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报告--008---差错控制编码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

设计报告--008---差错控制编码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

差错控制编码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一.线性分组码编码系统建模
Reed-Solomon码编码系统框图:
信源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1.循环冗余码编码系统建模与仿真
CRC-16编码系统框图:
信源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号比较模块系统款图:
M文件如下:
x=[0.00001 0.0001 0.001 0.005 0.01 0.02 0.03 0.04 0.05 0.1 0.2 0.3 0.4 0.5]; y=x;
ProtectedData=48;
FrameInterval=0.010;
BitPeriod=FrameInterval/ProtectedData;
ProtectedDataWithCRC=ProtectedData+16;
FrameLength=480;
SimulationTime=1000;
TotalFrameNumber=SimulationTime/FrameInterval;
for i=1:length(x)
ChannelErrorRate=x(i);
sim('project_2');
y(i)=MissedFrameNumber(length(MissedFrameNumber))/TotalFrameNumber;
end
loglog(x,y);
仿真结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还有待改进。

二.卷积码编码系统建模与仿真:
1)卷积码编码系统在二进制对称信道中的性能
系统框图:
M文件如下:
x=[0.01 0.02 0.03 0.04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x表示二进制对称信道的误比特率的各个取值
y=x;%y表示卷积编码信号的误码率,它的长度与x的长度相等
for i=1:length(x)%对x中的每个元素依次执行仿真
BitErrorRate=x(i);%将二进制对称信道的误比特率设置为x的第i个元素的数值sim('project_3');%运行仿真,仿真结果保存在向量DecodedErrorRate中
y(i)=mean(DecodedErrorRate);
end
loglog(x,y);%绘制x和y的对数关系曲线图
仿真结果:
2)不同译码条件下的性能
系统框图:
信源模块的系统框图:
软判决译码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软判决模块的系统框图:
硬判决译码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M文件如下:
x=-10:5;%x表示信噪比
y=x;%y表示信号的误比特率,它的长度与x相同
hold off;%准备一个空白图形
for index=2:4%重复运行project_juanjima,检验不同条件下软判决译码的性能
DecisionBits=index;%软判决的量化电平数
for i=1:length(x)%循环执行仿真程序
SNR=x(i);%信道的信噪比依次取x中的元素
sim('project_juanjima');%运行仿真程序,得到的误比特率保存在工作区变量BitErrorRate中
y(i)=mean(BitErrorRate);%计算BitErrorRate的均值作为本次仿真的误比特率end
semilogy(x,y);%绘制x和y的关系曲线图,纵坐标采用对数坐标
hold on;%保持已绘图形
end
for i=1:length(x)%重复运行project_juanjimahard,检验不同条件下硬判决译码的性能SNR=x(i);
sim('project_juanjimahard');
y(i)=mean(BitErrorRate);
end
semilogy(x,y);
仿真结果
不同信噪比条件下误比特率关系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