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袁冰《静女》学案答案

袁冰《静女》学案答案

(1).静女其姝静女:其姝:
(2).俟我于城隅俟:城隅:
(3).搔首踟蹰.踟蹰:
(4) .静女其娈.娈:
(5).贻我彤管贻:
(6).彤管有炜.彤管:炜:
(7).说怿女美说怿:
(8).自牧归荑.牧:
(9).洵美且异洵:
二、翻译诗句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译:
第三节写赠茅赞人,运用赋(继续写两人见面后静女又送我茅草)、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借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礼轻情重的珍贵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的表现手法.
2.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什么形象特点?
女主人公是一位娴静温婉美丽、情感细腻委婉含蓄、活泼机灵而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
中等专业学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学案
科目语文课题静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6年3月8日
教师寄语:成功不是机遇的恩赐,而是奋斗的必然!
主备人
复核人
日期
3.8
审核
导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走个不停.真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这首诗采用的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3).这首诗与《静女》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不同点:角度不同:《静女》以男子口吻写的,本诗以女子口吻写的
情节不同:《静女》写男女青年的一次约会。本诗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基调不同:《静女》是欢乐幽默,充满情趣的,本诗是缠绵悱恻,委婉动人
写法不同:《静女》主要是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写出男子憨厚,本诗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写出女子的缠绵。
相同点:1.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劳动人民淳朴的本色。
导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
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和比兴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提示
【知识链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4、练一练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译: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
3、研读分析,合作探讨
1.思考:每一节讲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1节写恋人约会,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
第2节写恋人赠物,运用赋(赠彤管)、比(彤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的美丽)的表现手法,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我对“静女”的喜爱之情。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C.如今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学习过程】
一、熟读课文,掌握字词读音及其解释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 )俟( )见( )蜘蹰()娈()贻()
彤()管炜()怿()归()荑()洵()
2、通假字
(1).爱而不见爱:见:
(2).说怿女美说:女
(3).自牧归荑归:
(4).匪女之为美匪:女:
3、解释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2.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抒发
5、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以及词语意思
(2)、将《静女》翻译为白话
2、关于《诗经》六义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3、关于诵读节奏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