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设计语文答案

优化设计语文答案

优化设计语文答案
语文优化设计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黄河颂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pǔ) 澎湃.(pài) 气魄.(pî)
B.山巅.(diān) 狂澜.(l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 浊.流(zhuï) 滋.长(zì)
D.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
解析:A项,“哺”应读“bǔ”;C项,“荡”应读“dàng”;“滋”应读“zī”;D项,“宛”应读“wǎn”。

答案:B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否一样?并说明理由。

(1)A.用你那英雄
..的体魄。

B.多少英雄
..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2)A.筑成我们民族
..的屏障。

B.我们民族
..的伟大精神。

答案:(1)不一样。

A句中的“英雄”是形容词,意思是“具有英雄品质的”;B句中的“英雄”是名词,意思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2)一样。

都是名词,意思是“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3.下面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C.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解析:D项的朗读节奏应为: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或: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答案:D
4.诗歌讲究押韵,本诗在押韵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的和谐韵律。

下面这段文字押韵的韵脚字有:
,韵脚是。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答案:巅、南、澜、转、环、边、面an
5.下列对《黄河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歌词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景色,后一部分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感情
解析:“望”字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答案:B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9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6.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
..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参考答案:(1)“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气势。

(2)“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7.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强调黄河给人雄奇的印象,更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叹。

(2)运用反复表达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8.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
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

不可以把“摇篮”改作“灯塔”,因为“灯塔”具有指路的作用,不符合黄河的特点。

9.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赞颂黄河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

借此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10 木兰诗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汗
..(kâ hán) 辔.头(pâi) 鞍鞯.(jiān)
B.啾.啾(jiū) 朔.气(suî) 燕.山(yān)
C.云鬓.(bìn) 金柝.(tuî) 铠.甲(kǎi)
D.红妆.(zhuāng) 穿著.(zhuï) 傍.地(bàng)
解析:B项中的“朔”读音应为“shuî”。

答案:B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旦.辞爷娘去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关山度.若飞
(4)赏赐百千强.
(5)出郭相扶将
..
(6)著.我旧时裳
答案:(1)早晨(2)只(3)过(4)有余(5)扶持
(6)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参考答案:(1)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2)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4~6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结合景物特征和人物处境,体会气氛与人物感情。

参考答案: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5.“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结合故事背景,揣摩修辞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6.“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对表现木兰有什么作用?
解析:从伙伴为什么惊忙,把握侧面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伙伴的“惊忙”是惊奇与赞叹,侧面表现了木兰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