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试卷2019.11.25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有诗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陶渊明《饮酒》中也有表达了同样意思的诗句“,。
”2.按要求选择。
(5分)(1)请你根据以下两幅对联选择恰当的横批()(2分)甲: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乙: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埠家丰岁常春A.迎春接福/家庭幸福B.春暖大地/吉星高照C.春回大地/人寿年丰D.春风化雨/福如东海(2)在下文横线处应当填入的句子是()。
(3分)这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
”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
A.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B.对风雅友如读传奇小说,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名人诗文C.对风雅友如读圣贤经传,对谨饬友如读名人诗文,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D.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传奇小说,对滑稽友如阅圣贤经传(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魏忠贤真的能有效控制所谓“阉党”吗?①论及晚明政局,我们通常熟悉的一种叙事是东林党与“阉党”的对立斗争。
但是,“阉党”一词实际上是清代修明史之后才提出的。
而在明代,无论东林党还是东林的敌人,都不曾发明“阉党”这个概念。
更常见的说法是“魏党”、“逆党”、“附逆”等等。
②相比起来,“阉党”一词显然更具道德上的贬损意味,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遮盖了这个群体的本质面目。
甚至很多人犯了将“阉党”等同于太监势力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③在晚明党争中,宦官们和文官们各自都不是铁板一块。
党争敌我的分野界限也从来不是按照文官、太监职业区别来划定的。
东林党会结交光宗最亲信的太监王安,东林党的反对者们,同样也会结交熹宗最亲信的太监魏忠贤。
④万历中期,东林党在与时任首辅沈一贯及其“浙党”的对抗中登上政治舞台,此后二十多年中,与“齐党”、“楚党”、“浙党”等众多党派相攻各有胜负,相持不下。
光宗驾崩后,正因为其亲信宦官王安与东林党交好,天启初年,东林得以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万历年间的政敌,可以说,启祯年间,将党争推向第一个高点,并首先发难是东林人⑤天启四年,魏忠在拉拢东林党失败后,与其决裂,东林党的反对者们趁机投靠于魏忠贤门下,希冀借助内延宦官的势力向东林党报仇,反攻倒算。
魏忠贤实际是网罗了一批与东林党有私仇旧怨的文官,组成了一个反东林的临时联盟。
而这就注定了“阉党”并非铁板一块,甚至所谓“阉党”不一定非常认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
⑥魏忠贤的野蛮做法,导致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
一方面,他变相成全了东林党的美名,使东林党在人们的印象中,从参与党争的朋党之一,变成了不畏权宦英勇殉节的忠臣形象。
万历年间,东林党不止一次在与齐楚浙等党相争中失势,但最多罢官免职而已。
而自魏忠贤随意杀人之后,东林党才获得了普遍的同情。
以至当时舆论、后人的关注点皆放在了对东林党人遭受残忍迫害的事实,但却忽略了东林党人在这场党争中应负的责任,明代政治总体是一种道德政治,自有其运行逻辑,如果连表面文章都不于做,除了将对手送上道德高地让人敬仰,还能有什么效用呢?⑦另一方面的影响是,“阉党”内部由此迅速分化。
其中一部分与魏忠贤决裂,并成为崇祯初年最早攻击清算魏忠贤者。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说魏忠贤是从“阉党”内部被清算攻倒的,也不过为。
⑧概之,“阉党”不等于宦官,而是以因反对东林党而一度投靠魏忠贤的文官为主。
部分“阉党”文官与魏忠贤之间有着无法弥合的分歧,这使得“阁党”在失去共同的敌人东林党之后,内部彼此相攻、发生分裂。
臆想中的魏忠贤统一号今、平息党争的景象,是不存在的。
正如部分“阉党”所忧虑的那样,魏忠贤的行为反而助东林党取得了道德上的优势。
而魏忠连“自己人”的支持都不能保持长久,得势时就遭遇“阉党”高官集体反水,死后遭到东林党和反东林人士的一致讨伐,可见魏忠贤其人的政治手段,实属拙劣至极。
3.第段中“铁板”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4.和“阉党”一词的命名规则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庖丁(语出《庄子》)B.弈秋(语出《孟子》)C.乐毅(语出《史记》)D.优孟(语出《史记》)5.对文章中“东林党”发展和作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也是明朝党派势力的一员,互相争斗,各有胜负,相持不下。
B.曾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自己的政敌。
C.取得道德优势之后,团结斗争,促成了“倒魏”运动的最终胜利。
D.虽有遭受残忍迫害之实,但也应对明代的党争之祸负有责。
