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访谈提纲一、自我介绍1、你的姓名?2、你担任的角色?3、你来公司多长时间?4、你参与了哪几个项目?5、目前项目处于什么阶段?二、能力(GP2.3 资源、GP2.4分配职责、GP2.5培训、OT组织培训过程域)1、你在公司的岗位是什么?答:公司有岗位职责表。
在《项目组岗位职责》中明确在该项目中的职责。
2、为了胜任本岗位工作,你参加过哪些方面培训?答:进入公司时,参加了公司的入职培训;正式上岗之前,参加了岗位培训;需求分析,Visio2003、沟通技巧。
3、项目启动时,是否进行过培训?答:项目启动时,项目经理依据《员工技能一览表》查看人员的技能,组织项目团队。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人员能力要求,项目经理会制定《项目培训计划》,参加《项目培训计划》的内容参加相应的培训。
举例说明你在参加项目过程中参加了哪些培训。
4、为了更好的开展你的工作,公司为你提供了哪些资源?答:机器设备如电脑、办公场地、办公软件等,公司还有专门一个文件《工作环境标准》明确一些资源使用的要求。
三、制度(GP3.1组织标准过程文件和裁剪)1、你工作时主要依据哪些方针和制度(过程文件、规范、指南、模板)?答:需求开发的方针是保证后阶段产物与客户的需要一致,并获取客户及相关人员承诺;需求管理的方针是需求进行良好的跟踪,保证最终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规范指南:需求的过程文件、需求分析指南等2、文件是如何产生和更新的?答:我是EPG的成员(具体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参与了这些文件的编写和评审。
做为PAT(过程行动组成员),在项目试点及推广时,负责对我负责的文件跟踪,收集过程改进建议。
一般会通过《过程改进建议表》提交给EPG组长,EPG组长在每周的EPG例会上讨论改进建议(四种状态:新增、接受、拒绝、暂缓),对于每个建议都会给出回复。
如果是接受了该建议,则会安排该文件原来编写人员进行修改,提交EPG组评审和MSG组长批准进行发布。
3、你提交了什么改进建议?答:参照《过程改进建议表》。
4、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是否有一些进行了裁剪?答:具体参照《项目已定义过程》5、你知道为什么要裁剪吗?答:为了满足项目目标和公司的过程改进目标,依据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过程标准。
经过裁剪,能产生更加适用过程标准和经验教库来丰富过程财富库,推动公司过程改进的执行。
四、计划(GP2.2)1、请你描述一下你的工作是如何策划的?答:开展工作之前制定《需求调研计划》,根据《需求调研计划》进行需求调研,另外项目进度计划中也会有详细的安排。
五、协同工作(GP2.7干系人或相关利益者))1、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你需要与哪些人进行协作?答:需求调研人员:项目经理、需求人员、客户;需求评审:项目经理、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必要时邀请客户。
需求分析:项目经理、需求人员;需求确认:需求人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客户。
(1)我的直接上级项目经理会给我安排任务,我每周通过参加例会向他汇报工作。
(2)我工作结果是设计人员工作的输入。
(如:我是编码人员,需要与设计和测试人员紧密合作)(3)参加一些项目组成员的工作产品的评审,了解与我任务相关的工作产品。
(4)质量保证人员会对我的工作过程和产生的工作成果进行监督。
(5)还有其他的人员如培训、采购和EPG,在某些方面都需要进行配合工作。
六、工作流程(对应到每个过程域的SP)1、请描述一下你日常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答:编制《需求调研计划》,进行需求调研,编制《需求调研报告》。
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用户需求说明书》经项目组相关人员评审后,经客户确认。
在《用户需求说明书》基础上分析细化,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经项目组相关人员(项目经理、设计、编码、测试)进行需求文档的评审,交由客户确认。
2、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文档是如何进行管理的(CM,GP2.6)答:电子文档通过VSS由配置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纸质文档也会由配置管理人员统一进行归档管理。
七、子流程(对应到每个过程域的子实践,具体的点,过程关联性<点对面的文档关联性>)1、如何进行需求调研?答: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需求调研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需求调研对象、时间、工作量、成本、资源、风险等。
常见的方法有直接访谈、场景用例法、原型确认法等。
2、准备了哪些调研问题?答:参照项目实际情况。
2、需求调研报告的内容?答:调研时间,调研人员、被调研人员、调研内容、需求优先级3、用户需求说明书内容?答: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具体参照《用户需求说明书》。
4、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答:用例、系统总体结构图、用户需求的细化(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接口的需求、界面需求5、如何描述需求?答:用例图,用例标识,约束条件,操作流程6、需求的划分?答:按功能来分:需求可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7、有哪些非功能性需求?答:非功能性需求又分为:用户界面需求,接口需求,软硬件环境需求,项目质量需求(易用性,可移植性,健壮性,性能,效率)等。
