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5章 群体行为基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学习目的】
理解群体的特征、功能,区分群体的类型。 明确影响群体行为特征的基本要素。 描述群体效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解释个体在不同背景下角色要求的变化现象。 阐述凝聚力、士气与生产率的关系。 比较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异同,解释群体思维 和冒险转移。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任务角色
建议者,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 信息加工者,为群体搜集有用信息的人; 总结者,整理、综合有关信息,服务群体目标的人; 评价者,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
维护角色
鼓励者,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 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 折衷者,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 监督者,保证每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
惠 宁
5.2群体行为特征
5.2.1角色
(1)群体角色的种类
几乎在任一群体中,都可以看到成员有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这就 是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如图5—1所示。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持者 逃避者
消极作用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维护角色 鼓励者 协调者 折衷者 监督者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2)士气与生产率的关系
在组织管理中,人们通常认为,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是非常密切的,并且渴望职工不仅具有高昂的士气, 同时也能保持较高的生产率,然而,这种理想的状态 一般是很难实现的。 1962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K.Davis)首先用图 示的方法将士气与生产率的关系作了如下的说明,如 图:5—8所示。 戴维斯认为,士气和生产率的关系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高士气,低生产率(A线所示) 高士气,高生产率(B线所示) 低士气,高生产率(C线所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如果要削弱群体的规范,可以采用如下手段: 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 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他们建立 联合阵线; 防止内部分歧; 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 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 (6)群体规范分析法。 明确规范内容。 制订规范剖面图(如图5—3)。 进行改革。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3)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个体的特征。 群体的构成。 群体的任务。 地理环境。 组织规范。 群体的绩效。
(4)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支柱的功能。 评价准则的功能。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行为矫正功能。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5)群体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如果要强化群体的规范,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本一致, 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 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 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为只有 自己建立的规范,人们才愿意遵守; 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
领导凝聚力。群体所承担的任务,需要领导去组织、指挥, 需要成员来执行,领导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群体的凝聚力。
情感凝聚力。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各 种心理需要,而且减轻了人们的紧张感。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目标和利益的一致性。 外部的威胁。 群体规模的大小。 奖酬体制。 班组的组合。 与外界的关系。 群体的绩效。 领导作风。
群体的教化和协调功能。 群体平台和手段功能。
群体满足个人多种需要功能。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5.1.2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集合体);
(3)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4)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5)大群体和小群体; (6)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3)群体角色构成群体类型模型
如果以任务角色的表现为横轴,以维护角色的表现为纵轴, 可以把群体分为四种类型。如图5—2所示。
多 人际群体 团队群体
维 护 角 色
无序群体
任务群体
少
任务角色
多
图5—2 以任务和维护角色为维度的群体类型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5.2.2群体规范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组织荣誉I 业务成绩II 利润III 合作IV 计划性V 工作督导VI 训练VII 创造发明VIII 用户关系IX 诚实与安全X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规范差距
规范差距
图5—3 某群体规范剖面图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7)群体压力和社会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
从众(conformity)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团体心理学名词,也称为 遵从。从众就是指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 在直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最具典型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kter)的 实验,实验条件如图5—5所示,实验结果如图5—6所示:
诱 导
积 极
Ⅰ 积极 高凝聚力 诱导
Ⅱ 积极 低凝聚力 诱导
消 极
Ⅲ 消极 高凝聚力 诱导
Ⅳ 消极 低凝聚力 诱导
高 群体凝聚力
低
图5-5 群体凝聚力与诱导关系的图解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3)凝聚力的作用 满意感。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的成员 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 沟通。高凝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中的成 员沟通的机会要多得多。 生产率。关于群体凝聚力和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得 出了矛盾的结果。总的来说,高凝聚力群体比低凝聚 力群体更倾向于维护他们的目标。 群体意识。凝聚力高的群体容易形成群体意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2)如何理解群体角色行为
角色的同一性。个体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该角色实 际角色行为模式保持一致性。 角色知觉。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 出什么样的行为反映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期待。只群体或他人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 行为模式。 角色冲突。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的矛盾和差异, 于是在个体身上发生了角色冲突。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S.Asch)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实验,证明在群体 压力之下会产生顺从行为。把7-9人编成一组,让他们坐在教室里看两 张卡片(如图5-4)。
×
a
b
c
图5-4 阿希实验的卡片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在阿希的实验之后,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顺从 现象产生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5.2.3地位
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地位取决于许 多因素,如工资、头衔、资历、实权等等。其中一个因素 的改变就可以引起地位的改变。 在不同的群体中,地位取决于不同的因素,这将影响到群 体的绩效。一般认为,如果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取决于能 力而不是资历,取决于成就而不是官衔,那么,成员们就 会为了争取更高的地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作出最大 成就。
群体规范又称为群体行为规范,它是群体所形成或确定 的,群体成员应当尊所的共同的一些行为准则。
(1)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 与群体绩效有关的规范。 与群体形象有关的规范。 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交约定有关的规范。 与资源分配与管的规范。 (2)规范的一般特征。 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群体规范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 并非所有的规范对所有的成员都同样适用。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I组 II组 生 产 率 对照组 IV组
III组 时间 图5—6 沙赫特实验有关凝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结果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4)群体凝聚力与管理
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 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 地说凝聚力高就好。 不能从二者的相关关系推出它们的因果关系。 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的影响。 如果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凝聚力高的群体 反而比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低。而且,凝聚力低 但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的群体,其生产率高于 凝聚力高但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的群体(见 图5—7)。
③ 如果群体凝聚力低,且态度不支持目标,则凝聚力对生产力 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3→)。
④ 如果群体态度对目标是支持的,且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 一致性高,这时群体的凝聚力虽然低,也能提高生产率(4,↑)。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5.2.5士气
(1)群体士气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D. Krech)等人则认为,一个士气 高昂的战斗群体应具有以下7种特征: 群体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非起于外部的压力。 群体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的倾向。 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以及处理内部冲突 的能力。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明确地意识到群体目标。 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群体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其群体存 在和发展的意向。
积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图5—1群体成员角色种类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 寻求认可者,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 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作所有事务,也不 顾对群体有什么影响; 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毫 无关系,不做贡献。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