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课件 第六章 失业保险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课件 第六章 失业保险
➢《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水平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当地城 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具体给付标准由各地政府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决定。
5. 对 失 业 保 险 金 的 给 付 期 限 作出了明确规定
➢《条例》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
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划分为三个给付期: ➢累计缴费时间1~5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
➢失业保险基金筹措的基本原则与社会保
险基金的筹措原则一致,即基金筹集与 基金支出基本平衡。 ➢影响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因素主要有给 付水平,给付次数、给付期限、被保 险人的年龄构成以及制度管理严格性等。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失业保
险采取的就是现收现付的筹集方式。
➢世界各国在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具体 渠道和负担比例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第一,凡是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都要建立再就 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 ➢第二,资金来源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 即原则上由财政负担1/3,企业负担1/3,社 会筹集(主要来源于失业保险金)1/3。 ➢第三,下岗职工由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并提 供保障的最长期限为三年。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
种替代性的非正式失业保险制度,
愿参加,政府不参与管理,而是由
工会建立的失业基金会进行管理、政 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丹麦、冰岛等国实行非强制性失 业保险。
(二)按照失业者获得失 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
权利型失 业保险
调查型失 业保险
1.权利型失业保险
➢权利型失业保险——指失业者只要符 合规定的缴费年限,非自愿失业等条件, 就可以领取失业金而不用管失业者的家 庭收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领取失业 保险金是其合法的权利。
实行失业补助。
(三)按照失业保险制 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
单层次失 业保险
多层次失业 保险
1.单层次失业保险
➢单层次失业保险——是指仅有一个层 次的失业保险制度,如只有强制性失 业保险或只有非强制性失业保险,根 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也可以说只有权 利型失业保险或调查型失业保险。
2.多层次失业保险
多层次失业保险——一般指权利型失 业保险与调查型失业保险同时并存
➢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如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属此筹
集方法,但具体三方负担比例又各不相同, 视各国的保险政策而定。
➢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 保险都属于此类。
2.调查型失业保险
➢调 查 型 失 业 保 险 —— 也 是 由 政 府 组 织实施,但其是建立在收人调查的基 础度,这种类型的失业保险也被称为
失业救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
保险,它由国家单方出资,享受者不 必承担什么义务。
➢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等国
➢最后,加入了责任追究及处罚力度。
➢《条例》在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 待业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对原制度 框架在若干重要方面进行了关键性的 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制度正式命名为“失业保险”, 相应地,将“待业救济金”正式改 为“失业保险金”。
2.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至城镇 各类企事业单位
的情况。
➢一是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结合。 如德国 。
➢二是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的结合。 在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 ,还有日本。
二、失业保险的基本框架 (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
(三)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 (四)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
(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
限为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累计缴费时间5~10年,领取最长期限为18 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领取最长期限为
24个月。
1998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 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 再就业工作会议,并形成了原则性的统 一制度规定,确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真正开始 于改革开放以后, ➢其标志是国务院于1986年颁布 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 规定》。
➢国务院于1999年1月颁布了《失 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暂行条例), ➢这标志着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又 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最终是要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和基本框架
一、失业保险的类型
➢失 业 保 险 —— 是 指 国 家 立 法 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集中
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 活来源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
强制性失 业保险
非强制性失 业保险
➢国务院于1999年1月颁布的《失 业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失业 保险制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国失业保险的保障
范围有所扩充。
➢其次,失业保险基金来源实现了
由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
➢再次,失业保险基金实行“财政
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 逐步建立了管理、监督机制。
1.强制性失业保险
➢强制性失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 或政府制定规章来强制实施的,符合规 定条件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必须参加, 双方必须依据法规规定履行各自的供款 义务。
➢一般由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一个机
构负责管理。
➢美国、加拿大等国都实行强制性失
业保险。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
➢非 强 制 性 失 业 保 险 —— 一 般 是 由 工 会组织实施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
3.调整了失业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确 立了单位与个人的保险费分担机制。
➢一方面,将单位承担的失业保险费 率由1%提高到2%; ➢另―方面,个人由原来的不缴费改 为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职工个人参与缴费的规定,强化了
个人责任,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对
等的社会保险原则。
4.将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最低 工资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挂钩。
第六章 失业保险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考核重点是掌握失业保险 制度的类型和基本框架。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 题等。
第一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的失业保险可以追溯到建国 初期。
➢但这一阶段的失业保险工作最终 被政府强有力的就业安置工作所湮 没,并不能算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失 业保险制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