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理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理论

抽象性
流动性
具有法律效力
3.商业票据的贴现:
是指票据持有者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 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
计算公式为: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 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上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
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 2、方向上的局限性。 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
(二)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2、与国家实现其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3、安全性好、流动性高、收益稳定、
风险较小。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四)我国的国家信用 1、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历史 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国债期限
三、国家信用: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 用
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即国家 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
不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 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 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信用和利息的基本理论与 基础知识,包括:信用的产生与职能、 信用形式、利息和利息率、利率的决定 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我国的利 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学习,在掌握信用 和利息理论的基础上,能理解并解决经 济中的信用利息方面的有关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1、信用的内涵: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 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 的生产关系。
正确理解信用:
信用是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债务偿还性 债权收益性 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2、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 件。
为五年 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限
为三年。
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
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 无记名式和记账式。
1996年是国债改革之年。
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制度上进行了多项 改革
(五)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第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 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 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 段。
第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 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二、信用的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建立商业票据市场,加快票据市场发展 的基础性建设
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提高 票据业务效率
改进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管理,完善此项 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
二、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向各类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 供的信用。
1、银行信用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
(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人:商人、各类宗教机构、奴隶主和 封建主。
债务人:小生产者、贵族。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利率高、剥削残酷; 对生产具有寄生性和破坏性,导致社会
生产力的衰退。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
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现代信用活动:
三、信用的职能
(一)信用的基本职能: 动员闲置货币资金并进行再分配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企业范围内进行初次分配 第二层次:财政再分配 第三层次:信用再分配 (二)信用的另一职能: 提供和创造货币
四、信用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是动员和筹集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有计划分配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调节货币流通及经济的杠杆 信用可以反映、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及
信用的形式、利率种类、利率的相关 理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本章学习提示:
1. 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2. 为什么会有利息?利息对于金融活 动的意义是什么?
3. 不同类型的利率其作用有何不同? 基准利率缘何重要?
4. 利率决定理论的分析对我们有哪些 启示?
5.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信用形式和 信用问题有哪些?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
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 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书面凭证。
1.种类:
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本票和汇票。
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 定期限内支付欠款的凭证。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 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款项给持票人或第三 者的支付命令书。
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能生效。
2.商业票据的特点:
提供信用。
(四)我国的商业信用:
1、建国初期,有效利用商业信用,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 家禁止商业信用的存在。
商业信用是自发的、分散的。 商业信用会引起市场供求不平衡。 商业信用不利于企业实行经济核算
3、当前,应有效利用和管理商业信用
银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票据发展环 境
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 动员的资金。
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 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