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肉质量的鉴别要点:
1、感官鉴别病死猪肉:
(1)、看:病死猪肉呈黑红色并带蓝紫色,脂肪呈红色;宰杀口不外翻,切面平滑;杀口周围及病死畜宰杀时卧倒的皮下组织可风明显的浸润区,它没有明确有界线;血管中充满血液,胸腹膜下血管呈紫红色。
(2)、摸:对肉进行触摸、指压,病死猪肉弹力较差,肌肉切面上黑红色区域内按压时常流出血滴。
(3)、剖:用卖肉者的刀在鲜肉的浸润部位挖一切口,可见切口有血样液体流出。
2、查验印章、证明:看猪肉胴体背部两侧是否有两条“蓝色的检疫合格验讫印章”,查经营者是否能提供《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如有“验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说明该猪肉是经过检疫合格的,可以放心购买;否则,就不要购买。
(二)、病猪肉、公母猪肉的特征:
1、病猪肉的特征:放血刀口切线平整,切面整齐光滑,无血液侵润;放血不全、血管有较多血液,呈紫红色,血液中可见有气泡;皮肤常见有出血、充血点和黄染等病理变化;肌肉无弹性,呈暗紫色或暗红色,浑暗无光,松软发粘,切面有淡红色液体流出,肋骨间血管充满黑兰色凝血;脂肪由于放血不全而呈淡红色、黄红色;肉尸有异味或臭味,内脏常出现肿胀,色泽暗红,充血、出血、变性等。
凡是皮肤发红,有出血或针尖状出血,有枕块形出血、丘疹的是病猪肉。
2、公母猪肉的特点:皮厚粗糙,毛孔明显,肌肉深红或暗红,肌肉断面颗粒大,肌纤维粗、纹路明显,肌间脂肪很少或缺乏,皮下脂肪脆硬、颗粒大,呈青白色。
有的母猪肉在皮与皮下脂肪间有一层脂肪呈粉红色(俗称“红线”);母猪肉乳头长而硬,乳腺组织粉红色、发达呈海绵状,肋骨扁而宽、骨膜白中透黄,以前五根肋骨更明显,常闻到性气味。
1、良质猪肉:肌肉呈淡红色,均匀,外表干燥,或微湿润,肌肉切面有光泽,肉汁透明,肌肉指压后凹陷处立即恢复。
脂肪洁白,烧熟后的肉汤透明,具有香味,滋味鲜美,汤表面浮有大量油滴。
2、次鲜肉:常温或高温环境中,储存太久或经过冰冻了的猪肉,其肌肉色稍暗,脂肪缺乏光泽,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部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差,常有氨味或酸味。
3、注水肉工:用眼看,猪肉注水后,表面看上去水淋淋的,瘦肉组织松驰且颜色较淡;用手摸,注水肉没有粘性;将普通薄纸贴在肉上,正常鲜猪肉有粘性,纸不易被揭下,注水肉无粘性,很容易被揭下。
注水猪肉肌肉的色泽呈淡红色、灰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用手触摸会有细小水珠。
注水的冰猪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的血冰。
4、死猪肉:死猪肉皮肤一般都有出血点和血痕,颜色发暗,脂肪呈黄色或红色,肌肉无光泽,用手指按压后,其凹陷部不能立即恢复。
死猪肉周身淤血呈紫色,脂肪灰红,肌肉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暗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来,有的甚至可以看到局部变绿,嗅之有腐臭味。
5、母猪肉:皮糙肉厚,肌肉纤维粗,横断面颗粒大。
6、病猪肉:猪囊虫肉和猪瘟病肉最为常见。
猪囊虫肉俗称“豆肉”,肉眼观察有小米粒大至豌豆大不等。
这种肉对人身体危害极大,不能食用。
囊包中心呈石榴籽状,寄生在肌纤维(瘦肉)中,腰肌是囊包虫寄生的地方。
识别时可用刀子在肌肉上切,一般厚度一公分,每隔一公分切一刀,4—5刀后,仔细观察切面,如见肌肉上附有石榴籽大小的泡状物,此
物即是囊包虫。
猪瘟病肉的特征出现在周身皮肤上,可见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都呈黑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