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财产收入 红利 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 投资收入 地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通常也称按要素分配,或称功能性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中劳动要素收入和资本要素收入所占 的份额。从形式上来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主要形成三大 板块: 劳动报酬所得、资本所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 余) 和政府间接税( 生产税净额) 。因为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二 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对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初次分配,所 以,初次分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 配的基本格局。
(3)系统分析法。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因素,进行 系统认识,明确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
1.从时间序列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2.通过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根据2002-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考察巴西、伊朗、 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泰国、尼日利亚等发展 中国家,计算出这些国家的平均劳动率为45.6%,由此可见我国劳动报 酬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专著、期刊等各种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研究和解释,以充分了解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动态,为 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撑。
(2)比较分析法。在长期的历史时间中,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 占比的演变过程,进行纵向比较;将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的状 况与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进行横向比较。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 分配问题浅析
目录
1 2 3
4
前言 主题 总结 参考文献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增加值 交换性分配
原始收入 转移性分配
可支配收入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 所得税 社会保障与福利 其他经常转移
收入形成
收入初 次分配
收入再分配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劳动者报酬或雇员报酬 生产净额税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1.在研究内容上不同;
文献一主要从实证方面研究出了生产函数来测算劳动报酬比重, 这种方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准确性和稳定性也相对较高。
文献二从宏观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进 行研究,首先,从时间序列和国际比较两个层面,分析、判断我国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其次,从制度、机制、观念等 层面分析导致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再次,深入分析我国 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最后 ,提出提高我国劳动报酬比重的相关建议,以引领劳动报酬占比向 健康的方向发屐,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持,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提供保障。
研究思路 从分析初次分配制度及我国劳动报酬的现状,地位及作用入手,深入 的分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和原因,通过阐述提高初次 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重大必要性,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 个方面对提高劳动报酬的相关对策进行探索。 研究方法 本选题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前形势,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文献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借 鉴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提高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行系统的研究。
章上峰,许冰.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测算方法研 究[J]. 统计研,2010,08:74-78.
统计资料的限制和统计口径的变化可能使得劳动报酬比重测算 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资金流量表和投入产出表测度劳动报 酬比重的优缺点,并提出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度劳动报酬比 重的新思路,从而为测度劳动报酬比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国 民核算资料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文献三结合当前形势,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文献 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借鉴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宏观与微观相 结合的角度,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行系统的研究。
目录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含义及概念 文献评述
小结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一国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 部门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了该国产出在各部门的分享结 构,这种产出分享结构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宏观调控的政策 选择。一个国家的主体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合理,会对该国的投资消费 比例、居民收入差距、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合 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既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 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 众福祉,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社 会和谐稳定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之处
针对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巾占比偏低的现状,本课题从多 方面剖析其原因,并从经济、社会以及其他方面多角度分析劳动报 酬占比偏低的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结合实际 现状,提出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可行性建议。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用发展的观点,从回顾过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三个 层次,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基本原理,对本文我国劳动 报酬占比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拟采用的具体方法有: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并已经引起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根据省际收入法 GDP 核算数据, 197- 1995 年期间,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基本保持不 变,但 1995- 2007年期间,共降低了 11. 70 个百 分点; 其中,1995 - 2003 年间 下 降了 5. 29 个 百 分 点,2003 到2004 年则骤降了 4. 60 个百分点 ,2004年到 2007 年又进一步又下降了 1. 81 个百分点。2007 年, 我国劳动 报 酬 比 重 为 39. 74% ,不 仅 低 于 1995 年 的51. 44% , 也低于同期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2007 年 美 国 劳 动 报 酬 比 重 为 56. 9% ,英 国54. 5% ,法 国 51. 2% ,加 拿 大 51. 3% ,澳 大 利 亚47. 9%,日本 51. 7% ,韩国 45. 6% 。
文献三从分析初次分配制度及我国劳动报酬的现状,地位及作用 入手,深入的分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和原因,通过阐述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重大必要性,分别从政府、企业和 劳动者三个方面对提高劳动报酬的相关对策进行探索。
2.在研究方法上不同
文献二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拟采用的具体方 法有:(1)文献分析法。(2)比较分析法。(3)系统分析法。
创新之处 首先,在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之 后,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多,但是更多是就具体的某一方面进行阐 述,深入系统的研究较为薄弱。其次,视角、内容新。在掌握现有材 料的基础上,对当前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危害以及从 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去改善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进行分析, 丰富了初次分配制度中关于劳动报酬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重大意义。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的原因
1.制度因素导致的劳动报酬占比偏低 2.市场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缺乏保护 3.政策措施滞后,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 4.观念因素导致的劳动报酬占比偏低
1.工业化转型的不断推进 2.制度安排的公平视角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4.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内生机制
[2]刘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2012.
张紫鑫. 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转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按照流程发生的顺序可以分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再分配) 和最终分配三个阶段,其中初次分配是整个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 形成收入分配最终格局的基础阶段,它不仅涉及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也对 各个参与生产的主体进行了分配。初次收入分配形成的收入结构在二次分配时很 难彻底改变,而初次收入分配的失衡也必将会导致最终分配格局的失衡。对此状 况,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了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强调加快形成合理有 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所占 的比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 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让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这就意味着普通劳动者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 好处,而且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益。本文便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 背景下对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型进行研究分析的。
第二、准确性,生产函数法的测算结果和投入产出表测算结果比较 接近;
第三、稳定性,测算结果具有连续光滑,从而有效避免由于统计口径改变 带来的核算问题。
[1]张璐.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研
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兰州理工大学,2014.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否合理,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影响着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 定。改革幵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的分配出现不均衡现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失衡和社会问题。党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重要 命题,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同步”的积极主张,强调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劳动报酬,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相应报酬。我 国的劳动报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货币工资,是用人单位直接支付 给劳动者的,以货币为形式各种工资、补贴、奖金、津贴等;二是实 物报酬,是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服务和物品,以免费或低于 成本价的形式等;三是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为其雇佣的劳动者向政 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社会保险金,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人身、 家庭财产等保险金。这三种形式中,劳动者的以货币为形式的工资 是劳动报酬的最主要形式。 劳动报酬比重通常是指劳动者报酬占收入法 GDP 的比重,也称劳 动收入份额,或者简称劳动份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