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质学基础03第三章 矿物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03第三章 矿物PPT课件
按矿物的化学成分,将矿物分成单质矿物和化 合物矿物两大类。在化合物矿物类中再进一步 按化合物的种类进行分类。
1 单质矿物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为单质矿物。如结构分类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矿物内部进行观察发现,有些矿 物的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 复排列,即作有序排列;而有些矿物则无序。
菱锰矿呈菱面体; 黄铁矿呈立方体。
辰砂呈鲜红色;自然硫为鲜黄色;兰晶石呈兰色;
硬度:金刚石 > 石英 > 方解石 > 滑石
闪锌矿的分子式是ZnS,其晶格构造中锌离子 与硫离子的排列方式与金刚石的形式相同,因 此,闪锌矿晶体也呈四面体等轴粒状外形。
由于闪锌矿是由两种性质 不同的离子组成,离子间 的间距比金刚石大,质点 间的结合力比金刚石小, 因此,闪锌矿的比重比金 刚石小(3.9~4.1),闪锌 矿的硬度也比金刚石 小 (3.5~4)。
凡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序排列的固体矿物 称为晶体或晶质矿物;反之,内部质点排列无 序者称非晶体或非晶质矿物。 1,晶质矿物 矿物在其形成时,若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温 度、压力、浓度等条件,容许其自由生长,其 内部质点都可按一定规律排列成晶体。例如:含 过饱和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盐水中可形成立方体形的 石盐晶体,观察石盐晶体的内部,可见Na+与Cl-在三 维空间呈立方体状周期性重复排列。
3.1.1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
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美国人克 拉克最早估算出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 鉴于他在这项工作中的贡献,国标上决 定把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称 为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特点
3·1·2 矿物的分类
矿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从而也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由于地质 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矿物的成分、内部结 构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并非绝对均一。 矿物可按化学成分或内部构造进行分类。 3·1·2·1 矿物的成分分类
3·1 矿物的概念 3·1·1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3·1·2 矿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3·2 矿物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3·2·1 矿物的特征 3·2·2 矿物的鉴定方法
3·3 矿物的肉眼鉴定 3·3·1 矿物的形态 3·3·2 矿物的光学性质 3·3·3 矿物的力学性质 3·3·4 矿物的其它性质
3·1 矿物的概念
3·3·1 矿物的形态特征 矿物的形态包括单体形态与集合体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在生长条件合适时(有充分的物质来源、
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等)能按其晶体结构特征长
成有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呈现出该矿物特
有的晶体形态。良好的单体形态是识辨矿物的
重要依据之一。 矿物的单体形态一般按其在三度空间上的 发育程度进行描述,有一向延长型、二向 延展型与三向等长型。
3·2·2 矿物的鉴定方法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及物理性质,
而矿物的外部特征及其物理性质是由其化学成
份及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因此识别矿物应从化
学成份、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及其内部结构诸
方面着手。 1,化学成分的确定方法 确定矿物化学成份的常用方法 化学分析、直接电位及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 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离子吸收光谱、等 离子发射光谱)、质谱分析、电子探针、差热 分析等。运用上述方法可定量地测出各种元素 在矿物中的含量,从而推算出矿物的分子式。
2,形态及内部结构的确定方法 矿物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的常用研究方法: 双目立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透 视电镜、X衍射等。
3,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 矿物的光学性质经常用于鉴定矿物,常用的研究 方法有:偏光显微镜、矿相显微镜、折光率仪、 分光镜等;此外还有硬度计,密度计,用于测定 矿物的硬度及密度。
在自形晶与半自形晶的晶面上,常可见晶体生长 时留下的印痕--晶面条痕。 不同的矿物具有的晶面条痕的特征不同,因此晶 面条痕也是鉴定标志之一。 例如:石英晶面上有垂直柱面的横纹;黄铁矿晶 体上有平行晶面的晶面条痕等。
①粒状集合体,等轴粒状单体集合而成。 ②放射状集合体,由针状、毛发状单体呈放射状排列。 ③晶簇状集合体,具有共同底面的一组晶体。 ④束状集合体,由针状、毛发状单体呈束状排列。 ⑤纤维状集合体,由针状、毛发状单体呈平行排列。 ⑥片状集合体,由片状单体呈平行叠置。 ⑦鳞片状集合体,由细小片状单体集合而成。 ⑧树枝状集合体,矿物单体集合成树枝状。
①一向延长型 晶体沿一个方向延伸,有柱状、针状、毛发状。 柱状晶体可进一步根据横断面的形状进行描述 六方柱、四方柱、三方柱、斜方柱或单斜柱状。
②二向延展型 云母
晶体沿两个方向生长,有板状、片状等
①自形晶, 晶面发育完善,具规则的几何外形。
②半自形晶
部分晶面发育完善,具一定的规则外形。
③它形晶,无完善的晶面,无规则的外形。
在液态或气态物质中的离子或原子互相结合形 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 方式称晶体结构。不同的离子或原子可构成不 同的晶体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在不同的地 质条件下也可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晶质矿物 因内部结构固定,因此,具有特定的外形。
2 ,非晶质矿物 矿物在其形成时,若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 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的许可,其内部质点 就不能按一定规律排列成晶体,只能形成内部 质点排列无序的非晶质体。 非晶质体有玻璃质与胶质两类 因岩浆快速冷凝来不及结晶形成的非晶质体称 玻璃质。 从水溶液中以胶体状态沉淀形成的非晶质体称 为胶质。 非晶质体因内部质点排列无序,因此,一般无 固定的外形。
3·3·2 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在可见光作用下所呈现的特征,包括颜色、
条痕、透明度与光泽。
1,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白光作不同程度的吸收或选 择吸收后,所剩下的色光的混合。 矿物呈色的原因有下述三个方面: ①由矿物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所固有的颜色。 是固定不变的,称为【自色】。不同矿物的自色 不同,因而具鉴定意义。 ②因矿物含有气泡、有色杂质等包裹体, 而使矿物呈色,这种颜色与矿物本身的化 学成份和内部结构无关,称【它色】。矿 物所呈它色受所含杂质及包裹体控制,是 不固定的,故无鉴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