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意识培训

质量意识培训

随着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企业的广泛应用,
ISO9000 关于质量的定义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 受。在ISO9000:2000中对质量的定义为: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具有的一组固有特性满 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的内涵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 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质量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
二、质量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
简单来说,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一:达到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
有家生产洗衣机的厂家需要钢板用来制造外壳,有两家生产所需 的钢板,A公司和B公司。 A公司生产的产品厚度为2± 0.01mm;价格便宜 B公司生产的产品厚度为2± 0.004mm;价格贵 洗衣机厂采用A公司产品,经常导致模具受损,由于模具制造成本 高,投诉A公司产品有质量问题,最后采用B公司的产品。 A公司人员不解,我们的产品优于国家标准2±0.015mm ,怎么能 说我们产品有问题呢? 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非符合客户要求
有没有可以做到100%合格的呢?有很多质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零缺陷”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何达到“零缺陷”?就是 要做到质量无止境、过程无侥幸、要求无差异、没有借口。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七: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在一个博览会上,两个生产同样商品的厂家相遇,他们的商品都很美观, 因此人们想找出优劣来。其中的一个厂商说,如果您不小心把我们的产 品掉在了地上,它不会轻易破裂。不信请大家看一看。说完厂商就拿起 他的一个展品,然后放开了手。结果他的碗的确没有破。另一个厂商不 甘落后,说我们的产品也差不多,话音刚落,他后面的一个人不小心碰 到了他的展品,那个人马上说了对不起,但大家看到的是掉在地上的 碗——它已经破了。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能猜到后一个厂商是那不到订单的。事实上也许 他们的产品真的是差不多,也许前一个厂商再用力一点他的碗也会被 摔破。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那一点点的差距,这一点点的差距就让 前一个厂商可能得到所有的订单,后一个厂商什么都拿不到。
…… 工段长想了想,最后说:“今后大家注意点,
这次就这样,下不为例。”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二)正确的质量意识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2.质量形成于生产与管理的全过程 3.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
控制 4.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最经济的 5.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6.下道工序就是你的客户 7.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质量改进永不停止 8.质量工作,人人有责
标准(规范)要求的程度。具有客 观性。主要从生产者角度考虑。忽 视了顾客的需求。 二者的关系 适用性决定了
符合性,符合
性使适用性得 以实现,符合 性只有在适用 性前提下才有
适用性质量:就是指产品使用过程
中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具有主观 性。主要从顾客角度考虑。强调了
顾客的需求。
价值。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的内涵
在产品质量上,“不是100分就是0分” ,不存 在所谓的“差不多”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八:通过ISO认证,质量肯定没问题
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就如同有了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但不按 此方法锻炼身体或不按医嘱吃药,也只是一时健康,日久天长其结 果仍是病魔缠身,不能健康发展,从而断送其生命。
实际上, ISO9000最大的价值仅仅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 质量管理流程和方法,以培养认真细致的质量意识。三、质量意识ຫໍສະໝຸດ 区及其纠正案例:下班前的讨论
快下班了,工段长突然发现送往下游工序的零配
件出现了质量问题,但质检部门及下游工序都还 未发现,这时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小王说:“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工期催得这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七:工作“差不多”就行了(续)
“差不多”会越差越多,结果导致差很多。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连续差 1%的差不多的。由上到下传达一 项任务,如果一个人差1%,下一个人又差1%,这样下去,等到真正执行任 务的人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恐怕这项任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他会做 出什么样的工作就可想而知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多问自己几次“差不多真的可以吗?差的那一点会给 我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害处?”这样会帮助你逐渐消除“差不 多”的心理。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 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二)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 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 境。
(三)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 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的重要性
(一)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例) (二)质量可以兴国
(三)质量可以兴厂
(四)质量可以兴人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的含义
ISO9000 : 2000 标 准 中 对 质 量 管
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 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这些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 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的内涵: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 满足顾客需求,卖出去才是硬道理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二: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一提到优质产品,人们立刻会 想到是以增高成本为代价的。成本与质量两者之间似乎存在 着永恒的矛盾。事实上,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内部流程 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包括生产流程、管理流程、配送流程、 服务流程等 , 而做到这一点其实关键在于工程人员、管理人 员和技术人员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四:质量是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事
质量出了问题,常常会认为是质管部门工作失误造成 的,许多质量管理专家也有类似的观点。 质管部门的指职责是什么?它能对所有质量问题负责
吗?质量到底形成于那些环节呢?
高质量的产品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 是检验出来的。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ISO认证也并不一定代表最先进的管理水平。其实, ISO9000只是 满足顾客最低限度要求的质量保证标准 ,是“合格”的标志,而非最 优评价。如果按照美国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来衡 量 , ISO9000 充其量只能达到 20-30% 的要求;而且,我国企业的 ISO9000认证往往流于形式。
“质量是免费的”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三:大部分质量问题是生产一线造成的
首先,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确实,一线员工 应该为质量不合格负一部分的责任,但比例是多少 呢?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过: 85%的质量不合格是 管理决策或组织制度造成的。 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是基于下列因素产生的: 工程设计 原料 机器的制造能力 工作环境 奖励制度 操作人员所接受的培训
工作等许多方面。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的重要性
1、战场人遭遇敌人,你首先举起枪,而倒下的却是你—— 不是你没准,而是碰到一颗臭弹! 2、你终于尝试了一次跳伞,但是再也没有机会尝试其它任何东西--因为降落伞打不开! 3、省吃简用攒钱买了辆私家车,可你却把它直接开到了河里---因为转向失灵了! 4、还有什么比发现月饼中有一个苍蝇更恶心的吗?---有,而且是半只! 5、如果我告诉你,游乐园的过山车不能保证不脱轨---你还敢去坐吗?
固有特性: 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
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机械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 维护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质量特性 → 质量参 数)。
相对应的还有 “赋予特性” ,是指完成产品后因
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
交货期、保修时间、运输方式等。
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的内涵
狭义质量:仅指产品的质量,涉及产品的设计开
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一般我们在工厂里 说的产品的质量仅涉及设计开发与制造,衡量指标 是我们通常的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及其他要求。
广义质量: 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
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产品,服务,个人,过程,
误区五:质量属于技术问题,不是管理问题
诚然,技术不过硬会导致产品质量出问题。但是, 在技术有保证的情况下,还出现质量问题又怎么
解释呢?
另外,从广义质量的含义理解,质量不仅指产品 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等。
三、质量意识误区及其纠正
误区六:出现质量问题总是难免的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锦湖轮胎的例子。 许多公司不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员工改善工作,而是容忍或助长不 合格品的生产。有许多企业调整质量标准以适应现行状况。例如, 当生产的产品有3%的次品时,质量标准就订为“不良品为4%”, 故意设有余地,以便出现不合格产品也不影响生产进度等。
先就要对“质量”的内涵有清楚的理解和认识。
那么,如何理解“质量”的内涵呢? 人们对“质量”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
过程。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有过论述。按照如今 的主流的质量观,产品质量是由以下两个层次 构成的:
符合性质量
适用性质量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的内涵
符合性质量:就是指产品符合技术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一)质量检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