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的判读步骤

心电图的判读步骤

1 、正常 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2 、窦房结是心脏里自律细胞频率最高的,每分钟发放冲动( )次D 、以上都不准确3 、心电图中 P 波代表( )A 、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B 、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D 、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4 、 Q-T 间期正常范围是( )0.44 秒0.11 B 、 0.12 秒 C 、 0.20 秒 0.10 秒C 、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A 、20-40B 、40-60C 、60-A 、5 、心电图中 T 波代表( )A 、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B 、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C 、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6、心律失常临床上可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下列哪项不属于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A 、头晕眼花B 、气短C 、晕厥D 、精神错乱7、心电图之父是以下哪一位( )C 、GoldbergerD 、Wellens 0.15 秒0.11 ~ 0.25 秒0.20 秒 D 、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B 、0.1C 、 D 、0.1A 、B 、8 、正常向上的 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 )C 、主动脉瓣10 、心电图的先驱是谁( )C 、Goldberger心电图的判读步骤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赵斌、心电图的发展史0.12 秒0.20 秒D 、 0.10 秒9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 P 波有异常,提示( )有病变 A 、心房0.1B 、C 、B 、心D 、心A 、B 、、自1887 年Waller 描记出人类第一份心电图已整整125 年了。

心电图技术的问世极大程度的提高心脏生理学的研究水平,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

甚至使整个临床医学都随之发生了改变。

Waller 是英国杰出的生理学家,由于其对心电图技术的巨大贡献,我们称Waller 是心电图的先驱。

(ppt3)图片显示的是Waller 和其在1887 年应用毛细管电流计,在体表记录的首例心电图。

Einthoven ,荷兰生理学家,应用弦式电流计记录到的更为精细的3 导联心电图,经过数学校正,使原来的4个波增加为5 个,即P波、Q波、R波、S波和T波。

1903 年,Einthoven 《一种新的电流计》的论文发表,其记录的心电图及命名法立即得到广泛承认。

所以,1903 年被确定为心电图临床应用的开始。

由于Einthoven 对心电图的贡献,Einthoven 被称作心电图之父。

(ppt6 )示意图显示的是从1887 年Waller 描记出人类第一份心电图,到目前整个心电和心电治疗的进展过程,到了80 年代中末期,除了心电图技术以外,我们利用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先后开展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直流电射频消融术,揭开了心律失常治疗的新纪元。

(ppt7-8 )图片分别显示的是当年第一台弦式电流计和现在的心电图仪器。

二、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正常心脏,(ppt9-10 )图片所示,窦房结是心脏里自律细胞频率最高的,每分钟发放冲动60-100 次,通过窦房结来发放电冲动,经过房室结、房室速、蒲肯野氏纤维来传导,让心脏完成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ppt11 )图片显示的是心脏的供血,主要是由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完成心肌的供血。

如果窦房结及其传导系统出现异常,(ppt12 )图片所示,心脏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到血液动力学,病人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和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

脑供血不足表现主要为头昏、眩晕、黑朦,甚至晕厥,癫痫样抽搐;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为心悸、胸闷、活动耐量降低,甚至心衰等。

心电图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临床医生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同时,可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进行相应的诊断。

另外,在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可以根据心电图指导适当的溶栓治疗。

心电图是一个重复性高,易于操作,无痛苦,低廉的检查方法。

尤其是在急诊上,心电图的检查对病人是非常重要的。

三、心电图的描记方法(一)患者的准备。

1.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2.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好解释,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3.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

患者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4.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二)操作步骤。

1.接好导联线,左手黄线,右手红线,左足绿线,右足黑线;2.打开电源开关,预热1-2 分钟;3.定好标准:即加1 毫伏特电压可使记录笔上移10 毫米为准;4.开始记录12 导联心电图;5.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导联。

四、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和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一)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pt18 )图片显示的是正常心电图的5 个波形即P波、Q波、R波、S波和T波。

1.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

正常心电图的P 波向上,而aVR 导联中P 波倒置:avL ,Ⅲ及V1 、V2 等导联中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双向。

正常向上的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0.11 秒,其振幅应小于2.5 毫米。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P-R 间期。

自P 波起点至Q 波群起点的间隙为P-R 间期。

P-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0.12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快者,P-R 间期可较短。

P-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

Q 波是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R 波是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Q 波,S 波是随着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

正常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0.10 秒。

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QRS 波群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大于5 毫米,若小于5 毫米则称低电压。

胸导联每个导联QRS 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8 毫米;在胸导联中V1 的R 波一般不超过10 毫米,V5 的R 波一般不超过25 毫米,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S-T 段。

起自QRS 波群的终点至T 波的起点,S-T 段应在等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向下偏移一般不超过0.5 毫米,向上不超过1 毫米,但在V1和V2 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3毫米,V1不超过5毫米。

若S-T 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

5.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T 波的方向应与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T 波的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2-6 毫米,在胸导联可能高达12-15 毫米,估计T 波振幅大小时,应同时注意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

一般T 波的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Q-T 间期。

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时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

心率快,Q-T 间期短。

而心率慢,Q-T 间期较长。

正常范围是0.36 -0.44 秒。

Q-T 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 波。

U 波是在T 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

有学者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野氏纤维的T 波。

一般方向与T 波一致,应较T 波为低,通常不超过0.5 毫米,但V3 导联的U 波有时可达3 毫米,U 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

(二)心电图报告的内容。

(ppt26 )图片显示的是正常胸前导联V1-V6 导QRS波群的特征。

一般来说,心电图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心脏的基本节律、传导的间期、心电轴、QRS 波群的情况以及ST段和T 波的情况。

五、心电图的判读步骤(一)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

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

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1 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10 毫米,不足或超过10 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二)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P 波,以及P 波与QRS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属于正常还是异常。

用分规测量P-P 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60 秒除以P-P 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

例如P-P 间隔为0.8 秒,则心率等于60 ÷ 0.8=75 次/ 分。

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3 秒内的QRS 波群数,乘以2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

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三)检查P 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aVF 和V1 导联的P 波一般较为明显。

测量P-R 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P 波宽而明显且有Q 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Q 波,则在有明显P 波及QRS 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观察各导联QRS 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V1 、V5 ,avL 及aVF 导联,测量QRS 时限,以时限最长的导联为准。

(四)测量电轴,检查S-T 段有无偏移,及其偏移的程度,以无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

检查各导联T 波的形态、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双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

测定Q-T 间期,选择T波较高且终点明显的导联测量。

根据以上分析所得的资料,掌握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结合临床,做出心电图的诊断。

六、心电图诊断应遵循的原则临床资料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直接报告某种疾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资料不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只能提示符合某种疾病的心电图改变;缺少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不典型,不能报告某种疾病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心电图直接诊断,但有些需结合动态心电图,临床心电生理检查资料等。

起搏心电图应结合临床诊断,要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以避免在心电图报告中的错误。

同时与过去心电图对照诊断,可能发现新的、细微的心电图变化;对心电图进行定期的随访,可以追踪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

七、心电图示例分析(ppt34 )图片显示的是一份心电图和完整的心电图报告,其报告的内容包括心率、PR 间期、QRS的时限、电轴、QRS波群和ST 段的情况。

(ppt35-36 )图片显示的是心动周期的单位毫秒以及P-P 间期和频率之间的换算。

( ppt37-39 )图片分别显示的正常心电轴、心电轴右偏以及心电轴左偏的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