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性写作教学策略

过程性写作教学策略

“过程性写作”指写作时学生所使用的写作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使用有效的写作过程来提升他们的写作技能。

“过程性写作”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写前阶段(议题构思);写作阶段(撰写初稿);写后阶段(修改初稿----定稿----展示----评价)
过程性写作教学法优点:重视过程,使用读、写相结合的策略;重视过程,利用框架写作策略。

通过培养学生使用有效的写作过程来改进他们的写作技能。

本文就过程性写作的核心步骤同学互评实行论述。

一、组建作文互评小组
写作活动是以互批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同伴活动为主体,通过同伴在互评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一种活动过程。

其中互评组合理组建是保证互评活动顺利实行的关键。

互评组划分应根据学生语言学习水平、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合理搭配,组织四人互评小组,其中,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待优生1人,四人分前后两排。

这样分组能使组与组之间的水平相当,有利于互评组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协助、共同提升。

由教师指派学业好、组织水平强的优等生担任互评组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讨论工作,确保每个同伴都参与互评活动;优等生和中等生担任互评组的主要批改工作,待优生记录批改结果,小组成员轮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等。

二、制定作文互评标准
一篇好文章由明、暗两条线串连在一起,明线为字、词、句的构建,体现文章内容的走向;暗线则为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及过渡词、过渡句的使用,体现文章意义的走向。

两者缺一不可。

第一,以内容为导向,修改文章中与内容相关的不足之处,夯实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用法。

主要从词汇、语法和卷面三方面评价。

第二,以语言使用水平为导向,修正文章中逻辑过渡和词句的不足,美化文章。

主要从是否扣题,是否流畅,亮点多少三方面评价。

三、过程性写作教学的操作模式
1. 写前:一般来说,40分钟的写作课是这样安排的,写作前“热身”(信息输入阶段)5分钟,写初稿15分钟,小组互评10分钟,展示、点评10分钟。

教师所给题目应是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他们感兴趣并乐意参与的话题。

写作前教师有必要针对所给题目引导学生实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在布置写作任务之后,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描写、分析、联想等多个方面挖掘题材,并在讨论中相互切磋、开拓思路。

通过独立思考和积极讨论,学生自主获取写作的资源----思想、观点、语言等。

2. 写中:讨论后,学生有的放矢地输出,积极实行课堂自主性写作。

3. 写后:写作完成后,进入互评活动。

以一个互评组为例,操作如下:
由互评组一名成员读同伴作者的文章,其余同伴包括作者本人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按照互批标准给作者初步打分,并找出文章亮点,发现文章中的语言错误,卓楚客观评价。

然后文章的作者根据大家意见修改作文,最终达成共识。

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实行全班交流,其他各组补充、质疑和评价。

期间,教师应记下语言错误,并即时给予反馈讲评。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取之处,尤其要多鼓励差生,接纳他们的个性观点,协助其成长。

以上是学生作文的互评过程。

互评贵在坚持,只有持续写作、持续评改,才会有提升。

可在班级中展示佳句、佳篇,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评改使同伴学生成为严肃的读者,反过来也使同伴作者学会了倾听别人发言,学会接纳他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同伴之间经过多次的评改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个性与潜
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互评的意义,从而获得自信。

这样的活动不但促动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也提升了其使用语言的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