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胶囊内镜检查实验指导

【精品】胶囊内镜检查实验指导

实验一智能胶囊内镜检查护理
【原理】
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
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
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
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7±1小时,在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病人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主要是一种新型、无创的小肠疾病诊断方法。

如右图:
【解剖】
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和肛门。

1、食管是由肌肉和粘膜所构成,位于纵膈内,上起环咽
肌下缘,下止贲门。

成人的食管入口相当第6颈椎平面,贲门
相当第10~11胸椎平面,长度约为23~~25cm。

2、胃是消化道最膨大部分,其大小、形态和位置随胃内容物
的多少、体位,和体型不同有较大的差别,但贲门和幽门的位
置比较固定。

胃的大部分(贲门、胃底及胃体)位于左季肋区,
而小部分(胃体的一部分、幽门部)位于固有腹上区,约4/5在中线左侧,1/5在中线右侧,胃前壁右侧为肝所被盖,左侧为膈的肋部所被盖,胃前壁的大部分与腹前壁直接相毗邻.胃的后壁隔网膜囊与胰、膈脚、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及脾相邻。

3、十二指肠:如马蹄铁状环抱胰头,可分为三部分,即第一段连于幽门,横行向右后方,称球部,;第二段称降部,位于胰头的右侧;第三段横行跨过脊柱左侧,称下水平部(横部),位于胰的下方;另有将第三段转向上行的末端称为升部(第四段)。

4、小肠:小肠的解剖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回肠末端连接盲肠,并具回盲瓣。

在正常人体内成人小肠全长约3-5。

5m,但个体差异甚大。

被大网膜所复盖,位于中、下腹部、为大肠所围成的框子里,有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故称系膜小肠,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

一般情况,以上2/5为空肠,位于左上腹,以下3/5为回肠,位于右下方。

5、大肠和阑尾:大肠环绕小肠的四周行走,大肠中升、降结肠无系膜,贴于腹后壁为腹腔间位,横结肠和乙状结肠有系膜。

【病理生理】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还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具有丰富的肠淋巴组织,有重要免疫功能,因此在小肠疾病时,可引起严重的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小肠粘膜薄且血管丰富,当粘膜炎症、溃疡或肿瘤性病变发生时,易引起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多,患者多以贫血而就诊;另外小肠粘膜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沿肠系膜血管分布至肠壁,空肠和回肠全部在腹腔内,活动性甚大,仅通过小肠系膜从左上向右下附着于腹后壁,病变时引起下腹痛,但部位常不确定。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主要让同学们掌握胶囊内镜检查的目的、适应症、注意事项、护理要点及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方法】
1.讲解实验内容、模拟操作示教。

2.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同学演示,反馈、矫正、测评。

【实验准备】
1.病人准备:了解病情,评估病人.
2.环境准备:安排在专用诊室检查,保持安静的环境,轻松的氛围.
3.用物准备:智能胶囊一粒、充满电量的图像记录仪背心一件、影像分析处理工作站一套(充电器、CF卡、读卡器)、温开水少许(50ML)、检查登记本、靠椅等
4.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

【适应症】
1、人体消化道体检,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检查尤为有效。

2、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
3、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
4、各种炎症性胃肠病;
5、慢性腹痛、腹泻;
6、消化道肿瘤;
7、多发性息肉、克罗恩病的复查;
8、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操作流程】
(一)评估病人:
1.了解病情,评估禁食及肠道准备情况.
2.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热情接待病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案心理疏导,以增强受检查者的信心。

简单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整个检查过程,从而增进病人对我室胶囊内镜的认可,主动配合检查。

(二)操作过程(由诊疗医生完成)
1、将CF卡格式化,录入患者信息,登录智能胶囊编号,务必正确。

2、连接好数据线,将CF卡插入记录盒内,协助患者穿好图像记录仪背心,打开电源,确
认指示灯亮起.
3、从胶囊保护外壳内取出胶囊,放入患者口中,给予少量温开水口服咽下胶囊。

4、实时监控胶囊情况,见胶囊通过幽门,即可嘱患者离开。

5、8小时后自行脱下图像记录仪背心妥善保管,次日晨送回诊疗室.
6、医生通过在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回放检查过程中拍摄的腔道内的照片诊断疾病。

【护理要点】
1、检查前心理护理,注重与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心态和需求。

简单
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整个检查过程,消除其恐惧心理。

2、检查前病人肠道准备,检查前三天进低渣软食,少吃蔬菜、大块肉类食品,减少粪便形
成;检查前一天下午五点吃少量稀饭,一小时后将硫酸镁颗粒50克冲200~250ml温开水,待完全溶解后饮用导泄,随后当晚饮温开水2500~3000ml清洗肠道,检查当日晨禁食、禁水。

3、检查时安排在整洁、无干扰的专用诊室内进行,准备好半杯温开水,给病人吞服胶囊用;
病人吞服胶囊时,可能出现恶心感,告诉患者是胶囊刺激咽喉部引起,嘱病人再饮水少许或作深呼吸,症状很快缓解,。

4、病人离开检查室时,告知患者仍需禁食、禁水的时间,可静脉补液。

8小时后脱下图像记
录仪背心,妥善保管,第二天由医生读取CF卡中存取的图片,对病情作出诊断。

另外,病人吞服胶囊后,大便要留置在痰盂内,观察胶囊是否排出,一般8~72小时可排除体外。

【注意事项】
1.吞服胶囊前确认患者大便排尽情况,一定不可有粪块排出,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2. 检查结束前要始终穿戴记录仪背心。

1. 检查过程中要远离较强的磁场,电场环境.
2. 避免剧烈活动等可能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位。

3. 在检查8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吃食物。

4. 8小时后,如果看到记录仪上的ACT指示灯不再闪烁,长按中间黑色开关3秒以
上,当所有灯都熄灭时,脱下记录仪,小心保管,不要重压,按照要求时间送回医院。

5.检查结束后注意胶囊是不是从大便内排出,一般当天或3天内排出,如果没有排
出,请及时回医院检查。

【应急措施】
1、如果胶囊半小时后仍不能通过幽门,需在胃镜下用异物钳将其推送入十二指肠.
2、四天后患者出现腹痛等肠穿孔征象,需急诊手术取出胶囊,发生率极低。

【重点难点】
重点:智能胶囊内镜检查适应症,检查前肠道准备
难点:判断肠道准备是否彻底。

【思考题】
1、智能胶囊内镜检查的原理、适应症、护理要点?
2、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前肠道准备?
【案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