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圣才出品】

第4章通俗小说(一)一、填空题1.《玉梨魂》是________派的代表作品。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鸳鸯蝴蝶【解析】《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祖师”徐枕亚的代表作品。

小说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2.周作人称________创作的小说《玉梨魂》为“鸳鸯蝴蝶派祖师”,张恨水的长篇小说________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徐枕亚;《金粉世家》【解析】徐枕亚是近现代小说家,《玉梨魂》是其代表作。

其小说不仅以哀感顽艳著称,而且也以骈四俪六之文体为其显著特点,对鸳鸯蝴蝶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徐枕亚成为“鸳鸯蝴蝶派祖师”;《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描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3.________的言情小说________引发了民初文坛的言情小说热,周作人称这部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祖师”。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徐枕亚;《玉梨魂》【解析】徐枕亚的《玉梨魂》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周作人评价《玉梨魂》“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二、名词解释1.鸳鸯蝴蝶派答: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2.林译小说答:林译小说是指清末林纾(琴南)翻译的小说。

他一生译著欧美小说一百八十多种,一千二百多万字,其中三十多种为世界名著,其余小说也多有精彩之处。

其翻译作品都是与精通外语者合作,译笔传神还是靠他达到各有特色,既有《迦因小传》这样译笔哀婉的作品,也有《块肉余生记》等译笔的质朴古劲风格。

除了对西方写实方法的肯定,林纾的文学观念仍是中国的,他将狄更斯比作司马迁、班固。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哀婉与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一脉相通,欧洲,说描写细腻真实在当时风靡,并且深深影响了民初及以后的言情小说;译作还体现了反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进步思想。

《黑奴吁天录》与在美华工受虐有联系,发出“黄种即将亡”的警告,深入人心。

在中国文学史上,林译小说第一次介绍了众多的外国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作家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为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简答题1.林译小说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林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一生翻译了一百八十多部外国小说,其中三十多种为世界名著,其余小说也多有精彩之处。

这些小说因社会影响巨大而被统称为“林译小说”。

其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在中国文学史上,“林译小说”第一次介绍了众多的外国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

从作家的生平传记材料看,现代许多著名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钱钟书、朱自清、冰心等,都曾有过一段嗜读林译小说的经历。

它是五四时期部分作家最早借鉴的范本,当时的作家大多通过媒介和它的诱导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使国人看到了西方文学在形式、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上的可取之处,对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具有重要作用。

(2)林译小说所体现的反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进步思想对现代作家的创作有着启迪和影响。

它的思想是进步的,它既有反封建因素,又有民主科学的思想。

林纾希望通过译作唤醒国民,激发其爱国热情,以达到救国的目的,这在翻译《黑奴吁天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而《茶花女》这样的作品,其中的爱情描写使国人尤其是青年读者的爱情婚姻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

他向国人展示了原来妓女也那么纯洁可爱,而父亲却如此可恶。

在国外,青年可以自由恋爱结婚,人生除了家庭劳作外,还有舞会、剧院和各种社会活动,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新鲜。

可以说20世纪,在中国人生活态度和观念的改变及对西方的认同方面,林纾起到了重要作用。

(3)林译小说对现代文学语言的影响。

林纾翻译所使用的语言也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古文,也从不把自己的译文与古文混同,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

林译小说中出现很多白话、外来语和欧化句法,这说明作为古文家的林纾在从事翻译时,对于外国小说的形式,不得不探索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语言。

他继承了传统古文的长处,又冲破了古文的严格定律,在词汇、句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对我国近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之,林纾作为小说翻译家,其翻译尽管有局限和失误,但其贡献是巨大的。

2.简述旧派小说创作的繁盛。

答:旧派小说有社会言情、武侠、侦探、历史这四种基本类型,特点是南派通俗小说占据上风。

(1)现代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

1919年在报纸连载第一部长篇《南国相思谱》。

1924年始到1929年,因《春明外史》而一举成名,并预示出作者能在章回体小说内部进行部分革新的潜力。

(2)武侠小说突起,出现了被称为民国武侠小说奠基人的平江不肖生,其代表作为《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

