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3章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3章
1964(1996)年币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基准水平(美元)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800 1000 >1000
产业部门构成(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第一产业 2.制造业 3.基础设施 4.服务业
5.初级产业 6.制造业 7.服务业
52.5 45.2 32.7 26.6 22.8 20.2 15.6 13.8 12.7 12.5 14.9 21.5 25.1 27.6 29.4 33.1 34.7 37.9 5.3 6.1 7.2 7.9 8.5 8.9 9.8 10.2 10.9 30.0 33.8 38.5 40.3 41.1 41.5 41.6 41.3 38.6
3
3.1.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 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 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4
3.1.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 产业结构优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生态综
1
合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 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关联深化、协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赵玉林主编
第三章 产业结构优化
主要内容
3.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3.2产业结构合理化 3.3产业结构高级化 3.4产业结构生态化
3.5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将面临的问题
3.6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2
3.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3.1.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3.1.2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源工业、宇航工业
30
3.4 产业结构生态化
3.4.1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含义及特征 3.4.2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评价方法 3.4.3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31
3.4.1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含义及特征
产业结构生态化是指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和 循环原理,在不同产业之间构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 依存的产业生态体系,以达到资源充分利用,污染排放减少, 逐步将整个产业结构对环境的负外部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否协调
位是否协调
协调
产业间的联系方 产业间供给和需
式是否协调
求是否相适应
11
3.2.2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一)参照“标准结构”进行比较 (二)是否满足市场最终需求 (三)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 (四)能否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五)可持续发展
12
3.2.2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表3-1库兹涅茨的产业发展“标准结构”(%)
25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
(4)技术创新催生一批新产业,同时也削减 一些旧产业。 第一次技术革命产生了现代纺织、炼焦和钢铁 业,使人类社会进入机械时代。 第三次技术革命则催生出一大批以微电子等信 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 这些产业逐渐在 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从而引起新一轮主导产 业的变更。 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 又会 使某些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渐渐减弱甚至退出历 史舞台。
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从静态状况或在一定阶 段上要求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主 要从动态趋势要求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从一种合理化状 态上升到更高层次合理化状态的发展过程。 6
3.1.2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需求 结构优化
国际投资 产业结构 供给
结构优化
优化
结构优化
国际贸易 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不合理”
收益
产业结构“合理”
市场机制 计划机制
经济系统的自我调 节,经济主体在市 场信号的引导下, 通过生产要素重组 和在产业间流动, 使产业结构尽快适 应需求结构的变动。
对经济系统的调控 过程,调控的主体 是政府,政府通过 向经济系统输入某 种信号,直接进行 资源的产业间配置, 使产业结构得以变 动。
9
3.2.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 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它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 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 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使资源在产业间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0
3.2.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产业素质之间是 各产业的相对地
24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
(3)技术创新提升需求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 升级
技术创新与需求结构之间存在极强的互动关系。 技术创 新改变了的生活条件,需求对新产品做出反应,会造成 新的需求压力: 技术创新能满足消费需求,使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教育 培训等享受和发展需要上的支出比例上升,带动服务业 发展; 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升级,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改变 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结构; 可以改变出口需求结构,如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 替代”再到“出口导向”。
以公共服务业和私人服务业为代表 的生活质量部分
29
3.3.5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 化,由单个产业充当主导产业角色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和 产业结构演进的现象几乎不再存在,而越来越多的是由一 组产业形成一个“主导产业群”来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 构向高级演进。
32
3.4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演化机理
1 生态化 2. 生态化 3. 生态化
演进路径: 1.强生态化与弱生态化路径 2.发展环保产业 3.调整能源结构
33
3.5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将面临的问题
1.工业产能过剩问题
2.新兴产业发展问题
3.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4.服务业结构的优化问题
36
3.6.1 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 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 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劳动力部门构成 71.2 65.8 55.7 48.9 43.8 39.5 30.3 25.2 15.9 7.8 9.1 16.4 20.6 23.5 25.8 30.3 32.5 36.8 21.0 25.1 27.9 30.4 32.7 34.7 39.6 42.3 47.3
13
3.2.3 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动力与机制
14
3.3产业结构高级化
3.3.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 3.3.2 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法 3.3.3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因—创新 3.3.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 3.3.5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15
3.3.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个连续不断化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动态过程,主要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 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也可称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发展阶段 起飞阶段
主导产业 棉纺工业
成熟阶段
钢铁工业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汽车源自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信息产业
主导产业群
棉纺织业、早期机器制造业、炼铁业、铁路 业
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机器制造 业、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
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 机械制造业
信息产业、计算机工业、新材料工业、新能
34
3.5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将面临的问题
推进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3 )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壁垒 (4)努力开发国内市场需求 (5)增强新兴产业带动效应
35
3.6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3.6.1 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3.6.2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3.6.3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指标
23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
(2)技术创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不同行 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差异。 由于不同行业的经济技术基础和“技术机会” 不同, 技术创新的产生及其对行业的影响存在 着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 差异反映出来。 作为技术创新的结果,哪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高, 哪个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低于整个社 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从而导致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流动, 最终促 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2
调发展和产业素质提升的原则
• 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时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3
高级化和生态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
5
3.1.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相互关 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 件;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总是一定高度基础上 的合理化。
26
3.3.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 现的,是各个产业变动的综合结果。
27
3.3.5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高增长部门通常是指产业系统中的主导产业,也就是说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就是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
罗斯托将成长的各个阶段划分为:
传统社会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起飞阶段
2
i 1
i1
19
表3-1 中、日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
参照系日本的比较年份 1920年 1938年 1940年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90年 GDP结构
0.8828 0.9829 0.9685 0.9429 0.9092
1994年 相似系数
0.8742 0.9718 0.9486 0.9419 0.9380
16
3.3.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
产业素 质提升
结构发 展方向
优化
产业组 织复杂
化
国际市 场开放 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