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五、毒理作用
6. 内分泌系统 由于巴比妥类对下丘脑一垂体系统的作用结果,促 使抗利尿激素分泌,从而使尿的形成减少或受抑制。
7. 血液系统 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巨红细胞贫血。
8. 过敏 轻则皮炎、皮肤过敏,重则发生剥脱性皮炎致死。
六、中毒的临床表现
程度
表现
轻度
嗜睡或深睡,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存在。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LOGO
目录
1. 巴比妥类药物的概述 2.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类 3.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剂量 4.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原因 5. 巴比妥类药物毒理作用 6.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临床表现 7.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临床诊断 8.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临床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 导致休克。
4. 消化系统 抑制中枢使胃肠道的张力下降和运动减弱; 中毒量时,抑制自主神经节内冲动的传递,引起
恶心、呕吐、腹泻。
五、毒理作用
5.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巴比妥类吸收后,长效类在肝、肾,短效类在脑
中含量较高。其代谢和排泄亦以肝、肾为主,故 中毒者可有肝、肾损害,甚至变性改变。 巴比妥类肾脏排泄较慢,故用此类药物及肝肾功 能不全者,易至蓄中毒。 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通过诱导肝微粒体酶 可以影响其他物质的代谢。
实际吸收的药量超过其本身治疗量15倍时,有致命 危险。
主要经肾脏排泄。
二、分类
临床上常用的巴比妥类药物,按其作用时间长短, 可分为四类: 长效类:巴比妥和苯巴比妥(鲁米那),作用时
间6~8小时; 中效类: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阿米妥)、异
丁巴比妥,作用时间3~6小时; 短效类:司可巴比妥(速可眠),作用时间2~3
2. 呼吸系统 较大剂量可显著降低呼吸频率、深度和通气量;
大剂量可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 某些短效巴比妥类中毒早期,即可引起肺水肿, 使用长效巴比妥类,在中毒后期可发生坠积性肺 炎。
抑制延髓呼吸中枢造成呼吸麻痹是巴比妥中毒死 亡的主要原因。
五、毒理作用
3. 心血管系统 治疗量时,巴比妥对心血管系统无影响, 中毒量时,可导致严重低血压和心肌损害。 大剂量可抑制血管中枢,并可损害毛细血管,使
八、治疗
(二)促进药物排泄 • 严重患儿可使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 血液透析:通过弥散的作用原理把身体里面高浓
度的毒素通过透析膜进入低浓度的透析液中,排 出体外,主要用于清除小分子毒素、水的清除以 及一些钾的清除。 • 血液灌流:通过固态的吸附剂,将血液中的很多 有形成分通过吸附作用排出体外,主要是用于体 内大分子或者中分子毒素的清除。 • 两者互补,可联合使用;反复使用。
5-20
60-80
>100
硫喷妥 钠
0.5
>1
5
>20
苯巴比妥的药代动力学
苯巴比妥口服后在消化道吸收完全,0.5-1小时起效,218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时间平均为10-12h, 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40%,T1/2成人为50-144h;小儿为 40-70h。
吸收后分布于体内各组织,脑组织内浓度最高,骨骼肌 内药量最大,能透过胎盘。
2.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可导致急性肾衰竭。除积 极抗休克外,少尿期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皮肤大疱:防止肢体受压,清洁皮肤,保护伤面。
Thank you
LOGO
八、治疗
(二)促进药物排泄 •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主要适用于大量服药,服药
时间长,超过致死量,病情较重者,如出现深昏 迷、呼吸抑制、低体温、低血压等。 • 重症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要尽早实施血 液灌流术,迅速清除毒物,提高抢救成功率,缩 短住院时间。
八、治疗
(三)维持昏迷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 1.保持气道通畅:
八、治疗
治疗原则
迅速清除体内未吸收、已吸收毒物 维持昏迷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 积极治疗并发症
八、治疗
(一)清除毒物 • 洗胃:口服中毒者立即催吐或洗胃(即使超过6小
