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仿真训练卷理科综合(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4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共300分。
考生注意: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下图能正确表示化合物分类关系的是2.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B.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C.⑤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3. 右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
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为:E→D→乙→B→AB.尿意不可能在图中的乙方框处产生C.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快于D处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4.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和方法中,正确的是A.恩格尔曼以厌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B.“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证实了基因是在染色体上D.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二氧化碳的有无5. 科学家为研究激素水平与水稻穗、粒发育的关系,将水稻幼穗的分化及灌浆结实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测定了水稻穗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生长素在Ⅰ期起促进作用而Ⅱ期表现出抑制作用,说明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由于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因此在Ⅲ期~Ⅳ期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C.Ⅲ~V期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花粉形成,此阶段生长素含量与结实率呈正相关D.赤霉素含量在V期后急剧增加,由此推测它可能与籽粒的结实密切相关6.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左图所示;右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右图中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B.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C.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D.左图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7.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的强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露,核电站周围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碘13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核裂变是一种化学变化B.131I 与127I互为同素异形体C.131I 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ⅦA族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5.6克Fe投入到足量浓硝酸中,转移电子数为0.3NAB.在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分子数为NAC.1L0.5mol/LCH3COOH溶液中,CH3COO- 离子的个数为0.5 NAD.常温常压下,30克乙酸与30克葡萄糖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NA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 A lO2- + 4NH4+ + 2H2OB.NaHCO3溶液和少量Ba(OH)2溶液混合:HCO3-+ OH-+Ba2+ = H2O + BaCO3↓ C.Fe3O4溶于足量稀HNO3:Fe3O4+8H+=Fe2++2Fe3++ 4H2OD.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 2HCO3-+SO3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 =11的氨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10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C.用0.2000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l 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D.25℃,pH=8的NaOH溶液和pH=8的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不相等11.在复杂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
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CO32-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Br-、Fe2+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2、BaCO3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2+、Ag+、Cu2+、H+的溶液中加入Zn:Ag+、Cu2+、H+、Fe2+ 12.有一兴趣小组准备在实验室中制H2,装置如图所示。
可是在实验室中发现酸液不足而又无其它酸液可加入。
为达到实验目的,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试剂是①NaNO3溶液②酒精③四氯化碳④苯⑤Na2CO3溶液⑥KCl溶液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⑥13.分子式为C7H6Cl2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A.7种 B.8种 C.9种 D.10种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7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8-21每题都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4.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
他虽然出身贫寒而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却在众多领域做出了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
下列有关法拉第科学贡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B .提出场的概念,解释电、磁作用本质C .提出分子电流假说D .提出用场线形象描述电场和磁场15.对下列各图蕴含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图甲的加速度—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 .图乙的位移—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受力平衡C .图丙的动能—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图丁的速度—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的合力随时间增大16.如图所示,物体A 、B 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A 、B 的质量都为m 。
现用手托着物体A 使弹簧处于原长,细绳刚好竖直伸直,A 与地面的距离为h ,物体B 静止在地面上。
放手后物体A 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 ,此时物体B 对地面恰好无压力。
(设物体A 落地后不反弹)。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mg/hB .A 落地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h+mv2/2C .与地面即将接触时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上D .物体A 落地后B 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为h17.如图所示,导体棒ab 两个端点分别搭接在两个竖直放置、电阻不计、半径相等的金属圆环上,圆环通过电刷与导线c 、d 相接。
c 、d 两个端点接在匝数比n1:n2=10:1的变压器原线圈两端,变压器副线圈接一电阻R.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下,导体棒ab 长为l (电阻不计),绕与ab 平行的两圆环的中心轴OO′以角速度ω沿环匀速转动,电流表示数为I ,则A .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P=10I2R O a O 甲 乙 丙 丁B .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10IRC .取ab 在环的最低端时t=0,则导体棒ab 中感应电流的表达式是t I i ωsin 2=D .ab 沿环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安培力F=2BI l18.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圆柱状钢管A,A与竖直墙之间放着圆柱状钢管B,两钢管都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竖直墙面光滑,A、B外径都是D ,质量都是M,其中钢管A的轴线到墙的水平距离为D ,则A.钢管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2B.钢管B对墙的压力大小为Mg 3 C.钢管A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 33 D.钢管A与钢管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Mg 33 19.如图所示,实线为电视机显像管主聚焦电场中的等势面。
a 、b 、c 、d 为圆上的四个点,e 为电场中心轴线上的一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b 、c 、d 四点电势不等,但电场强度相同B .若一电子从b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做的功为0.6eVC .若一电子从e 点沿中心轴线进入电场区域,将做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D .若一束电子从左侧平行于中心轴线进入电场区域,将会从右侧平行于中心轴线穿出2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 )发布声明,证实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第二地球”—一颗名为“开普勒22b”的行星。
该行星的半径约是地球的2.4倍,“开普勒22b”绕恒星“开普勒22”运动的周期为290天,轨道半径为R1。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2,测得R1:R2=0.85。
由上述信息可知A .若“开普勒22b”与地球密度相同,则它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1:2.4B .若“开普勒22b”与地球密度相同,则它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2.4:1C .恒星“开普勒22”与太阳的质量之比约为1:10D .恒星“开普勒22”与太阳的质量之比约为1:121.如图甲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一矩形金属线圈abcd 的质量为m 、电阻为R 、面积为S ,ad 边长度为L ,其右侧是有左右边界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ab 边长度与有界磁场区域宽度相等.在t=0时刻线圈以初速度B A12=ϕ 中心轴线 0.03 0.05 0.10 0.20 0.30 0.40 0.970.95 0.90 0.80 0.70 0.60 a b c d e 01=ϕv0进入磁场,在t=T 时刻线圈刚好全部进入磁场且速度为vl ,此时对线圈施加一沿运动方向的力F ,使线圈在t=2T 时刻刚好全部离开磁场区,线圈运动的v-t 图象如图乙所示,整个图象关于t=T 轴对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T 时间内,线圈内产生的焦耳热Q=21202121mv mv -B .T ~2T 时间内,外力做的功W=21202121mv mv -C .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通过线圈的电荷量R BS q =D .当线圈的ad 边刚进入磁场时,ad 边受到的安培力F 安=R v L B 122 第Ⅱ卷(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