其他的武侠小说有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等,时有“南向北赵”之称。

(3)社会小说有海上说梦人(朱瘦菊)的《歇浦潮》,毕倚虹的《人间地狱》,包天笑的《上海春秋》等。

徐卓呆和程瞻庐给社会小说增加了滑稽体式。

徐卓呆,被誉为“文坛笑匠”和“东方卓别林”。

他重视写短篇,代表作有《万能术》。

程瞻庐,善于运用插科打诨的俏皮笔法,代表作有《茶寮小史》、《葫芦》等。

(4)出现了小说新种类,即侦探小说。

这类作品先是翻译,如清末《新民丛报》里就译载过《福尔摩斯探案》;后是创作,如程小青1914年起写的“霍桑探案”系列。

(5)历史演义本,代表作有叶小凤的用明末来喻清的《古戍寒笳记》,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包天笑的《留芳记》等。

第15章通俗小说(二)一、名词解释1.社会剖析小说答:社会剖析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又称“社会剖析派小说”,主要作家有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左翼作家,而以茅盾为代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子夜》。

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

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2.京派答: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代表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梁实秋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和《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理性主义”文化品格;平民化的文化品格;追求一种和谐的“审美理想”。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代表作是《边城》《萧萧》《长河》等,语言具有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特征。

3.丁玲答: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

她是新文学第二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

1927年秋,发表处女作《梦珂》,翌年,成名作《莎菲女士的El记》发表,引起文坛的极大关注。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水》《我在霞村的时候》《一颗未出膛的子弹》等,短篇小说《一九三零年春上海》《在医院中》,中篇小说《韦护》等,长篇小说《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杂文《三八节有感》等。

丁玲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战斗精神,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建国后主编《人民文学》《文艺报》,并任文化部门要职。

1955年,被划为“丁陈反党集团”,1957年又被指定为“右派”,文革中再次被投入监狱,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重出文坛后,创作了《“牛棚”小品》《悼雪峰》等散文佳作。

4.《为奴隶的母亲》答:《为奴隶的母亲》是作家柔石写于1930年的一部小说。

作品着力刻画了一个被压迫和蹂躏的贫苦妇女春宝娘的形象。

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却被剥夺了亲子之爱;她是有丈夫的女人,却不能做合法的妻子,享有做母亲的权力;她是商品,是工具,是一种特殊的奴隶。

小说通过对旧社会惨无人道的“典妻”现象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社会残酷的经济剥削、阶级压迫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精神奴役和摧残,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堕落。

作者以十分严峻冷静的笔触,采用白描手法,将深挚的情感蕴含在朴素、真切的生活描写中,让读者从清晰的生活画卷里去探索思考重大的人生问题,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简答题1.简论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主要有:(1)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上海等现代都市市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一部分读者已不完全满足于旧派通俗文学才在城市里酿成“穆时英风”的读书市场效应。

新海派的产生,一方面占去了旧通俗文学的部分领地,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拓宽了大众文学市场。

于是,这种由“雅”及“俗”的形势,必然刺激旧派通俗文学。

(2)通俗文学自身的发展随着新文学部分地“俗”化,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反过来由“俗”及“雅”。

张恨水、刘云若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雅俗互动的过程并不平衡:通俗的“雅化”是悄然进行的;新文学争夺大众的声势在抗战以前“雷声大,雨点小”;张资平等的“俗化”受到严厉斥责,被认为是新文学的“堕落”;而当时北方的京派文学却我行我素,不受市场牵制,执著于它的纯文学化的努力。

就在这样的形势下,通俗文学进入它的新旧转换的阶段。

(3)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作家的努力张恨水其时发展成为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

经过自觉改革,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小说体式,他也就成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大家。

这是由张恨水的独特立场所造成的。

一方面,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不放弃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他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的潮流,不甘落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