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城市道路设计一、填空题:1.我国城市道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快速路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纵坡要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纵坡一般不小于__________。

3.三幅路利用分隔带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分开,解决了最大的交通矛盾。

4.中央分隔带开口应设置在__________的路段。

5.城市道路网所提供的__________的高低,取决于该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6.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采用_______m,城市中心区以小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________m。

7.出入口一般应设置在主行车线的__________。

8.非直线系数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比值。

9.立交按交通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0.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国内外常见的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可抽象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2.纵断面设计中,最小坡长限制是主要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求考虑的。

13.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多少以__________为标准车型。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按_________的方法计算道路的通行能力。

14.快速路服务水平分为______个等级。

设计时,主线一般采用______级。

15.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6.最大纵坡的确定应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程、运营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考虑确定。

17.车道线的曲线部分应按照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绘制。

二、判断题:1.分隔带包括路侧带和中央分隔带。

()2.对于加宽问题,加宽缓和段应与缓和曲线的长度不同。

()3.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时,必须注意平纵合理组合。

()4.在实际运营中匝道行车车距仅考虑停车视距。

()5.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

()6.调查统计现状交通量通常以小汽车为计量单位。

()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分为三类。

()8.环行平面交叉是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导向岛,进入车辆一律顺时针绕行,需信号控制。

()9.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直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0.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道,宜按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11.道路立体交叉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冲突点。

()12.城市道路照明技术标准有平均路面亮度(照度)、路面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

()13.道路的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14.城市道路和公路之间应设置适当的进出口道路作为过渡路段。

()1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只需满足近期使用要求。

()16.车头间距是在相邻机动车道上同向连续行使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

()17.设计交通量应小于设计通行能力。

()18.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不宜超过8条。

()19.设计年限的取值与路面建筑材料和路面工程建设与维护费用大小有关。

()20.城市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

()21.高架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2.出口一般设在主线下坡路段。

23.两侧带用来分隔两个机动车道。

( )24.住宅小区道路属城市道路Ⅲ级支路。

( )25.交通标志牌设在中间带。

( )26.出入口处平曲线宜采用尽可能小的半径。

( )27.立体交叉匝道口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造成交通堵塞、影响正常运行时,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的立体交叉。

( )28.自由式城市道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

( )29.中间带就是中央分隔带。

( )30.道路平面交叉使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 )三、名词解释题:1.超高设计图2.环行平面交叉3.可能通行能力4.基本通行能力5.冲突点6.行车视距7.汇水面积 8.交通量9.道路面积密度 10.平面交叉11.合成坡度 12.人行天桥13.最大纵坡 14.平面设计图15.车行道 16.城市主干路17.交织区 18.基本车道数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2.道路立体交叉的优点有哪些?3.中间带的组成和作用。

4.超高的横向过渡方式有哪些?5.设计年限的确定应注意考虑哪些因素?6.交叉口进口专用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7.行人交通安全措施有哪些?8.高架路横断面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9.试述城市道路的分类。

10.互通立交依据平面几何形态及行使方式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1.简述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2.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哪些?13.简述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极其特点。

14.简述道路网规划的美学要求。

15.简述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五、计算题:1.计算如图所示T 字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已知每个信号周期:BC 方向: s t s ty g 5,50==A 面:s t s t y g 5,30==BC 方向:%15==l r ββ9.0,5.2,3.21===s is s t s t ϕ2.计算如图所示十字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已知每个信号周期:绿灯时间为45s, 黄灯时间为5s 。

南北方向: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进口车道交通量的15%,东西方向:%20%,10==r l ββ。

s t3.21=,9.0,5.2==s is s t φ。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2.地上,底下构筑物,管线,水文,地质条件;均匀,缓顺;0.5%3.机动车,非机动车4.视通条件良好5.通路交通服务质量6. 3.75 , 3.57.右侧8.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其空间直线距离9.互通式,分离式10.标志的颜色,形状,符号11.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12.汽车行驶平顺性,行车安全13.小客车,车头时距14.六,C15.整体平地式,高架(地道)分离式16.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类(级),自然条件17.设计圆曲线半径和长度,缓和曲线长度二、判断题:每题1.5分。

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1.超高设计图:是以超高旋转轴为横坐标轴,其上按比例标注超高缓和段上的各点桩号的图。

2.环行平面交叉:是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导向岛,进入车辆一律逆时针绕行,无需信号控制,实现“右进右出”,依次交织运行的平面交叉口形式。

3.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行车密度不很高,不至于引起车辆过度地延误和阻碍驾驶的通行能力.4.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和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最大小客车数。

5.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流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6.行车视距:为了行车的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一旦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物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7.汇水面积:管道所服务的面积。

8.交通量:道路在某一定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

9.道路面积密度:城市道路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

10.平面交叉: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在同一高程上相交。

11.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

12.人行天桥:修建在过街繁忙路段和行人较多的交叉口出的高架人行道。

13.最大纵坡: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

14.平面设计图:它全面反映了道路平面位置和道路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形,地物等情况的图。

15.车行道: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

16.城市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线公路。

17.交织区:是指一条或多条车流沿着高架道路一定长度穿过彼此车行路线的路段。

18.基本车道数:某条干道所必须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

四、简答题:1.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营运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5)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底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综合考虑6)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

2.①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冲突点。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对高等级道路的干扰。

3.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其作用为:A将上、下行车流分开,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减少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提高通行能力。

B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

C种植花草或设置防眩网D路缘带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行车部分的路面结构也起到保护作用。

4.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a、绕内侧边缘旋转b、绕中线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2)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a、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c、绕各自车行道中线旋转5.道路设计年限是指道路的正常工作年限。

包括两层含义,即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是预测或估算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采用的年限。

在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内,则期望不发生路面结构的破坏。

设计年限的取值与路面建筑材料和路面工程建设与维护费用大小有关。

6.(1)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2)压缩中央分隔带,新辟一条专用左转车道;(3)进口道中线向左侧偏移;(4)加宽进口道,以便新增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7.(1)人行过街地道(2)人行天桥(3)交叉口护拦与人行道护拦(4)人行横道8.(1)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2)应近远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3)交叉口范围有上、下匝道布置的路段,有条件时,应在匝道外侧设地面车辆右转车道,以避免车辆交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