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20xx最新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网络上大规模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造句热,使“微博@喃东尼”。

事实上,现在它已经和“猴赛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词语一样,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一些词语逐步成了我们聊天必备的词汇,否则就显得“out”了。

A. 暴发名声大噪演绎B.爆发名声大噪演化C. 爆发声名鹊起演化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亲信干政”事件曝光后,朴槿惠于10月25日在青瓦台发表对国民的谈话,承认大选时及就任总统后曾就部分资料征求过崔顺实意见,并就此事向全体国民道歉。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D.③⑤⑥②①④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

B.“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

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5.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3分) (▲)A.兰事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丹霞记【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

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

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

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

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

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

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

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

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

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陋:浅薄 B.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涯:边际C.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温习 D.间有豪牛丑犀间:中间7.下列各句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丹霞以遒景胜矣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D.乃坐石磴而移足焉臣乃敢上璧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4分)(2)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

(4分)9.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丹霞山特点。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 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欧阳修南雁依稀回侧阵①,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

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②。

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注】①侧阵:侧行而飞。

②方寸:代指心。

(1)请简要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

(6分)(2)结句“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5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2)▲,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3)静言思之,▲。

(《诗经·氓》)(4)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6)自言本是京城女,▲。

(白居易《琵琶行》)(7)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卫灵公》)(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论语·季氏篇》)[学优高考网]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15题。

美女契诃夫黄昏的阴影已经落在车站的小花园、站台和田野;车站遮蔽了落日,不过,根据从机车里冒出的一团团烟雾以及它们被染成的淡淡的玫瑰色来看,显然,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去。

当我在站台上走来走去的时候,忽然发现,大多数散步的旅客都往一节二等车厢那拥,带着异样的神情停在车厢旁边,仿佛这节车厢里坐着一位什么知名人物。

在这节车厢旁边我遇到不少好奇的人们,其中有一个正是我的同车旅伴------一个矮个子炮兵军官,聪明、热情、好客,跟我们在旅行中偶然相识、没有深交的人们一样。

“您在那儿看什么呢?”我问。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用眼睛向我示意一个女人。

这是个年轻姑娘,十七八岁,穿的是俄罗斯服装,头上什么也没戴,只有一小块披巾不经意地搭在一个肩膀上;她不是乘客,想必是站长的女儿或妹妹。

她站在车厢的窗子旁,跟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乘客谈话。

这姑娘是出色的美女,这一点,无论是我,或是跟我一起欣赏她的那些人,绝不怀疑。

要是照老规矩把她的外貌一部分一部分地描绘一番,那么她最有魅人的地方就是那一头淡黄色的、波浪起伏的、厚厚的秀发,它们披散着,头顶上系着个黑色的发带,至于其他的部分,要么不太合适,要么就是很一般。

她那一双眼睛,是出于卖俏呢还是由于近视,总是微微眯缝着,鼻子微微向上翘起,嘴很小,侧影轮廓不分明,肩膀窄得与年龄不相称,尽管如此,姑娘给人的总体印象依然是真正的美丽,望着她,完全可以确信:俄罗斯人的脸无需严格的整齐端正便能显出其美丽,不仅如此,即使是把这姑娘的翘鼻子换上一个又端正又完美的,结果倒使这张脸丧失了全部的妩媚。

站在窗旁谈话的时候,姑娘因傍晚的潮气而瑟瑟颤抖,她不住地回头看我们,一会儿挺起身子两手掐腰,一会儿又抬起手整理头发,她有说有笑,脸上的表情忽而惊奇,忽而恐惧,我就没见过她的身体和面容有安静的时候。

她的美的全部秘密和魅力,恰恰在于这些细微而无限优美的动作,在于她的微笑,她脸色的变化,在于她向我们投来的匆匆一瞥,在于这些优美的动作与青春、活力、笑语声中流露出的心地纯洁、以及我们所喜爱的小孩、小鸟、小鹿、小树身上的纤弱与和谐。

这种美是蝴蝶的美,它只能与华尔兹、在花园里飞舞、欢笑和快乐相映成趣,却不能与严肃的思想、悲伤和宁静相容;似乎只要站台上吹过一阵大风或下上一场雨,她那柔弱的身体就会枯萎,她那变幻莫测的美就会像花粉一样消散。

“这样……”军官在第二遍铃响过后往自己的车厢走时叹息了一声。

而“这样……”是什么意思,我无法判断。

也许他感到惆怅,极不情愿地离开美女和春的晚会,走回窒闷的车厢;也许他跟我一样,正不由自主地为美女、为自己、为所有垂头丧气走回自己车厢的旅客而惋惜。

也许他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也许这种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在我们这节车厢旁边,乘务员正胳膊肘靠着月台的扶手站着,往美女那边观望;他那张脸因昼夜不眠和车厢的颠簸而疲惫不堪,显得憔悴,松驰,令人腻烦,现在却流露出脉脉的温情和深深的忧伤,仿佛他在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清醒、纯洁、妻子、儿女;仿佛他感到追悔莫及,因为姑娘不属于他,他已未老先衰,愚蠢迟钝,满脸粗鄙,要得到一般人或旅客们的幸福对于他不啻登天。

第三遍铃响了,汽笛长鸣,火车懒洋洋地启动了。

站务员、站长从我们的窗前闪过,接着是花园、美女、以及她那奇俏、天真、慧黠的微笑……我把头探出车窗外往后看,看见她目送火车走后在站台上走动,经过电报员所在的那扇窗户,朝花园跑去。

车站已不再遮蔽西边的景色,田野敞开了胸怀,但太阳已经落山了,一缕缕黑烟在绿绒绒的禾苗上蔓延.在春的大气中,暗淡的天空下,我们的车厢里,处处是忧伤。

我们熟识的乘务员走进车厢,点起了蜡烛。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12.第一段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分)13.请概括“美女”的特点,并分析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美女”的美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