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文章。
这一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梁启超先生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针对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学会分析观点和材料。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在精读研讨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紧扣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法、整体感知法、精读示范法、迁移训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启迪。
三、说学情学法
以我校七(1)班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议论文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议论文深奥难学,或者论证思路难以把握,但本文议论特点比较突出,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准备引导学生采用重点勾画法、合作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展开学习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六大部分:
1、问题讨论、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精读示范
3、模仿自学、能力迁移
4、总结推进、拓展讨论
5、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下面我就以此为纲进行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