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的方式传递的。
5.水景设计中需要注意之处
分析了近年来居住区水景设计的普遍问题和水景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总结如下景观设计师在居住区水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5.1树立管理和养护服务的思想。
水景保持的关键是管理和养护,只有管理和养护到位才能最终体现水景的效果。
5.2因地制宜设计水景。
水是离不开容器的,因此水景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其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离不开其存在的环境。
5.3设计要符合真正生态的水景。
把生态的思想贯彻到每项水景设计中,即使有的项目人工成分较大,不易看到生态效果,设计师
也必须有这种概念。
6.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进步与更新,尽管水景设计已经在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无论是利用天然水性或人工筑水,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出发点,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创造出符合我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美观、自然、生动、和谐的水体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玉明城市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浅析-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2
2.李俊奇城市居住景观环境中的水景设计-安徽文学-2010
3.孙文中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