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复习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复习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复习蕲春县李时珍中学何生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对实验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实验命题越来越灵活,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如何复习化学实验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是我们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进行化学实验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回归课本高考的立足点在于课本,当然实验题也不例外。

纵观这几年的化学高考实验题,处处都有课本实验的影子。

我们认为:实验知识即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仪器使用知识及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的总和。

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对实验的回归课本是在以课本为依据复习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一)要求学生认真看课本。

我们要求学生看初三及高中课本中学生实验部分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这里有很多仪器的基本使用及化学实验的基本常识;看课本后面的学生实验;还要看有机实验的基本要求及特点;此外就是看课本的所有演示实验。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注重对每一点实验知识都要加以充分的思考和理解。

举例如下:1.理解仪器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常规使用方法和特殊使用方法。

要解决综合实验,组装整套实验装置,我们必须先知道每一种仪器有什么作用。

如量筒:①可以量液体体积,②可以量气体体积(如图1、2)。

如试管:①可以做反应容器,②可以收集少量气体,③可以(图1)(图2)装液体,④可以装固体。

装固体时可以将固体装在试管底部,放在试管内的隔板上,还可以暂时放在试管壁上,等接好装置后再将试管直立使固体与试管底的液体接触发生反应,以免损失气体。

又如广口瓶:①可以收集气体(如图3),可由a管进气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由b管进气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

②可以做洗气装置(如图4)。

③可以做排水装置(如上图1)。

④可以做缓冲瓶(如图5)。

⑤可以做安全瓶(如图6)等。

再如干燥管,连接在装置的中间时可用来吸收反应产生的某些气体,连接在装置的末端时,可用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防止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侵入反应体系造成误差,也可以代替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倒扣漏斗以防止倒吸。

2.理解每一个实验的装置安装原理、反应原理、现象及描述。

如喷泉实验,我们引导学生得出下列结论:第一,喷泉实验的原理最关键之处在于烧瓶内的气体在挤进烧瓶中的液体中能大量消耗,造成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大量减小,则液体会喷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第二,瓶内气体的大量消耗有不同途径:气体极易溶解于挤入烧瓶内的水中和气体与挤入瓶内的液体发生化学反应。

又如:尾气吸收中的防倒吸装置,学生通过对防倒吸原理的真正理解,画出了其它的一些防止倒吸的装置(如图7):再如冷凝装置,我们引导学生画出了空气冷凝装置(在实验室制溴苯和硝基苯时用到)、流水冷凝装置(在蒸馏实验中用到)、静水冷凝装置(在石蜡裂化实验中用到),同时学生也真正理解了这些冷凝装置的用处。

(二)认真对待实验习题每一册书后面都有一个实验习题,通常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还有一些物质鉴别实验,其实都很符合高考实验的要求。

如第三册实验习题中的检验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第一册、第二册的实验习题中都有不少物质的鉴别实验及除杂实验,这些实验都与高考实验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题: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和NH4HCO3,若复习中能好好设计方案、思考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及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等问题并认真书写步骤,则对做好高考中的实验题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可见实验习题中有很多内容是高考中涉及的,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学生在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和理解后,对实验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和灵活,为解决好实验题做好了一些基本的准备。

二、归纳整理任何知识如果不加以归纳、整理都会是零星的、散乱的,实验知识也不例外,有了通过回归课本后掌握下来的有关化学实验方面的各知识点知识,对我们做好高考实验题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做的第二项工作就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

如:归纳实验安全常识、仪器的分类及使用、试纸的类别及使用、药品的变质及保存、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仪器的组装等。

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

1、物质的鉴别这类题也是高考的常见题,应加以重视。

为了解决好这类实验知识,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方面的归纳,其一是归纳常见的气体、离子、有机物的常用鉴别试剂或方法;另一是对鉴别题的题型(常见的有选择题和要求写步骤的设计题型)及对鉴别题的类型进行归纳,常见的类型有不用任何试剂、只用一种试剂、任选试剂几种。