时仍应洗胃,因此类药物可致幽门痉挛,在胃内 停留时间较长,延长时间至12小时)。 • 一般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 • 昏迷者禁忌催吐,洗胃也应小心。 • 洗胃后留置活性碳悬浮液吸附毒物,再给硫酸钠 导泻,以利毒物排出。 • 忌用硫酸镁,以免镁离子吸附后加重对中枢神经 系统的抑制。
昏迷患者应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呼 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持续吸氧,必 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维持循环功能:
急性巴比妥类中毒出现血压下降多由于血管扩 张所致,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给予适量多巴胺等 升压药。 3.持续生命体征监护,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
八、治疗
(三)维持昏迷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 4.促进意识恢复: 纳络酮的应用
大量服用苯巴比妥会大大增加体内阿片样物质含 量;纳络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 竞争性阻断阿片受体而产生强烈的苏醒作用,解除呼 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状态,使昏迷患者迅速复苏, 每次0.4-0.8mg缓慢静脉注射,可根据病情间隔15分钟 重复一次。
有报道,纳洛酮静注20mg或口服3g均无副作用, 使用无绝对禁忌症。
1. 误服过量; 2. 自杀吞服过量; 3. 治疗中用错药物; 4. 静脉注射用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
五、毒理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 能抑制丙酮酸氧化酶系统,阻断脑干上行激活
系统的传导功能,弥漫性抑制整个大脑皮层,使大 脑皮层细胞兴奋性降低,使反射机能逐渐消失。中 毒量时,因麻痹延髓而致死亡。
五、毒理作用
中度
昏睡、呼吸浅慢,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重度
1、深昏迷,呼吸首先被抑制变慢或浅快,瞳孔 散大,各种反射消失 2、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可因肾功能、呼吸 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七、临床诊断
(1)主要根据服药史和临床表现,如早期昏睡、瞳 孔缩小、呼吸变慢等。
(2)确诊靠胃溶物、尿液中查到巴比妥药物,特 别是血液中药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查。
八、治疗
(二)促进药物排泄 • 输液:大量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静脉输注; • 利尿: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20%甘露醇等; • 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时,可
促进巴比妥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而加重中毒; • 碱化尿液:可适当使用5%碳酸氢钠;因碱化尿液
有利于巴比妥类药物由周围组织释放出并经肾脏 排泄;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中药醒脑静注射液也有一定的催醒作用。
八、治疗
(三)维持昏迷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 5.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如有深度昏迷、反射消失、呼吸浅而慢,或已发生 呼吸衰竭时,可适当应用兴奋剂。 可用印防已毒素和贝美格。
八、治疗
三:治疗并发症
1.肺炎:昏迷患者可发生坠积性肺炎,应定时翻身、 拍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根据病原菌使 用抗生素。
小时; 超短效类:主要为硫喷妥钠,作用时间在2小时以
内。
三、常见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剂量
药名 中毒量 (g) 致死量(g) 中毒血药浓度值(μg/ml) 致死血药浓度(μg/ml)
苯巴比 妥
0.5
>15
40-60
>80
司可巴 比妥
>1
>3
10-30
>30
戊巴比 妥
>0.6
>3
10-30
>30
巴比妥 3-10
苯巴比妥主要在肝脏代谢,为肝药酶诱导剂,大部分由 肾脏排出。
应用5-死量约6-10g。
有效血药浓度约为10-40μ g/ml,超过40μ g/ml即可出现 毒性反应。血药浓度高于80-100μ g/ml时,有生命危险。
四、常见中毒原因
Company Logo
一、概述
巴比妥类药物属于传统的镇静安眠药,为普通性中 枢抑制药。
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中枢抑制作用由弱到强,相继 呈现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等作用。
大剂量致昏迷,同时抑制心血管、呼吸及运动中枢。 过量因呼吸中枢麻痹致死。
首剂用量大于催眠剂量的5倍,可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服用引起积蓄中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