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年号谥号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2)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mǐn)
姓名:刘邦 庙号:汉太祖 (汉高祖) 年号:无 谥号:高皇帝
明朝立的孔庙大门
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
孔庙第六进院落
杏坛
大成门
大成殿
孔林
孔林
孟府大门
孟母三迁碑
孟庙正门
孟林
关林
据以上材料,前题的答案应是选“B”。 ( A项嬴政自称始皇帝,C项唐太宗是 庙号,D项康熙是年号)。
区别谥号、庙号、年号,记住一点, 凡带褒贬意思的基本上是谥号,如: 文帝、武帝、炀帝、献帝等;凡带祖、 宗字的基本上是庙号;明清以后的皇 帝多用年号。
元封汉武帝封禅泰山,宣布改元“元封” 、
太初
《太初历》颁布施行,汉武帝宣布改元“太初”(4年)、
天汉、 太始、征和、后元
谥号:孝武皇帝
姓名:刘协 庙号: 谥号:孝献皇帝 (孝愍皇帝(刘备所加)) 年号: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李渊】 [庙号]:高祖。 [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年号]:武德。
姓名: 刘恒 庙号:汉太宗 年号:无 谥号:孝文皇帝
姓名:刘启 庙号:无 年号:无 谥号:孝景皇帝
姓名:刘彻
庙号:汉世宗
年号:建元原以6年为纪,称为“一元” 、元光、元 朔、
元狩
前122年狩猎获独角兽一只,祥,立年号为“元狩”,
元鼎自汾水之畔发现一个宝鼎,视为祥瑞之象 、
【李世民】 [庙号]:太宗。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年号]:贞观。
【李治】
[庙号]:高宗。 [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
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 开耀、永Leabharlann 、弘道。(14) 【武曌】
[庙号]:无。(自称“大周圣神皇帝 ”,后自去之)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 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 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 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 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 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
6、不同地位陵墓的称谓
(1)林:指圣人的墓葬。如孔林、孟林、关林。
(2)陵:帝王的墓葬。如秦始皇陵、茂陵、昭陵、乾 陵、明长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3)墓:诸侯、大臣的墓葬。如霍去病墓、魏征墓。
(4)坟:一般老百姓的墓葬。
三孔全景
孔庙第一座石坊“金声玉振坊” 孔庙第一道门:棂星门
5、陵寝号
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
根据去世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开国皇 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 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高 平陵等。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汉文帝的霸陵, 魏文帝的首阳陵,孙权的蒋陵等,但这种情况很 少见。为皇帝建陵以后,还要在“陵旁起邑,置 令、丞、尉奉守”,有时还要迁徙人民去居住, 陵寝所在地逐渐变为县治,陵寝号变为县名,而 其原有的意义则逐渐为人淡忘。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 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 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 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 论。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三类: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赵祯】
[庙号]:仁宗。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
孝皇帝。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 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姓名:朱元璋 庙号:太祖 年号:洪武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 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祁镇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
谢谢大家!
帝 正统1436年-1449 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 庙号:代宗 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 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明朝只有洪武(南京明孝陵)、建文、 代宗三个没在北京十三陵)
朱厚照 庙号:武宗 年号:正德 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
孝毅皇帝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庙号:清圣祖 年号:康熙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 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 庙号:清恭宗
年号:宣统 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
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 靖节(陶渊明)
4、尊号
汉代恢复古礼,以“祖”或“宗”为庙号,开国皇 帝一 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
祖、明太祖、辽太祖、金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 嗣君一 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
宗等。大体来说,对于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称呼 他们的谥(shi)号,例如汉武帝、魏孝文帝、隋炀帝; 对于唐代以后的殁世帝王,称呼他们的庙号,例如 唐太宗、宋高祖。明太祖;到了清代,则一般称呼 他们的年号,例如“雍正帝、”“乾隆帝”、“光 绪帝”。
3、谥号
是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 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 有褒贬性质的称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 也”。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 始皇为突
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和后人对自己有所评议和指 责,下令废去对皇帝之谥。西汉吕后当权时加以恢复, 一直沿用到清末。谥号一般是在皇帝死后由礼官拟定, 报请新皇帝裁定公布。在改朝换代之际,也有由新王 朝为前朝末帝定谥号的,如清朝建立后,曾为明朝的崇 祯帝朱由检定谥为庄烈愍皇帝。表褒的称号有文、景、 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 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
2、年号
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最早的年号
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
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以致有的皇帝只
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成祖年号“永 乐”、清世宗年号“雍正”;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 宋高宗年号“建炎”“绍兴”、元世祖年号“中 统”“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 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自西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 140年定为建元元年起,至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 罗·溥仪的宣统年号被废止,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年号]:(称帝前)光宅、垂拱、永昌、载 初;(称帝后)天授、如意、长寿、延载、 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 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赵匡胤】
[庙号]:太祖。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
孝皇帝。
朱厚熜 庙号:世宗 年号: 嘉靖
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 孝肃皇帝
姓名:朱由检 庙号:思宗 年号:崇祯
谥号: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 孝烈皇帝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庙号:清太祖 年号:天命
谥号: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 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是对当权者尊敬的称号。以前的帝王称为天子、帝、 皇、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把最高统治者的
尊号定为“皇帝”,以显示自己的独尊地位,并为后代 最高统治者所沿袭。但“皇帝”之称并不能满足帝王们 的自我尊崇之心,于是便在“皇帝”之前冠以一系列形 容词加以润色,使之更加崇高和神秘。尊号开始时,字 数尚少,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乾德元年受尊 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圣德皇帝”;清乾隆皇帝全部 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 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 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
德宗、宁宗过于懦弱,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文宗、武宗名褒实贬,
穆宗、敬宗功过相当,
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明武宗朱厚照,这里的武字应是肆意妄为, 为非作歹,残忍暴力的意思。反正他们不 会给追求自有玩乐的朱厚照什么好评价。
年号谥号庙号 及对古代皇帝的称谓
——重点文化常识积累之一
历史文化知识归纳
一、帝王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 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C.唐太宗
B.汉武帝 D.清康熙帝
1、庙号 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秦
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因此以世系为庙号。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 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说,对隋以 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 等。
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仁宗、 元英宗等。
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唐熙 皇帝等。
在某些特定场合,也称其全部名号,即庙号、尊 号、谥号的合称,如前述乾隆的名号。遇到这种 全称,应注意区分其庙号、尊号和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