操作过程及描述现象和结论,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加深对这类题目的理解。

2、仪器的组装高考实验尽管立足于课本,处处能找到课本的影子,但又是在课本实验基础上的升华,故必须能够组装仪器。

为了能做到见到一种仪器便知可以做什么实验用,看到整套装置便知可以做什么实验用,我们引导学生对常见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归纳,归纳了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固-固反应、固-液反应、液-液反应装置及一些简易装置和水蒸气、乙醇蒸气发生器、鼓气气囊),安全装置(包括常见的缓冲瓶和安全瓶),吸收装置(包括尾气吸收、洗气瓶、干燥管、将洗气瓶和干燥管接在装置的末端以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侵入反应体系),后继反应装置(比如产生的氯气和铝反应等),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气体产物的排空气、排水、排水且量气的装置和收集液体的冰水冷凝、流水冷凝装置),以及这些装置间的组合和连接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学生对实验装置感觉到比较熟悉,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有利于自己做好实验题。

3.定量实验化学高考中定量实验占了一定的比重,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很有必要专门对定量实验进行突破,以提高解决实验题的能力。

为此,我们总结了常见的定量实验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对例题进行了精心的选编,以期达到高效率的目的。

例题:如图所示装置,只要将C与A或B相接即可组成一套制备、收集干燥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如何检查该套装置的气密性?(3)若要测①Na 2SO 3的纯度②Na 2O 2与Na 2O 的混合物中Na 2O 的质量分数,应增加或删减什么装置?需用到什么药品?请你加以简单叙述。

学生通过思考,想到了符合题意的气体有很多种,如O 2(MnO 2+H 2O 2)、H 2(Zn+稀H 2SO 4)、CO 2(Na 2CO 3+稀H 2SO 4)、Cl 2(KMnO 4+浓HCl )、HCl (NaCl+浓H 2SO 4或浓盐酸+浓硫酸)、NH 3(CaO+浓氨水或NaOH 固体+浓氨水)、SO 2(Na 2SO 3+浓H 2SO 4)、NO 2(Cu+浓HNO 3)、C 2H 2(电石+饱和NaCl 溶液)、H 2S (FeS+稀H 2SO 4)等。

在解答第(3)小题时,学生也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方案来解题,即熟悉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熟悉了实验原理和装置,还训练了发散思维,使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分析这道题时,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学生在进行了这样的归纳整理后,对中学化学实验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此时学生为解决实验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重返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实验原理及操作我们常常在想,在进行了实验的全面复习之后,为什么学生还会怕做实验题?我们觉得,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到实验室做实验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负面因素,诸如欠认真、欠思考,实验走过场、看热闹,这样则实验的收效要大打折扣,严重地防碍了自己对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原理的理解,以至于影响到日后的实验总复习。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决定在实验复习中要避免完全是纸上谈兵的做法,要避免复习完后学生还是缺乏深刻印象,所以我们在实验复习中让学生重返实验室,进行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且是每人独立完成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由过去的“玩”实验真正转化为研究实验。

为此,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而我们所安排的这一系列实验,决不是课本实验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些综合性的实验,由学生通过分析来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到实验室去通过独立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方案,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将含有MgSO 4A B KN M杂质的NaCl样品进行提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了胶头滴管的使用、过滤、蒸发、沉淀洗涤、判断沉淀是否洗干净、判断沉淀是否完全、pH试纸的使用等实验方法和操作,学生把实验设计出来并独立完成操作,得到不少收益。

现把它列出如下表:在进行这样的重返实验室做一些综合实验操作的训练后,学生感觉到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实验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实验操作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在解实验题时能比实验复习之前顺手很多。

四、认真抓好学生对实验题的文字表述能力实验题不易得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欠准确。

学生的心态是以为懂了就可以,以为文字表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重视,他们常犯动脑不动手的毛病,最后导致了因不严谨而严重丢分的结局。

其实,尽管对实验原理的熟练理解、对物质性质的熟练掌握是形成良好实验能力的基础,但没有准确的文字表达将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抓好学生对实验题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求学生动手写,写方案、写步骤、写现象、写结论等。

其次是加大点评力度,在课堂上把学生好的作品及不好的作品都投影出来,学生来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最后教师做总结。

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积极性很高。

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他们在评价中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维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就使学生解实验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在实验的备考复习中,我们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来加强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同时又用实验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验操作,在复习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在各项训练中,都注意了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这样做的结果,使得我们在整个实验备考复习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对较难得分的实验题的解题能力,最后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