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八、学习程序设计:
(一)详细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2′)
古往今来,有许多凭一己之力而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如在秦王威风八面的
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
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
刘迅速结盟。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战之上策”,前面这些故事中的人
明确: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
-8-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人:何钰卿
物凭着勇猛之力而达到了这样的目的,而今天我们所要接触的烛之武在剑拔弩张
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
-7-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人:何钰卿
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2、《左转》简介及史书体例 (1)师:同学们,请看课文下面的注释○1 ,这篇课文选自《左转·僖公三十年》, 那么有谁对《左转》有所了解,给大家分享一下。也可以利用你们现有的网络资 源进行查找。(4′)
3. 学习环境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 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在心理上会产生陌生感和不适应;另外,高一的学生大多是 原初中的学习尖子和主要班干部,在这种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多数同学因地位的 变化会产生挫折感;以至于会使很多学生留恋初中的学习生活,对高中的学习和 生活不适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多组织一些既有趣 又有意义的小组讨论和交流发言,来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学生能尽快摆 脱陌生感,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生活。
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听课文录音,注意重点字的读音。(5′)
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
三、学习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与《左传》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史书体例。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本文中的用法,如“无礼于晋”、“贰于 楚”、“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寡人之过 也” 、“敢以烦执事”、“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秦 伯说,与郑人盟”、“吾其还也”等句子中蕴含的文言文知识。 (3)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明确:《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7 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 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 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 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 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 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 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 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2)师:《左转》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那么大家还知道其他史书体例吗?也可以 利用你们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查找。(′4)
信息化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姓名: 学号: 学院:
目录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人:何钰卿
前言 …………………………………………………………………………………3 一、 教学任务分析……………………………………………………………… 3 二、学情分析:……………………………………………………………………3 1. 学习者特征分析 ………………………………………………………3 2. 学习需要分析 …………………………………………………………3 3. 学习环境分析 …………………………………………………………4 三、学习目标设计:…………………………………………………… ………4 1.知识与技能 ………………………………………………………………4 2.过程与方法 ………………………………………………………………5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 5 五、教学思路设计: …………………………………………………………… 5 1、学习目标的确立上………………………………………… …………5 2、学习内容的调整上…………………………………………………… 5 3、教法的设计………………………………………… …………………5 4、评价量规……………………………………………………………… 6 六 、学法指导 :…………………………………………………………………7 七、课时安排: ……………………………………………………………………7 八、学习程序设计:………………………………………………………………7 (一)详细学习过程…………………………………………………………7 第一课时…………………………………………………………… 7 第二课时……………………………………………………………12 (二)学习流程图……………………………………………………………17 第一课时 …………………………………………………………17 第二课时……………………………………………………………19
2、难点:领会春秋外交辞令的特点。
五、教学思路设计:
1、学习目标的确立上: 除了原有目标外,着眼与社会的需求,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知识时利用网络 资源查找有关学习资料的能力和快速删选信息的能力,并能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熟练地应运这一能力,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过程的调整上:在已有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 征和思维发展水平,在知识的学习结束之后才组织学生集中进行讨论交流,学生 在充分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形成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个 性化的解读。 3、教法的设计:
-5-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人:何钰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在教学中逐渐普及。因为本文蕴含了很多 典故,这将对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有很大的阻碍。所以将丰富快捷的网络服务与本 节课的学习相结合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有关背景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 自己动手上网查找资料,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他们搜 集和删选信息的能力,辅助学生快速深入地理解文本。
4、评价量规
初始水平--1 发展中水平--2
完成水平--3 范例级水--4
课前预 习和搜 集信息
分组讨 论交流
展示 理解
没有预习 和收集与该课 题相关的任何 信息
简单预习,收 集少量信息,和课 题部分相关
基本预 习,收集一些 基本的信息, 大部分和课题 相关
认真预 习,收集大量 的信息,所有 的都跟课题相 关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办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 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重要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如理解“贰、军、辞、鄙、济、阙”等词语的
含义,归纳“军、师、舍、辞、微、鄙”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烛之武人物形象和波澜起伏的叙事情节的把握。
不做任何 讨论交流,依 赖性强,不与 同学合作
少量的交流, 经常需要别的同学 来提醒,很少与同 学合作
能与同学 交流自己的观 点,相互沟通
能很好的 与同学交流讨 论,而且自己 的观点也很完 整正确
几乎不能 提供任何建议 或理解,只是 观看
对提出的问题 能给出部分信息, 参与少量展示,显 示对问题的初步理 解,对综合性或概 括性问题不理解或 理解有错误
能给出足 够的信息,使 听者了解问题 的意图和内 容,表明对问 题基本理解, 但有少量错误
非常简 明,讲解清晰, 原理正确,触 类旁通,表明 对问题的深刻 理解
-6-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人:何钰卿
课程结 束后学 生的掌 握情况
几乎没有
错误非常 多,几乎没有 理解本节课的 内容
错误较多,知 识结构不完整,理 解问题有一定困难
错误较 少,知识结构 基本合理,基 本掌握了本节 课的内容
错误,知识结 构严谨规范, 解释问题简 洁、科学,很 好的掌握了本
节课的内容
六 、学法指导 :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打破课内外的约束,将课内外学 习活动相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活动中,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在 全班交流发言,充分体现了学生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主动性学习;而通过讨论交 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形成自己特有 的思想。
-4-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人:何钰卿
(1)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来辅助理解 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发言,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活跃学生的 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理解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 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1. 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 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 习中,他们刚刚经过中考的选拔,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 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但他们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记忆以 有意记忆为主,能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 过渡,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参加讨论交流更能发散他 们的思维。。 2. 学习需要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 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 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