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习题集萃

中国古代史习题集萃

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盘庚迁殷、董仲舒、行省、齐行叫歇二,问答题1,商鞅变法述评(20分) 2,论述郑成功收复台湾(20)3,汉、唐、明宦官专政之比较(30)三,史料分析(10)五月,乙未,诏曰:“魏末丧乱,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之。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

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资治通鉴》卷177,隋文帝开皇十年)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科目代码:329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1、禅让2、董仲舒3、唐初八史4、均贫富5、四等民族6、雅克萨之役二、问答题: (共70分)1、论曹操。

(20分)2、明初集权述评。

(20分)3、试对中国古代历次重大改革活动加以比较和评论。

(30分)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科目代码:329t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1、胡服骑射2、颜氏家训3、贞观之治4、牛李党争5、大明律6、改土归流二、问答题共70分)。

1、西周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 (30分)2、论王莽。

(20分)3、简述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20分)南京大学95年中国古代史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推行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3、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什么是牛李党争?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评析其优劣。

5、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进行过哪些重大斗争?南京大学96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任择5题,每题5分)1、殷墟2、四书五经3、吐谷浑 4侨洲郡县 5、淝水之战6、庆历新政7、乡度会试8、土木之变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择3题,每题10分)1、何谓“十通”2、唐朝的三省制3、元朝统一的意义4、“嘉靖倭难”的前因后果三、论述下列问题(1——2题必做,3——5题任择其一,每题15分)1、东汉、唐、明三朝宦字擅权及其特征。

2、唐以来我国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

3、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4、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

5、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兰州大学中国古代史2001年试题一、简释名词(每题5分,共50分)二里头文化国人干政均输平准新秦范缜羁縻府州五等版籍隆兴和议中统元宝交钞督抚二、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西晋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

2、论隋文帝的改革及其影响。

3、论明太祖惩治贪污整顿吏治的措施与效果。

2002年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武王伐纣合纵连横算缗、告缗白虎通王与马共天下输籍法河朔三镇驱口宗客巴理藩院二、问题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诸葛亮2、简述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2003年试题一、解释名词(每题6分,共60分)弭兵之会上计董仲舒党锢之祸门阀、庶族开皇律健儿与纩骑站赤与急递铺九边改土归流二、回答问题(每题30分,共90分)1、简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主要原因。

2、就“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效果进行比较。

3、清朝设置了哪些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内地的管理办法?2004年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社稷李悝假名公田河阴之变貌阅羁縻州榷场喇嘛教东林党学台、藩台、臬台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武帝时西汉与匈奴和战关系述论。

2、试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变化原因及意义。

3、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

浙大中国古代史99年一、五刑合纵连横王莽《水经注》牛、李党争锄社开中法改土归流二、1、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演变的主要内容入及其实质。

2、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其一生的实践,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复旦大学2005年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10分*7):1.《春秋》及三传 2.州牧 3.元宏 4.牛李党争 5.檀渊之盟 6.猛安谋克 7.黄册及鱼鳞图册二、简答题(15分*2):1.商鞅变法的主要作用2.安史之乱及其主要影响三、问答题(50分):1.试述汉高祖至汉武帝分封制实行的具体过程。

(30分)2.试论元、清两代对吐蕃(西藏)的政策。

(20分)名词解释(十题内任先六题,每题5分,共30分)1、春秋五传2、《玉海》3、轮台诏4、白莲教5、黄肠题凑6、羁縻府州7、八旗制8、《大义觉迷录》9、《皇舆全览图》10、“四大汗国”简答题(五题任选四题,每题12分,共48分)1、简述自汉至清云南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2、简述明清两代中央决策机构的组织变迁。

3、唐、宋两代中国与其西部邻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之间有一些什么样的差异?4、简述均田制从产生到瓦解的历史变化。

5、试比较西汉全盛时代与盛唐时代的繁荣之间的异同之处。

材料分析先他细阅读以下两段史料。

然后谈谈从中可以反映出明清江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共25分)福建之米原不足以供福建之食虽丰年多资于江浙亦犹江浙之米原不足以供江浙之食虽丰年必仰给于湖广数十年来大都湖广之米辏集于苏郡之枫桥而枫桥之米间由上海乍浦以往福建故岁虽频?而米价不腾(蔡世远:《与浙江黄抚军请开米禁书》、《清经世文编》卷44)尝考宋绍兴中松郡税粮十八万石耳今平米九十七万石会计加编征收耗剩起解铺垫诸色役费当复称是是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故论事者多言东南之民勤力以事上比于孝子顺孙不虚耳(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5)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马陵之战上计尚书台齐民要术俗讲与变差遣制度猛安谋克马可波罗二、论述1、评析曹操的统一北方2、论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

复旦大学专门史专业中国古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 牧野之战2 宗主督护制 3牛李党争 4 天工开物 5 地丁银二简答:1 简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任务的主要观点。

2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 简述南宋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列举从隋到清封建统治典型的繁盛时期。

三论述1请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异同。

2结合史实,论述自隋到清漠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强大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3评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2000年:名词解释:4分/题(任选10题,40分)初税亩郡县制西域都护三长制进士科主户元匠户制宣政院郑和文字狱地丁银论述题:(60分)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有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和“千年田,八百主”之说,试参据相关史实揭示其各自的含义。

(10分)[个人意见:参考:《文史知史》1982年第九期上的”中国封建时代的土地所有制“(张传玺著)一文]2 简述两汉隋唐时期宰相制度的异同,并就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趋向谈谈你的认识。

(25分)[个人意见:简述两汉时宰相制度的特点。

突出西汉前期多用功臣及其子弟为相,权势太大,皇帝与宰相在权力的分配上存在一系列矛盾。

武帝时任用“布衣”出身的公孙弘为相,结束功臣列侯子嗣独占相位的局面,将宰相牢牢掌握在手中。

后又组成以尚书为为首的宫内决策机构——中朝,凌架与以宰相为首的政务机关——外朝之上,剥夺了宰相的权力。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继续加强尚书台的作用,扩大权力,组织,形成一个独立于以******(宰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内朝官僚体系,******完全被架空,事权全归尚书台,皇权空前加强。

曹魏时设置中书监,令,掌管机要,由皇帝亲信充任,取代了尚书的机衡之权,皇权进一步集中。

降及东晋,世家大族专权,皇权不振,形成门阀世族轮流执政的贵族制。

3 试就北宋王安石变法与明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并予以简要评价(25分)2001年:名词解释:5分/题(任选8题,40分)“夏商周断代工程” 文景之治西域都护三长制古文运动庆历新政会子马可-波罗布政使司八旗制度论述题:(60分)1 略述曹操*唯材是举*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5分)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请结合中国古代史上的几次人口迁移及自然环境变迁等因素试加分析之。

(30分)3 试围绕中国古代史上的某一种(或几种)科技发明,以断代为例,简要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或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状及局限性。

(15分)2001年中国古代史1评清议和党锢2 评唐代科举制3 试比较中西封建制4 就弗兰克《白银资本》谈他提出的“ 中国中心论”武汉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专业硕研考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80分)1 商鞅变法2 党锢之祸 3“大索貌阅” 4 三省六部制 5 主户与客户 6 市舶使司7 行省制度 8 摊丁入亩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选举制度之一,试结合相关史实就其利弊略述你的意件。

2 试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问题的认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 试就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主要史实进行比较,并对其历史意义予以评述。

2 自西汉到北宋以至明清,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试围绕某两个主要的时段进行比较,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