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152039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
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讲述中国建筑的历史,加强学生有关中国建筑文化的综合知识,提高建筑历史修养。

课程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实物,深入总结、探讨我国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形制的演变,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科学的评价,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制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选用教材: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必读书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侯幼彬.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选读书目:
1、何建中、潘谷西.《营造法式》解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5、刘致平.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7、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Liang Ssu-Ch'eng. Chinese Architecture: A Pictorial History[M].New York: DOVER PUBN INC,2005
9、有关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期刊等。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形制的演变,能够掌握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宋式和清式两种营造体系,能够对古建筑实物和文献进行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对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建筑考察和建筑设计中。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64 其中讲授学时:64 实验(上机)学时:0
序号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序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讲课实验讲课实验
1 绪论 1 7 第六章住宅与聚落7
2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0 8 第七章中国古代建筑技术10
3 第二章城市建设 6 9 第八章中国近现代建筑概况 2
4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 10 建筑意匠(设计) 4
5 第四章宗教建筑10
6 第五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6 合计64
2、教学要求: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是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发展特点及形制的演变,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理论及实践,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
2、熟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及形制演变。

3、掌握由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影响下的建筑发展的规律
4、了解研究建筑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并用于建筑设计。

绪论(1学时)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建筑史的课程性质、作用和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中国建筑史学习的方法及要求。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参考书和学习方法介绍。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8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各时期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学习古代建筑各时代发展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一、原始人群的住所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
二、商
三、周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先秦
二、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一、隋唐
二、五代
三、宋、辽、金
第五节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一、元
二、明
三、清
教学要求:1、了解各阶段建筑发展概况和影响因素。

2、掌握各时代建筑发展特征
重点难点:区分个时代建筑发展特征。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各时期城市的发展历程、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学习古代在城市选址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卓越的成就和经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发展概况
第二节实例
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的经验。

2、掌握从汉至明清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的特点、背景因素及设计思想和规划理论。

重点难点:指导古代城市建设的两大城市规划思想,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并结合空间构成理论、公共建筑原理等课程相关内容,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造型、尺度、色彩、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作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借鉴。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宫殿
一、沿革
二、实例
第二节坛庙
一、礼
二、坛庙种类的内容
三、实例
第三节陵墓
一、传统的墓葬观念与制度
二、陵墓的组成
三、实例
教学要求:1、掌握宫殿、坛庙、陵墓等建筑的类型、形制要求。

2、掌握典型实例的建造特征。

重点难点:工官文化对官式建筑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严格的等级制。

第四章宗教建筑(8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时期佛教寺庙、道教祠观、塔幢、石窟等建筑在文化、建筑组群布局、单体建筑艺术、结构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及营造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佛寺、清真寺
一、宗教和中国的宗教形态
二、寺庙的发展
三、佛教的寺庙实例
四、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第二节佛塔、经幢
一、塔的作用
二、寺塔布局的演变
三、塔的种类
第三节石窟
一、石窟的起源
二、石窟的种类
三、实例
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宗教的流派、发展特点及其在建筑上的反映。

2、掌握中国主流宗教建筑特点及典型实例。

重点难点:佛教寺庙建筑的建筑特点和建筑实例。

第五章园林与风景建设(6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