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宴请礼仪知识演示教学

商务宴请礼仪知识演示教学

商务宴请礼仪知识篇一:商务宴请邀约礼仪商务宴请邀约礼仪商务宴请邀约的原则1、专业化2、明确化商务宴请邀约的方式:商务宴请邀约的方式有正式邀约与非正式邀约。

正式的邀约多采用书面的形式,注重邀请的形式。

非正式的邀约,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

正式的邀约可以分为电话邀约、面对面邀约、请柬邀约、书信邀约、传真邀约、电报邀约、便条邀约等具体形式。

它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中。

非正式的邀约有面对面邀约、托人邀约以及打电话邀约等不同的形式。

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之中。

正式邀约可统称为书面邀约,非正式邀约则可称为口头邀约。

在比较正规的商务往来之中,应该以正式的邀约作为邀约的主要方式。

请柬邀约在正式邀约的多种方式中,请柬邀约档次最高,也是最为常用的邀约方式。

如宴会、舞会、纪念会、庆祝会、发布会、单位的开业仪式等等,采用请柬邀请佳宾,不仅能和其他的邀约区分开来,而且显得更加的庄重和展现邀约的诚意。

传真邀约传真邀约是利用传真机发出传真对被邀请者所进行的一种邀约。

在具体格式、文字方面,其作法与书信邀约差不多。

传真邀约的好处就是利用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传递会更为迅速,并且不易丢失电报邀约。

电报邀约即以拍发专电的形式对被邀者所进行的邀约。

电报邀约与书信邀约在文字上,都热情、友好、恳切、得体的表述邀约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由于电报本身的原因,电报邀约要求更加简练明了的表述内容。

电报邀约速度快,准确率高。

因此多用于邀请异地的客人。

在具体内容上,它与书信邀约大致类似。

便条邀约便条邀约即将邀约写在便条纸上,然后留交或请人带交给被邀请者。

在书面邀约诸形式之中,它显得最为随便。

然而因其如此,反而往往会使被邀请者感到亲切、自然。

便条邀请的内容,是有什么事写什么事,写清楚为止。

它所选用的纸张,应干净、整洁为好。

用以邀约他人的便条不管是留交还是带交对方,均应装入信封之中。

便条邀约他人的示范先生:兹与公司董事约定,下周二(4月5日)中午12时在全聚德共进工作餐。

敬请光临。

留上3月27日商务宴请应邀者礼仪:1.认真对待邀约任何书面形式的邀约,都只有在邀请者经过慎重考虑,认为确有必要之后,才会发出的。

所以应邀者接到邀约,都必须及时地、正确地进行处理。

篇二:商务宴请礼仪第6章第1节商务宴请礼仪在商务交往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实际需要,商务人士必会参加一些比较隆重的商务宴请。

而在宴请过程中,对一些基本的宴请技巧和礼仪规则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宴请形式有宴会、招待会、工作进餐、茶会等,而至于采取何种形式,一般根据活动的目的、邀请对象以及经费开支等因素来决定。

一、宴会1.11 正式宴会正式宴会,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

它往往是为宴请专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较高档的饭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点举行的、讲究排场及气氛的大型聚餐活动。

对于到场的人数、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音乐演奏、宾主致辞等,往往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

1.12 非正式宴会非正式宴会常见的有便宴和家宴两种形式。

便宴常见的有午宴、晚宴。

便宴同样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

它比较简便灵活,通常都形式从简,并不注重规模、档次。

一般来说,便宴只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不邀请配偶。

对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往往不做过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乐演奏和宾主致辞。

家宴是在家里举行的宴会。

相对于正式宴会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亲切、友好、自然的气氛,使赴宴的宾主双方轻松、自然、随意,彼此增进交流,加深了解,促进信任。

1.2 招待会招待会是指各种不配备正餐的宴请类型,一般备有食品和酒水,通常不排固定的席位,可以自由活动。

常见的有酒会和冷餐会两种。

1.3 茶会茶会是一种简便的招待形式,一般在下午4点左右举行,也有的在上午10点左右举行。

地点通常设在客厅,厅内摆放茶几、座椅,不排席位。

但若是为贵宾举行的茶会,在入座时,主人要有意识的和主宾坐在一起,其他出席者可相对随意。

二、邀约和准备接到宴会邀请(无论是请柬或邀请信),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

一般来说,对注有R.S.V.P.(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

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答复)字样的,则不能出席时菜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

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是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

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

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应邀出席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装的要求。

活动多时尤应注意,以免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

2.1 穿着打扮出席宴会前,要做简单的梳洗打扮,女士要淡淡的修饰一下,显出秀丽高雅的气质。

男士也要把头发和胡须整理和刮洗干净,穿上一套整洁大方、适合身份的衣服,容光焕发的赴宴。

2.2 抵达参加宴会切记不要迟到,要按规定的时间准时赴宴,到达的时间应以提前五六分钟为宜,千万不能迟到一刻钟以上,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到达。

抵达宴请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好。

如是节庆活动,应表示祝贺。

三、餐桌礼仪3.1 入席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

如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要随意乱坐。

男女主人分别坐在长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是女主宾。

其他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

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帮右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

3.2 餐巾大家落座之后,主人拿餐巾,才能跟着拿餐巾。

不管这时出现什么情况(如主人有饭前祷告的习惯),主人没拿餐巾之前不能拿餐巾。

餐巾摊开后,先对折,再将褶线朝向自己,餐巾应被平铺于自己并拢的大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迎接”进餐时掉落下来的菜肴、汤汁,以防衣服弄脏。

用餐时,决不能把餐巾抖开,如围兜般围在身上,或塞在颈口。

而把餐巾的一角塞进腰带等,也是错误的。

假如衣服的质地较滑,餐巾容易掉落,那应该以不醒目的方法,将餐巾两端塞在大腿下。

通常,不应以餐巾擦汗擦脸,擦手也要尽量避免。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可以用餐巾纸来擦餐具,一方面不雅观,另一方面会让人觉得你嫌弃餐具不干净,这样做有失风度。

3.3 用餐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

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

盘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

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

如果本人不能吃或者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

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用餐时,通常注意一下几点:(1)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中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

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以免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们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

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记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

玩意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记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给予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或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候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

餐巾也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进餐的进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或太慢。

(23)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3.3.1 祝酒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的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

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

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为什么要碰杯?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

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

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

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另一种说法是:源于古罗马。

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

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

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

以后,这样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

3.3.2 水盂在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罐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

洗手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四、离席4.1 中途离席常见一场宴会进行的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人急的直跳脚。

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中途要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的和身边两三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者说明并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聊个没完。

因为当天对方要做的事情很多,现场还有很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打招呼,你占了主人的时间,会造成主人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

4.2 告别如果不想太引人注目,最好不要第一个告辞,也不要最后一个离开。

在这期间什么时候告辞都可以,只是一旦告辞就应该爽快的离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