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毒理学:药物遗传毒性

药物毒理学:药物遗传毒性

第十六章 药物遗传毒性
1
药物
ADME
体内的靶部位
一般药理 (安全性药理)
局部毒性
一般毒性
特殊毒性 (三致)
全身毒性 免疫毒性
致致 致
单重 次复 给给
突畸 癌 变性 性 性
药药
毒毒
性性
2
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
❖基本概念 ❖意义与后果 ❖可能的机制 ❖遗传毒性的评价 ❖进展
(triradical, quadriradical)
11
12
13
14
二、遗传改变的后果
❖后果:外源物的遗传毒性
增加人类基因库的遗传负荷 引发肿瘤、出生缺陷等Biblioteka 15遗传与变异突变
图16-1 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突变的可能后果
16
三、可能的作用机制
17
染色体畸变、微小损害
图16-2 突变类型
18
图16-4
26
啮齿动物微核试验
27
4、用于检测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或Comet)
Non-Genotoxic substance
(7)双着丝点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 (8)倒位(inversion) (9)异位(translocation) (10)插入和重复
(acentric ring) (6)环状染色体
(insersion and duplication) (11)辐射体
(ring chromosome)
10
B.结构畸变(structural aberration)
染色体结构畸变: 指染色体发生断裂 (breakage) 和再接合 (reunion) 而形成各种类型重组的结果。
结构畸变类型:
(1)裂隙(gap) (2)断裂(break) (3)断片(fragment) (4)微小体(minute body) (5)无着丝点环
9
A、染色体数目畸变类型
以二倍体(diploid)为标准,若出现染色体数目单条、多条或 成倍增减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
2n, 3n
(1)整倍体( euploid),二倍以上为多倍体( polyploid),
(2)非整倍体(aneuploid)
21三体
(3)嵌合体(mosaic)
两性嵌合体:xo/xyy
3
一、基本概念
4
遗传毒性(Genotoxicity)
❖由遗传毒物引起生物细胞基因组分子结构特异改 变或使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的有害效应
❖分类
DNA损伤 基因突变 染色体损伤
DNA加合物的形成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DNA链断裂
结构改变 数目改变
❖特征
不可逆性 无作用阈值
5
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
21
(二) 常用的遗传毒理学试验
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assay) 2.哺乳动物基因突变试验(mammalian cell gene mutation assay) 3.染色体畸变试验(chromosome aberration) 1)in vitro: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国仓鼠肺(CHL)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诱变剂诱发的突变。
诱变剂
直接诱变(direct-acting mutation) 间接诱变(indirect-acting mutation)
7
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指基因中DNA序列的改变.
碱基置换(base-pair substitution) 指 DNA序列上某个碱基 被其他碱基所取代
DNA和非DNA相互作用遗传毒物的作用机制
19
四、遗传毒性的评价
❖ 遗传毒性测试或评价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受试物是否是一致突变物。
❖ 目的是测试受试物是否有能力到达DNA或染色 体部位并与其相互作用。
20
(一) 遗传毒理学试验的分类
根据检测的遗传学终点不同,分为四类: 1.基因突变试验(assays for gene mutation) 2.染色体损伤试验(assays for chromosome damage) 3.非整倍体试验(assays for aneuploidy) 4.反映DNA损伤的试验(assays for DNA damage)
移码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 指mRNA 到蛋白翻译过程中遗传 物质密码子读码顺序的
突变
烷化剂
AFB1
亚硝酸
8
2、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
A、数目畸变 (numerical aberration)
B、结构畸变 (structural aberration)
TA102
代谢活化系统
受试物
23
图16-3检验诱变物诱变强度的Ames实验示意图
24
2、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CHO
秋水仙碱
中期相细胞
低渗 固定 染色
分散均匀的染色体
25
3、啮齿动物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assay in 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外来因素引起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 且此种改变可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即为致突变作用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6
致突变因素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由于自然界中诱变剂的作用或由于偶然的复制、 转录、修复时的碱基配对错误所产生的突变。
22
1、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原 养型(his+)
正向突变 回复突变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 变株。(his-)
用于检测组氨 酸靶基因中( G-C)位点碱 基置换或移码
突变
用于检测组氨 酸靶基因中( A-T)位点碱 基置换或移码
突变
菌株: TA97 TA98 TA100 TA1535
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等。 2)in vivo:啮齿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hromosome
aberration assay of bone marrow cells)及啮齿动物睾丸细胞染 色体畸变试验(chromosome aberration assay of tests cells) 4. 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assa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