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介绍
风格
诗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诗人性格杜牧的眼光 风流才子 胸襟开阔
主题
一、杜牧的眼光: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 的学术价值。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 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 “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远近,古 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他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这就使他进行创作构思时,能视点高,视野大,从而 使它的绝句境界特别宽广,并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云容水态还堪赏,
啸志歌怀亦自如。
——风流才子
杜牧
时代背景 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 这十八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这时, 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 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立;而藩镇对抗 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 了。 晚唐诗的特点
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 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译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 面的才能自负。 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 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咏史诗, 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 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 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 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 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 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 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 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 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 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 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 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 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 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七绝·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绝·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绝·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自是寻春去较迟, 往年曾见未开时。
《唐才子传》上说,杜牧是 一位标准的帅哥,原话是 “…美姿容,好歌舞,风情 颇张”。就是说,杜牧容貌、 身材一流,还擅长唱歌、跳 舞,顾盼生姿。
如今风摆花狼藉,
绿叶成阴子满枝。
三、胸襟开阔,杜牧写的山水风景诗, 也显昨特别高朗爽健 。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生平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 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 文馆.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 《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因晚年居长安南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二、风流才子
杜牧自视甚高,极想有一番作为。可是他并没有脱颖而出的 能耐,时代也并不特别照顾他,给他一试身手的机会。加之 他秉性刚直,又爱发议论,因而,二十六岁成进士生,有十 几年时间一直在节度使手下当幕僚。他本来就是个风流才子, 既感到郁郁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之外,干脆连于歌楼酒 馆之间,寄情酒色,留下了好些风流故事。