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类词类包括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的: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的: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的: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的: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的: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群体。
②名词前能加表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名词在句子中长作主语、宾语,一般不能作状语。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走、看、说、进行、开始表示心理活动的: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在、存在、发生、有、演变、死亡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该表示趋向的: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表示判断的:是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前能够加副词,但是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②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动词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
表示事物性质的: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软、苦、热、好表示事物状态的:长、大、粗、红、快、轻松、整齐、笔直、雪白,滚烫、亮晶晶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③形容词大部分能作定语,都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有的可以作状语、补语④形容词不能带宾语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基数:一、百、零、半序数:第一倍数:一倍分数:二分之一表确数:一、二、三、百、千、万表概数:多、把、来、几、上下、许多、左右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词经常同量词组合,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定语或补语②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③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5、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又叫单位词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叫。
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叫。
次、下、回、趟、场、笔、刀、枪、口、看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6、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您;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7、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的: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表示语气的: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表示肯定、否定的:必、必须、的确、不、没、没有、是否;表示时间、频率的: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表示程度的:很、极、最、太、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表示情势方式的:大肆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8、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
表示时间的:在、于、从、自、自从、当、由、趁、随着、到表示处所、方向的: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表示对象的:对、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表方式、方法、依据的:按、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表示目的、原因的:为、为了、为着、因、由于表示排除的:除、除了表示比较的:比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作状语或补语。
9、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二、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和语法结构规则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⑴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⑵动+动调查研究唱歌又跳舞(动词短语)⑶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⑷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⑸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例如:工厂农村我你他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⑴时间顺序:春夏秋冬⑵大小顺序:省市县⑶年龄顺序:老中青⑷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⑸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例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偏的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正的部分),其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
⑴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⑵状+中(动、形),如:[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3、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一般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语,后一部分一般是动作、行为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是宾语。
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关涉和被关涉关系,也就是动宾关系。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例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后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是中心语,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是补语,两部分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
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动补短语动+补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例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记在脑子里跑得快走得急形补短语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例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漂亮极了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关系,也就是主谓关系。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结构形式:A名+动 B名+形 C代+动 D代+形例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特殊的主谓短语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名+数量,如纸三张。
语法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
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三、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说明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名词和名词性短语经常用作主语。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中等等。
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量、数量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