8、从哪些方面去分析需求?答:需求的优先级、可实现性,二义性,矛盾9、需求的优先级如何确定?答:提示:一般根据业务内容、开发的难易程度、与客户的交流以及项目组的人员安排情况确定需求的优先级(高、中、低)。
10、客户提出的所有的需求都需要实现吗?按什么原则确定是否实现?答:提示:要对需求进行分析。
有时需求是不可实现的,有的需求是会有前后冲突。
需要对需求进行平衡各需求之间关系。
另外,合同也是判断是否实现客户需求,如在合同范围之外的需求可以不实现。
通过验收测试确定需求是否实现。
11、如何平衡各需求之间关系?答:提示:项目经理必须平衡需求(包括功能和质量)、进度、成本三者。
权衡时为保证进度、成本,则必须对需求进行删减,其删减依据需求优先级。
12、接口需求有哪些?答:内部接口有哪些,外表接口有哪些,参照两份《需求说明书》13、需求分析采用了哪些方法和工具?是否有其他的方法?你是如何判断这些方法符合项目要求?答:一般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画用例图、状态图、时序图、类图等。
此外还有原型法、可行性分析法、问答法等。
主要是参考公司的历史项目和当今流行的技术。
工具:如Vuisio 2003 PD ROSE等14、如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软件需求?答:通过Visio工具绘制用例图,流程图,将客户需求转化为软件需求。
15、如何将软件需求分解到各模块?答:依据客户业务流程、行业标准、操作的方便性、系统的安全性以我们在该行业里的经验进行分解,必要时,进行决策分析。
16、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确认?答:签字确认。
17、如何做需求管理?答:项目经理通过《需求跟踪矩阵》进行管理。
18、你是如何标识需求状态的?你采用了什么方法或工具跟踪需求的状态?答:利用《需求跟踪矩阵》标识需求状态(申请、变更、结束)。
由项目经理负责利用《需求跟踪矩阵》跟踪需求状态。
《需求跟踪矩阵》是由不同的人员分别填写,需求人员填写用户需求和需求规格说明书部分,设计人员填写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对应的部分,编码填写单元测试用例和源程序对应的部分,测试人员填写集成测试用例和系统测试用例对应的部分。
19、如何维护需求跟踪矩阵?答:由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填写《需求跟踪矩阵》中对应的内容。
20、需求跟踪矩阵的用处?答:跟踪需求、跟踪变更、测试时查找关联功能21、有无发生变更?答: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回答。
22、你是如何与客户确定需求变更的约定?有哪些记录?答:需求变更需要客户确认。
记录有《变更申请单》、《变更管理记录表》、《变更结果报告》。
23、是否所有的需求变更都要填写变更申请单?答:我们主要对重要的需求(如:功能需求变更)变更,才需要填写《变更申请单》,对于一些非功能性需求(如:界面),项目经理将这些细小的需求做为问题写入《问题管理表》进行跟踪管理。
24、变更流程?答:需求人员提交《变更申请单》,项目经理召开会议对变更进行影响分析:利用《需求跟踪矩阵》和《需求变更申单》对变更影响进行评估;估计对项目参数的影响—规模、工作量、进度影响;超出阀值(阶段进度偏差20%,里程碑偏差30%)的,应提交高层评审/批准,将《变更申请单》提交给CCB(变更管理委员会或配置管理委员会,组成: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客户代表),批准之后执行变更,更新《需求跟踪矩阵》。
25、需求基线的建立答:需求文档评审通过之后,配置填写《基线建立申请》,提交CCB审核,批准之后,配置人员将《用户需求说明书》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从管理库放入基线库,填写《基线发布报告》,通过邮件或通知的方式告知相关人员基线建立。
八、验证(VER,VAL)1、同行评审?答:需求文档编写好,需求人员向项目经理提出评审申请,项目经理安排评审人员(项目经理、需求、设计、编码、测试、QA、客户代表)和时间,将需求文档和《评审检查表》提前发给评审人员,评审人员进行准备,将问题记录到《评审准备表》,评审会议上,项目经理主持,需求人员讲解需求文档,评审人员提出疑问,需求人员解答,评审结果(通过,修改通过,二次评审)记录到《评审结果与报告》中,缺陷记录到《缺陷管理表》,相关人员解决问题,评审通过后大家签字承诺。
评审结论:评审通过、需要修改通过、评审不通过。
(1)评审的标准:存在的严重缺陷时,评审不通过,需要重新评审。
(2)评审的标准:无严重缺陷,存在一般缺陷数量大于5个,评审不通过,需要重新评审。
(3)评审的标准:无严重缺陷,存在一般缺陷数量小于5个,需要修改后,并得到各评审确认后,评审通过。
(4)评审的标准:无缺陷,不需要修改评审通过。
2、从哪些方面进行需求的评审?答:正确性、完整性、可行性、二义性(参照《评审检查表》)3、验收怎么做?答:编写《验收计划》,根据计划的安排编写《验收测试用例》,执行验收。
九、检查(PPQA,GP2.9)1、你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是否第三方来客户检查?答:QA,参加周例会和里程碑会议,2周一次根据《过程检查单》检查过程和依据《产品检查单》对产品进行检查,查出的不符合项记录到《不符合项问题管理表》,提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安排负责人解决,QA一直跟踪到问题关闭。
2、查出哪些不符合项?答:(参照《不符合项问题管理表》)十、管理(GP2.8 ,GP2.10)1、项目经理如何监督你的工作?答:通过周会议、里程碑会议、日常交流。
查看需求文档等方式。
2、高层领导如何来了解你工作成绩?答:通过周会议、里程碑会议、日常交流。
十一、总结(GP3.2,IPM)1、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你收集了哪些数据?如何存储和分析?答:进度、工作量、成本、需求变更的次数,记录到《项目周报》,汇总到《度量数据表》,结项后提交给EPG放入公司度量库。
2、你是如何访问和使用公司的过程财富库?答:财富库:标准过程文件库,经验库,度量库,历史项目库、复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