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药: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巴比妥类药(barbiturates)是20世纪80年代前应用十分广泛的静脉麻醉药。
其中以硫喷妥钠为主要代表,另外还包括至今尚在使用的苯巴比妥钠等。
一、巴比妥类药的药代特性
高脂溶性的巴比妥类药物,静脉给药后迅速分布,达到脑部的时间迅速,其作用时间取决于从中央室向外周的再分布,而与药物的代谢消除关系不大。
但低脂溶性的巴比妥药(如戊巴比妥等)分布半衰期较长,这样作用时间就较长。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药物再分布,一方面对于老年人再分布时间较长,因此容易产生较高的血浆浓度。
对于老年患者给药剂量应当适当减少以避免相应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药物从中枢系统向外周分布后,患者即可苏醒,但由于药物再分布的作用,患者达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却比较长。
另外,反复给药后会产生蓄积,作用时间也会延长。
二、巴比妥类药的药理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主要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即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抗惊厥或引起麻醉,过量则呈呼吸循环抑制状态。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传递。
诱导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从轻度镇静到意识丧失。
小剂量产生镇静时可能会有略显躁动的兴奋不安与定向力障碍。
巴比妥类药可以通过降低痛阈而表现出镇痛效应。
但该类药没有肌松作用,
有时还可以表现出不规则的肌肉微颤。
巴比妥类药能抑制心血管中枢,诱导剂量会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升高。
对于控制欠佳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给药后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
因此需要减慢注射速度并充分补充容量。
给予诱导剂量的巴比妥类药能降低机体对高二氧化碳和低氧的
通气反应从而出现呼吸暂停。
镇静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经常会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对于哮喘患者容易发生支气管痉挛。
在浅麻醉下进行气道操作或会阴部的手术时发生喉痉挛的情况不少见,可能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或刺激组胺释放等有关。
巴比妥类药可收缩脑血管降低脑血流和颅内压,但更能降低脑的氧耗量。
因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从轻度镇静到意识丧失是呈剂量相关性,可以从脑电图监测上看出波形的变化。
巴比妥类和苯二氮类均可以控制癫痫发作和局麻药中毒时的中枢症状。
三、巴比妥类药-硫喷妥钠
硫喷妥钠是20世纪90年代丙泊酚出现之前常用的超短效静脉麻醉药。
具有起效快,苏醒快,作用强的优势。
1.药代特性
硫喷妥钠静脉注射后经过一次臂-脑循环时间(约10秒)便能发挥作用,30秒脑内即达峰浓度,因而迅速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
用。
但由于该药迅速从脑内再分布到其他组织,5分钟后脑内浓度即降至峰浓度的一半,30分钟后脑内浓度几乎下降96%。
因此,单次注药后患者苏醒迅速。
硫喷妥钠进入血液循环后,约72%~86%与血浆蛋白疏松结合而暂时失去活性。
尿毒症、肝硬化等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因此药效增强,对该药异常敏感。
硫喷妥钠最初再分布的组织是骨骼肌。
静脉注射后约15分钟骨骼肌中浓度即与血浆浓度达到平衡。
该药与脂肪的亲和力高,但由于脂肪的血运差,开始时分布极少,但剂量过大或多次注射,则脂肪将成为药物的储存场所,当血浆内药物浓度降低时,药物从脂肪组织再缓慢释放出来,使苏醒后又有长时间的睡眠。
为此,肥胖患者硫喷妥钠用量应以除去脂肪的体重计算,可参照相应身高的标准体重,以免剂量过大导致苏醒延迟。
硫喷妥钠是巴比妥的钠盐,pKa为7.6,酸血症时解离程度减少,进入脑组织的药物增多,故酸血症将使该药麻醉加深,碱血症时则相反。
硫喷妥钠主要在肝脏降解,只有极少部分在肾或其他部位降解。
肥胖患者由于分布容积增加而致消除半衰期延长;小儿由于肝清除率快而致半衰期缩短。
硫喷妥钠易透过胎盘,静脉注射后约1分钟脐静脉血药浓度即达峰值,但胎儿血药浓度比母体低很多,脑内药物浓度显著低于脐静脉血药浓度。
2.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硫喷妥钠作用迅速、短暂,静脉注射后15~30秒内意识消失,约1分钟可达其最大效应,15~20分钟出现苏醒,以后继续睡眠约3~5小时。
硫喷妥钠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从而使颅内压下降,对颅脑手术有利。
能降低脑氧代谢率和脑氧耗量,其下降幅度大于脑血流量减少,加之颅内压下降后脑灌注压相对增加,因此,对脑有一定保护作用。
(2)循环系统:
硫喷妥钠对循环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抑制延髓血管活动中枢和降低中枢性交感神经活性,使容量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同时还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脏指数降低。
在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低血容量以及正在使用β受体阻断药的患者使用该药,血压可严重下降。
(3)呼吸系统:
硫喷妥钠通过抑制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对呼吸产生明显的抑制
作用,其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剂量、注药速度、术前用药有密切关系。
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小,甚至发生呼吸暂停。
在硫喷妥钠浅麻醉下实施气管内插管,或置入通气道与喉罩时,易引发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可能与交感神经受抑制而致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对呈优势有关。
(4)其他:
硫喷妥钠临床剂量不引起术后肝功能改变。
但肝功能差的患者,麻醉后嗜睡时间可能延长。
硫喷妥钠使贲门括约肌松弛,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
3.临床应用
由于丙泊酚的出现,硫喷妥钠已经很少使用。
临床上所用的硫喷妥钠制剂系淡黄色粉剂,混有6%碳酸钠,易溶于水,使用前以注射用水配制成2.5%溶液。
药液呈强碱性,不可与酸性药物相混。
一旦误注入动脉内,由于其强碱性质,可引起动脉强烈收缩,甚至可造成肢体坏死。
因其抑制呼吸和循环,以及苏醒后嗜睡延长,目前主要用于抗惊厥和脑保护,应小剂量(1~2mg/kg)静注,以免发生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