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历史第17课学案及答案

八下历史第17课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标要求: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能力目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学习他们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
材料一:邓稼先,中国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

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

1958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由于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被誉为“两弹元勋”。

材料二:袁隆平,一位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产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目前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300亿公斤。

籼型杂交稻技术,已被推广到美国、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请你结合材料概括出邓稼先、袁隆平最主要的贡献?
2、通过学习两位科学家的事迹,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值得我们学习?
(二)、看图片,谈感受(建国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感想?
2、你能说说这些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吗?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神七”腾飞,我们倍感自豪,自主创新,成就飞天梦想。

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应是()
A.1945年B.1946年C.1964年D.1970年
2、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发射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城1号B.长征1号C.神舟1号D.东方红1号
3、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这位发明者是()
A.邓稼先B.焦裕禄C.贾思勰D.袁隆平
4、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导弹的时间是在()
A.1964年6月B.1966年10月C.1964年10月D.1966年6月
六、学习感悟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
1、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爱国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不断创新的
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二)、看图片,谈感受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一跃成为科技强国为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言之有理即可)
2、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②党的正确政策指导;
③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感想:我们应树立为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而学习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来为推动我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
五、巩固练习(C、D、D、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