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7届中考一模语文试卷2017.4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l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I.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干涸(he) 执扌紗(niu) 面面相翔B∙(yαn) 铿亮(Zeng) 戛然而止C.狡黠(Xia) 脊梁(jɪ) 舌附卖情深D•慰霜(jie) 怵头(ShU) 风尘仆彳卜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馈赠编撰衣衫褴褛冥思遐B.枢纽渊博痛心疾首根深蒂C.骊歌震憾抑扬顿挫重峦叠D•濒临羸弱顾名思义相得益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為膜琴的待遇。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爹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有些图书的发行宣传浮躁喧嚣,急功近利,其耐不住寂寞的推销叫卖,让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精神属性懿无存。
D.影片中,白先勇对家族、对父亲的深情,对桂林米粉的热爱,都蕴含着他浓郁的乡愁,令人憊怫万干。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日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B.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C.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我们要理性上网。
D•为避免中小学校园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f沿溯(顺流而下)阻绝(郦道元《三峡》)B.人之立志,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C•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鄱(同“隙”,病痛)也(《触龙说赵太后》)D•置人所簟(用网捕)鱼腹中(司马迁《陈涉世家》)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
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
正如朱熹在《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位优秀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演绎出简•爱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代使用筷子的习俗和礼节一直流传至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在握筷时,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同时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也不可取位过低,这样会显得缺乏教养。
②尤其被忌讳的一点是,切不可将筷子插在饭菜上,古俗认为只有在祭祀先人时才这样做,平时插筷则很不吉利。
③在摆放位置上,人们总是把筷子整齐地放置于进餐者的右手边,手执筷子的一头要与桌面边缘垂直(如果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也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
④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轻轻放桌上,不可随意放置。
⑤筷子不要在桌上延伸过长,跨别人面前夹菜是不礼貌的。
⑥在举筷夹菜时,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旁若无人地乱找好菜。
A.③①②④⑤⑥B•③①⑥⑤④②C.①⑥③②⑤④D.①④⑤②③⑥第II卷(非选择题)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默写填空。
(7分)(1)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2) ___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4)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哲理、至今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是:(5)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竹"字的古诗词: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Z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耕;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整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妍:__________②很僧少可语耳恨: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N骨格,得石而苍"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N而不胜 B.宋何罪N有C.送杜少府N任蜀州D.水陆草木N花(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2分)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主旨,并说说其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13分)〃站到巨人中间〃之后赵畅①曾读到这样一句话:“即便是个子矮,也要站到巨人中间。
”这话有味道。
的确,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才不会卑俗。
“站到巨人中间”,绝非附庸风雅的攀附,而是真诚选择向“巨人”致敬和学习。
“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大神”,此之谓也。
②然而,倘若与“巨人”站到一起,就以为自己也算成功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
有一种观念叫“稻草定律”,即路边的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是一根稻草。
若卖白菜的拿去捆白菜,这根稻草就是白菜价;如果卖螃蟹的拿去绑螃蟹,这根稻草就有了螃蟹的身价。
于是就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成功与否就像这根稻草,关键看与谁捆绑在一起,结交了什么档次的朋友,具备了什么样的背景。
这种谬误的推演,绝非人生借鉴的宝典。
③当然,“站到巨人中间”,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要知道“巨人”成长,也经历由“矮”变“高”、由“弱”变“强”的历程。
牛顿讲“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固然是牛顿的谦逊之辞,但他能够发现“万有引力”,实现科学的“惊人一跃”,不也是受“巨人”潜移默化的启发和自己刻苦钻研的顿悟吗?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线于,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④郑板桥练书法,即使对前人书体临摹到乱真的程度,个人风格也不突出。
而他取各家之长,创出自己的“六分半书”后,才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有人说得好:“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
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蛹般的耐心,风吹日晒、灰头土脸时的坚持。
”可见,要真学习,就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去追求外在的皮毛,而是吸纳思维方法、理念品质、精神意志等精髓。
⑤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一直教导身边人“学什么都要眼高手高”。
当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那里聚集了世界上的拔尖人才,对钱学森来说,便是“站到了巨人中间”。
但进入这所大学,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巨人”。
于是,他暗暗对自己说:“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面。
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
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你必须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正是“学冏于帝”,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⑥站到“巨人”中间,关键看心站到了哪里。
若是为了去镶金边,金边包裹下的还是一个矮子;若是为了汲取营养,智慧浇灌下的“巨人”可期。
11.结合语境,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4分)(1)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Mf,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2)正是“辱丙于丙”,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1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3.本文思路清晰Z论证深入。
请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3分)14.下列两则材料Z明0—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要分析理由。
(3分)材料•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17分)十六岁另眸的一株月季花安宁①那一年我16岁,为了一株月季茶饭不思。
②是初春一个微凉的午后,我排了长长的队伍,从老师的手中领养了它,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植入教室门前的小花坛里。
那时的我,因为卑微,无人关注,读书常常心不在焉,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讲优美的诗词,我却走神,想起黄昏里属于我的月季。
春风悄无声息地漫进来,轻拂着我的短发,又随手翻乱了桌上的书本。
我用力地想啊想,却还是不知道:究竟那一株瘦弱的月季,何时才能听见我的祈祷,从细细的枝杈里发出绿色的小芽来。
③没有人知道我的焦虑,事实上,我如那株枯萎的月季一样,被人忘记了。
不管疼痛与喜悦,浓烈还是浅淡,都不会有人去注意沿墙低头走路的我。
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忽略,假若偶尔有人大声地在班里提及我的名字,我反而会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兽,有想要瞬间消失掉的恐慌。
大部分的时光,我缩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上,将老师们的声音当成背景,而后任由自己的思绪在天空蓝色的幕布上自由地飞翔。
这是我在别人的张扬里最为安全的存在方式,一如那株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从来没有蜂蝶流连过的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