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邦彦的诗词《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周邦彦的诗词《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周邦彦的诗词《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宋·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
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
两愁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意的小词。

词人即将与心上人分别,在离别
的前夕,天空下起了绵绵的细雨。

雨打池塘,潇潇洒洒,淅淅沥沥,
点点敲打在水面的浮萍之上。

“廉纤小雨池塘遍”,作者一下笔便是
一番凄凄雨景。

“廉纤”为叠韵词,形容小雨连绵持续的样子。

此句
暗用韩愈《晚雨》“廉纤小雨不能晴”句。

“细点看萍面”,池塘的
水面生满了浮萍,就像一张浮萍之面。

词人看那雨中池塘,雨是万点
千点,萍面是分分合合,恰如人事的离合和无常,无意之中击中了作
者的软肋和痛点。

一个“看”字,微妙地体现了词人此时此境无可奈
何的情状。

这时有一对燕子高高地守在朱门上的爱巢里,静静地看着
外面的冷雨。

天慢慢暗了下来,就连黄昏,也比往常来得要更早一些。

上阕描绘了雨中的景物,渲染了词人内心沉重的心情,同时也抒发了
光阴易逝之感。

下阕写两人情意绵绵,促膝夜谈,直至深夜。

作者为心上人献上
美酒,是为饯别而作。

天边已拂晓,天马上就要亮了,人也马上就要
走了。

此刻,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共同的离愁别恨,已撩乱如云,不可
顿脱。

油灯之下,纸窗之上,映着两个人痛苦的剪影,一动不动。


意象,恰好与上片那一双苦闷燕子遥遥相和。

“又是”二字,看似轻
描淡写,心情却极为沉重,说明两人已不止一次尝过离别的苦味;
“一窗灯影两愁人”,两个被离愁煎熬的身影,再伴着冷窗外廉纤的
小雨,此情此景格外凄恻伤人。

情已至此,我们不禁恍然,此时与词
人同侧的佳人,想必是千古佳人李师师吧!
扩展阅读:周邦彦的简介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
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爱读书。

因写《汴都赋》,受
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

之后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胖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

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
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

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音乐机关),负
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

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

后死于南京(今
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许多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扩展阅读:周邦彦的词史地位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

平生着述,自以乐府为第一。

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

惟张叔
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

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
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

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
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南宋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

”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悟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千人诗句,炼字妥
帖工整;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
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鲜艳,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