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3分)A.魏忠贤作为“阉党”之首,代表宦官集团利益,曾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B.魏忠贤的凶残野蛮行径,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人治祸患的必然结果。
C.魏忠贤对所谓“阉党”的影响力,放大神话后,掩盖了派别内部纷争。
D.魏忠贤和“阉党”的内部斗争,变相促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洗白”。
7.根据全文的论证逻辑,下列材料安排在文章的何处位置较为妥当,请试作分析。
(5分)交结魏忠贤得以入阁的大学士魏广微上疏,明确反对对东林党杨涟等人动用严刑。
“涟等在今日,诚为有罪之人,在前日实为卿寺之佐。
纵使脏私果真,亦当转付法司,据律论罪,岂可严刑?……勿论伤好生之仁,抑且违祖宗之制,将朝政日乱,与古之帝王大不相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人间间谍①以持续一生的冥寂无声,薇薇安·迈尔在身后获得了人们由的加冕和恒久的忆念。
这冥寂无声,并非她生理性的喑哑或日常语言的强行关闭。
在日常生活中,她仍然是发声的,以一个持续40年的保姆、管家的身份,她和男女主人进行简洁有效的交流;她和孩子们,当然说得更多些,为了行使照管和教育他们的职责。
她的冥寂无声,主要是指她对自己终生从事的另一行当——摄影的彻底缄默。
她近乎疯狂却又无比隐秘地拍摄,收好所有底片,秘不示人一一起先她随身携带这些底片,并以报纸、锁钥来遮掩它们;后来住所再也放不下了,她便将底片寄存于当地的储物柜,哪怕每月要为此支付对她而言十分昂贵的费用也在所不惜。
当她于2009年去世,人们从拍卖会上以低的价格拍得她的遗产,也就是那几十只储物柜时,他们惊呆了:她留下了15万张底片。
其中绝大多数是未曾冲洗的一—也就是说,因为无力冲印,她自己亦未得见自己的艺术成品。
这些照片一经面世,不仅在网络上造成轰动,就连纽约最好的摄影大师都承认,薇薇安·迈尔已步入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行列。
②这样的命运真是意味深长。
因为在她生前漫长的83年里,她未曾对任何人透露过这个秘密。
虽然她曾经的女雇主中,有一个恰巧是当地报纸的图片编辑,她也从来没有与女编辑探讨过摄影艺术,或是有过求得图片发表的意困。
是的,连意图都没有,更别说付诸言行。
所以后来当得知薇薇安·迈尔惊人的成就时,这位图片编辑只能陷入诧异和沉默。
人在两种时刻言说的欲望与热情最高:恋爱,或谈论艺术。
前者是众生皆会经历的阶段,后则出现在醉心艺术者之中。
《谈艺录》、《歌德谈话录》,以及诸多艺术气息浓郁的自传与日记,都是从艺者“谈论”之下的产品。
做出艺术品还不够,还要喋喋不休地谈论与之相关的一切——这是艺术家某种未被认证却广泛存在的天性,是类似人体分泌物一样的东西。
而薇薇安,对此只字不提。
③在某时、某地,只字不提是可能的,甚至是从事艺术工作所必需的。
而整整一生都像蝉一样隐于黑暗的地下,这只有包括薇薇安在内的极少数人做到了。
仿佛不是她带着一个秘密生活,而是一个秘密卷裹着她,把她当作一个人质,从这世上行过。
她坐在一辆叫“秘密”的大卡车上,篷布拉得严严的。
她用摄影机牢牢地、死死地记录着外部。
而外面,只有极少的几个人望见她,而且,即使望见了,也并不以为意。
④她生于1926年—那是个有些兵荒马乱的年代。
她一生的职业都是保姆、管家。
一生都在为“谋生”付出。
在芝加哥,在纽约,她辗转于一个又一个中产之家。
收入微薄,然而有一处稳定的居所,后者正是她想要的。
因为这样她可以放置越来越多的底片,而不被人发现。
这个职业也是“遗传”。
她的外祖母、她的母亲,都是保姆。
她的家族还“遗传”另一样东西:未婚。
她的外祖母未婚生下她母亲。
她母亲生下她就和她父亲分了手。
而薇薇安自己,也是一生未婚。
男性一直阙如,透露的自然是这个女性家族对男性世界的失望与恨意。
对于薇薇安,则部分地解释了她一生如此幽闭内心、如此自成一个动人世界的原因。
⑤她本是法国人,她的口音一生都带着法国味。
她一开口,漂泊而来的天性便暴露了。
而她对这一切讳莫如深。
从20世纪5年代起,她为芝加哥的富人家庭帮佣。
她每到一家,提出的唯一且固执的要求是:给我的住所装一把锁。
闲人莫入,她固守自己的领地。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她开始醉心于摄影。
这两件事情并行不悖。
没有一家雇主发现她的秘密——说真的,这个世界早就如此;除了无聊时张望一眼,除了必要时对他人的生活加上自己的想象去演绎一番,甚至去打击一番,谁还会真正去关注谁呢?只有身边的孩子们发现了她的秘密,因为孩子们看见她拍摄任何见到的事物,果断、专注,像空中的老鹰俯视下界的食物一般。
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她并不急于扶起他们,而是一个劲儿地猛拍他们的窘状、哭泣与伤处。
⑥她脖子上永远挂着那个年代最好的禄来双反相机,这种相机垂下来后一般位于人肚脐的位置,摄影者需要低头取景。
这样,被拍摄者很少被惊扰到,因而他们总是留下很自然的样子。
多半时候她是拍街头,因为这是她的活动范围。
她因此被后来的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街拍摄影师”。
然而她的街拍对象并非红男绿女,并非一波波涌动的时尚,这些不在她的视野之内,或者说,她的灵魂会自动摒弃这些。
她拍得最多的是街头的人,那些潦倒者:醉趴于地的酒鬼、乞讨的流浪汉、衣着寒酸的有色人种……还有狗;翻找垃圾的狗,有着外伤或内伤的狗,断了腿、打上白色绷带的狗……她也拍静物,比如报纸;街角报亭黑粘贴的一张,地上被风卷刮起一角的一张,一大捆报纸最上面的那一张。
这些报纸都有共同的特征,便是上面醒目登着诸如“被虐待”或是“弃儿”的内容。
这透露了她所关注的与她灵魂契合的东西——被遗弃者的命运、落魄者的沮丧,以及突如其来让人根本来不及躲避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